羊群里,混入一个四肢行走的人类,画面非常怪异,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真的有。作为一个人类,要担心生活、生计、处理人际关系等等复杂的问题,总会让人觉得压力山大,喘不过气来。为了远离这种困扰,英国设计师托马斯·思韦茨 (Thomas Thwaites)决定远离都市,在瑞士当一只羊。
“不想当人”的想法,托马斯早已有之。
早年他的生活很糟糕,失业,负债累累,于是萌生了成为动物远离人类的想法。
起初,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头大象(出于对大象的崇拜),但鉴于大象的体型,加之大象也会承受人类一样的痛苦和悲伤,选择放弃。
他还想过成为一只无忧无虑、每天可以撒欢的宠物狗,但因为自己不喜欢吃肉放弃了。
后来在他人的建议下,他最终决定成为一只羊——一种和自己更为接近的动物角色,他也因此被称为“Goat Man”。
准备工作:把自己改造成真正的羊
成为一只羊,对托马斯来说,不是一个口号,他把这个事情做到了极致。为了达到目的,更是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
首先,他需要资金;
他以研究山羊心理为由,向大学申请了科研资金。
然后在瑞士一个偏远地方,找到了一位牧羊人,说服他同意自己和他的羊群同吃同住几天。
其次,为了看起来像羊,他委托其他机构制作了“山羊假肢”;
众所周知,羊是四肢着地的,四肢行走意味着身体很大一部分的重量会放在前肢上。
为解决这个问题,前前后后总共制作了好几版的“外骨骼”,试过跪式山羊脚,也试过半圆形的,最后才定的“高跷”版的四肢。
高跷版的四肢,穿戴后行走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直立行走时,重心是在下肢,但四肢行走,重心大部分转移到了前肢。终究不是羊,托马斯很难适应,总会摔倒。
好在经过训练后,托马斯可以用这个装备行走了,就是速度慢一点。
最后一个难题是,如何像羊一样以草为食。
羊是吃草的,作为反刍动物,羊体内有一个专门处理植物纤维的瘤胃,但人类是没有的,只能自己“造”一个。
刚开始的想法是,将羊体内分解植物的微生物移植到托马斯体内,显然这个想法不靠谱,而且很危险。
于是托马斯想到制造一个人工瘤胃,就是在身体上绑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山羊体内的消化液,托马斯平时和羊一样吃草,他将草嚼碎后吐到袋子里。
原本的计划是,等人工瘤胃将草消化后,托马斯直接将“消化物”喝进肚子里,但是研究团队担心托马斯这么做会感染寄生虫,还是提出了改良方案——袋子里的食物高压锅煮过后再吃。
和羊同吃同住
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和羊群同吃同住的生活就开始了。
白天,托马斯的身份是一只羊,像羊一样行走,和羊一样吃草。
每天早上他会和羊群一起在山上觅食和活动,因为托马斯行走速度慢,他会早点出发到达目的地。
对托马斯来说,白天最难的就是走下坡路。
走上坡,相当于爬行,不算难,但走下坡,其实就是用双手支撑在走路,相当于双手单边俯卧撑轮着来,很考验耐力,也很容易跌下山坡。
除了这一点,还要时刻警惕羊的攻击。
作为异类,羊群里其他成员曾试图攻击托马斯,它们从山上冲下来时,也不会刻意避开托马斯。
羊从身边“呼啸而过”时,带着保护头盔的托马斯总会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一旦被撞,后果难以想象。
晚上,托马斯会和羊群一起在谷仓休息。
不同的是,羊群在一楼,而托马斯在二楼,此时也是他最舒服的时候,可以将所有的装备卸下来休息,生篝火,然后享用“美食”——高压锅炖草。
只是这个味道很特别,用托马斯自己的话来说:“直接嚼草,有的草是甜的,但煮热后的草汤味道很恶心!”
经过3天的时间,托马斯已经适应山羊的日常生活,虽然外形很怪异,但他努力做到跟着羊群行动,和羊群一起吃草,羊群也开始接纳他了。
为了让自己闻起来更像一只雄性的山羊,他还在自己的胡子上涂抹山羊特有的“臭味”。
有了这个气味,很多山羊都会凑上来,一闻,好像是同类,更多的羊接受了他;
有了这个气味,托马斯还吸引了18号雌性山羊的青睐,他和它一起闲逛,一起行动,他要是走得慢了,它还会在前面等他。
也正是因为18号的“亲密行为”,托马斯认为自己变成一只羊是成功的,他真的融入了羊群。
最后
成为一只羊,其实是托马斯2016年的一个试验项目,在当时非常轰动,还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除了名和利,经过这个项目,托马斯认为自己收获颇多。
他认为:羊其实比人类更“优秀”,因为它们活在当下,不会像人类这样负重前行。
很多网友很疑惑:变成一只羊,真的会比成为一个人更幸福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就见仁见智了,毕竟四肢行走和高压锅炖草,这样的生活没几个人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