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挡,哪吒驾临美国!本周开始,中国魔幻动画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正式登陆北美市场(美国与加拿大)。在华人聚集的加利福尼亚州,AMC、CineMark、Regal等主流影院都已经上映这部中国电影。
硅谷影院一天上映27场
看起来,这是2025年又一个震撼美国的“中国现象”。继年初DeepSeek强势冲击美国AI产业之后,现在《哪吒2》也开始代表中国电影闯关美国市场。
如果这部电影能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那么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遭受冲击的不仅是动画行业的霸主迪士尼,更是整个好莱坞电影产业。
单在硅谷南湾,就有10多家电影院排片上映《哪吒2》,而且大多同时提供标准版和3D版。排片最多的一家影院是圣克拉拉的AMC影院(就在AMD和英特尔总部对面),从早上到晚上,甚至一天要上映27场!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好莱坞年度大片才有的排片数量,更是中国电影在美国从未享受过的最高礼遇。显然,在打破一连串国内票房纪录之后,《哪吒2》现在终于横跨太平洋,即将在好莱坞的本土市场冲击新的纪录。
根据该片美国发行方华人影业的数据,《哪吒2》在美国排片总数已经超过700间影院,是该发行方在美国上线的华语电影纪录;北美预售上座率超过90%,票房已超越近20年华语片的首周末票房总和,首周末(含点映)票房预计将刷新华语电影在北美市场的纪录。
《哪吒2》在美国于2月12日开启IMAX特供版点映,2月14日正式上映。点映期间部分场次(如洛杉矶、纽约等城市)早在一周前便售罄,影院紧急加开场次以满足需求。由于预售火爆,纽约、洛杉矶等地影院甚至增设了午夜场次,部分影院单日排片超过30场。
电影院线都是追求利润的私营企业。如果没有超高的人气和口碑,美国电影院线是不可能留出这么多块屏幕和排期给一部中国电影的。能有这么多场次和屏幕,本身已经是巨大的成功。
过去两周时间,美国主流媒体一直在报道《哪吒2》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也给这部电影登陆美国市场进行了预热和推广。此外,《哪吒2》在美国电影点评网站IMDb评分高达8.3,烂番茄观众好评率98%,远超同期好莱坞动画电影。
不断创下中国票房纪录
《哪吒2》吸引欧美媒体惊叹并不奇怪,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中国电影。虽然上映仅有两周时间,《哪吒2》的票房已经冲破了100亿人民币(约合13.55亿美元)大关,连续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观影总人数、国产电影票房以及全球单一市场票房等诸多纪录。
为什么《哪吒2》如此火热?这部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神话传说和古典小说,是2019年《哪吒1:魔童降世》的续集。某种意义上来说,《哪吒2》是在第一部的巨大成功基础上再进一步。用全球最成功续集电影之一来形容,并不为过。
六年前的第一部电影就已经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丰碑。预算只有6000万人民币的《哪吒1》当年拿到了7.2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其中中国大陆票房高达50.36亿人民币,不仅是之前的国产动画历史票房冠军,更是当时的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次席,仅次于《战狼2》。
《哪吒1》还代表中国参选了2020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只是输给了韩国批判现实电影《寄生虫》。明年的2026年奥斯卡,《哪吒2》有望再度冲击小金人。当然,一部真正全球成功的电影也并不需要小金人的认可。奥斯卡只代表美国电影产业的评判眼光。
虽然第一部已经是影史丰碑,但《哪吒2》更是让所有人感到惊叹。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的中国票房已经超过了2015年《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美国票房,成为全球电影单一票房纪录,更是首部突破10亿美元票房门槛的非好莱坞电影。
全球电影票房纪录前几位,完全是好莱坞的天下。2009年的《阿凡达1》拿到29.24亿美元,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拿到27.99亿美元,2022年的《阿凡达:水之道》拿到23.20亿美元,1997年的《泰坦尼克》拿到22.65亿美元,2015年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拿到20.71亿美元,2018年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拿到20.52亿美元。
即便是与全球大卖的好莱坞以及迪士尼大片相比,《哪吒2》的票房成绩也毫不逊色。业内此前预计《哪吒2》全球总票房有望突破110亿元(约15.4亿美元),或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2名。现在看起来,如果能在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火爆大卖,目前已经排名第18位的《哪吒2》甚至可能排名更进一步。
如果想要跻身全球票房前十,那么《哪吒2》需要超过2019年的《狮子王真人版》(全球票房16.62亿美元),还需要在国内和国际拿下超过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不过,即便以现在的票房,《哪吒2》已经是全球动画电影的第四位,仅次于《头脑特工队2》、《狮子王》和《冰雪奇缘2》。
背靠巨大中国市场
不可否认,《哪吒2》的成功背后是巨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没有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就不可能有《哪吒2》的百亿票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的北美市场。2023年北美市场票房收入90.7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票房收入77.1亿美元。
因为疫情的关系,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一度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票房市场。而据普华永道的报告,预计到2028年,中国电影收入将占全球总收入的25.7%,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23%。
同样拥有14亿人口的印度,也拥有完整繁荣的宝莱坞电影产业,但票房规模和中国相去甚远。印度电影票房纪录属于2017年的史诗电影《巴霍巴利王2》,全球票房3.36亿美元,其中2.45亿美元来自印度本土,还不到上映两周的《哪吒2》的五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电影海外票房纪录则是2016年的电影《摔跤吧!爸爸》(Dangal)。这部运动传记电影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Aamir Khan)主演,全球票房收入高达3.02亿美元。但其中只有5200万美元来自本土市场,而剩下2.5亿美元都来自于海外市场,占比超过82.8%。
实际上,《摔跤吧!爸爸》的全球票房有六成都来自于中国。这部电影在中国拿到了超过12.9亿人民币(当时折合1.9亿美元)的票房,压倒了同期的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成为中国历史票房最高的非英语电影。这意味着这部电影有63%的票房来自中国,是印度本土票房的三倍半。
而与此同时,《摔跤吧!爸爸》在美国拿到了1239万美元的票房,已经是印度电影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但依然无法与该片在中国市场的火热相提并论。或许这部女性平等与励志运动电影,在中国更加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李安张艺谋作品是丰碑
虽然北美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但外语片要在这里获得票房成绩并不容易。美国市场平均每年上映500多部电影,其中外语片比例只有3%-5%。2024年90.7亿美元的票房中,只有2亿美元属于外语片。
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是影响外语片在美国市场票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美国人特有的“世界中心”心理,让很多普通人缺乏足够的开放心态,去接受外国文化和外语电影。另一方面,外语电影在翻译和配音方面,也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去适应美国观众的习惯。
能在美国卖座的外语片屈指可数。不过,美国最卖座的外语片前五名,有三部都是中国电影。考虑到华人在美国人口只有500万,只占总人口的1.6%,中国电影能拿到美国市场外语片票房冠军,也足以说明中国电影在全球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电影在美国的票房纪录还是2000年的《卧虎藏龙》,这部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中国武侠片融合了功夫、山水与哲学等诸多中国元素,不仅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更在北美市场拿到了1.28亿美元的票房,成为美国市场外语片的票房纪录,贡献了六成的全球票房。
张艺谋也是美国人最熟悉的中国导演。他的两部大片都跻身美国市场外语片票房前五位,2002年的《英雄》在北美市场获得了约5,300万美元的票房,排在北美外语片票房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英雄》在2002年8月连续两周拿到北美票房冠军,在全球票房1.77亿美元中贡献占比达到30%。
而他在2016年的中美合拍作品《长城》拥有马特戴蒙、威廉达福等好莱坞一线男星,在美国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关注,获得了3200多家剧院的排片,创下华语电影在北美上映纪录。
《长城》在2017年2月美国总统日假日上映,首周末拿到1800万美元的票房,排在了当周第三位,最终拿到了将近4550万美元的票房,在3.34亿美元的票房中占比达到了13.6%。
可以明显看出,能在美国卖座的中国电影,大多是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元素,既能得到美国华人圈的认可,又可以吸引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美国普通观众。过去几年,不少在中国大卖的电影大片先后来到美国上映,但很少有能够接近这三部电影的票房水平。
中国电影需要开拓海外
实际上,尽管背靠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好莱坞历史票房冠军们,大部分票房也是来自于海外市场。举例来说,《阿凡达》的全球票房中,海外票房甚至超过了七成,而《复仇者联盟4》的海外票房占比也接近了七成。
如果不计海外市场收入,北美市场的本土票房前三位属于《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复仇者联盟4》以及《蜘蛛侠:英雄无归》,分别为9.37亿、8.58亿和8.05亿美元。而两部《阿凡达》在本土票房只有7.49亿和6.84亿美元。
不过,这同样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好莱坞大片也同样有漫长的海外市场开拓过程。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外市场才开始逐渐接近北美市场。
1997年的《泰坦尼克》就是好莱坞大片的出海里程碑时刻,这部电影的国际票房超过了13亿美元,几乎是北美票房(6.6亿美元)的两倍,标志着好莱坞大片正式进入国际市场为主的时代。
近年来中国电影不断出现票房创新高的作品,但目前依然严重依赖于本土市场,还有巨大的海外市场等待突破。
2019年的中国科幻力作《流浪地球》几乎是中美同步上映,最终这部电影在北美拿到了将近600万美元的票房。而2023年的《流浪地球2》则在北美拿到了502万美元的票房。虽然这已经是外语片在北美市场的佼佼者了,但相比两部超过7亿美元的总票房,北美市场的贡献依然微乎其微。
《哪吒1》当年在美国市场首周末只有66家影院上映,后来增加到135家,最终在北美拿到369万美元的票房。虽然在美国电影评论网上获得了不错口碑(IMDb评分7.8分,烂番茄新鲜度83%,观众好评率98%),但并没有得到多少主流电影媒体的曝光,因此主要受众为北美华人及亚洲文化爱好者,未能突破“华人文化圈”。
这一次,《哪吒2》可以在北美市场,在迪士尼的大本营魔童闹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