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又三年,预热再预热,粉丝终于蹲到了周杰伦的新歌——7 月 6 日中午 12 点,《最伟大的作品》2022 全新 MV 上线,虽然歌名狂到不留退路,但粉丝早已习惯周氏傲娇。旋即,周杰伦新专辑相关话题就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霸榜,粉丝转发的 MV 封面更是密密麻麻挤满了微信朋友圈——事实上,不少人从今天凌晨就开始蹲守,不少粉丝吐槽“ 11 点 59 开始不停刷新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最伟大的作品》依旧是一首 Jay 味很浓的歌,前奏一响很多人 DNA 都会动——其将古典、嘻哈、饶舌、流行融于一体颇有《夜的第七章》的味道;classic rap 风格则多少藏着《床边》的影子;开头渐进的军鼓 beat ,提琴弦乐与钢琴间奏结合,恍惚穿越到《不能说的秘密》。
问题在于,天马行空的创意之外,更多是 MV 堆砌的大量意象,玛格丽特的苹果、达利的胡子、莫奈的睡莲、徐志摩的眼镜、梵高的星空、蒙克的呐喊……更像一段“文艺大赏自由行”,给苦等六年歌迷最直观感受是“淡淡的失落”——并未带给音乐的惊喜,更多是慰藉。甚至有一部分人陷在浓浓小时代风的 MV 里没缓过来。
透支“周杰伦”正当时
有媒体评论说,周杰伦是华语乐坛最后一个天王,凭一己之力扛起 80、90 两代人的流行音乐记忆。
2000 年 11 月 7 日周杰伦第一张专辑《JAY》横空出世,2016 年 6 月 24 日《周杰伦的床边故事》发行—— 16 年时间,14 张专辑,那是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其不仅成为首登《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的华人男歌手,还被冠以“亚洲流行音乐之王”称号。
知名乐评人王小峰在《只有大众,没有文化》中认为,周杰伦对华语音乐的破坏性和自由度,让他足以成为当时年轻人心中的领军人物。彼时,华语乐坛百花齐放,除了周杰伦,还有陈奕迅、林俊杰、陶喆、王力宏一众悍将。他们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燃料。
周杰伦之所以被符号化、被神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别树一帜的断句、不落俗套的编曲、混搭的音乐风格。尤其《范特西》《八度空间》《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萧邦》《依然范特西》6 张专辑中夹杂着矛盾、挣扎、叛逆,英伦摇滚、节奏布鲁斯、硬核说唱、哥特暗黑与中国风融合,使得周杰伦的音乐曲调婉转复杂、歌词惊艳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
对此,周华健曾在 2004 年说过周杰伦让包括他、李宗盛、罗大佑在内的男歌手都感到很茫。“感觉自己音乐的能量没了,甚至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下去。我们怕是因为它确实好听,那种全新的音乐理念,那种全新的语言逻辑,组合在一起就像一股洪水冲进乐坛,令我们溃不成军。”
不过,著名乐评人李皖曾撰文,从《Jay》到《叶惠美》是周杰伦四个连跳,“其配乐语言的新鲜与鲜明,其风格疾进的速度与跨度,其声效混音的亮丽与力度,不是在跑,而是在飞”;而《七里香》到《我很忙》则是四个递减,“强力的、耸动的、惊人的配器越来越看不到了,和缓、中庸甚至传统的曲风更多出现,与此同调,周杰伦的粉丝群开始向年龄更大的队伍延伸,讨厌周杰伦的人开始不那么讨厌。”
2016 年后,周杰伦便不再发新专辑,其仅在 2019 年发行单曲《说好不哭》、2020 年发行单曲《 Mojito 》。为此,媒体人孟大明白直言,周杰伦的格局越来越小,歌曲半径越来越窄。“一个40岁,出道20年,孩子有两个的华语乐坛领军人物,唱着‘你什么都没有却还为我的梦加油’的小甜歌,够吗?满意吗?”
诚如一位粉丝吐槽的那样,“最爱的还是半岛铁盒和稻香阶段,周董的中国风也是百听不厌,婚后的不太能欣赏。”周杰伦的表达欲正变得温和,渗透在音乐里的天才创意逐渐被时间所稀释。
从《牛仔很忙》到《公主病》《水手怕水》是“童真”风,从《我不配》的电音初试,到触电一整张的《惊叹号》,从《比较大的大提琴》的街头即兴风到《免费教学录影带》《一口气全念对》的互动音乐风,还有如《花海》《算什么男人》上唱法的改变,都是周杰伦在这些年尝试的改变。
一如当初他带来的《双截棍》《以父之名》,无论早期的“耳目一新”还是后期的“周郎才尽”,都未必是成熟的改变,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下,周杰伦对音乐的妥协。(豆瓣用户@低调的伊克萨斯写道)
不仅如此,2020 年以前周杰伦在内地并未注册运营任何个人账号,大量粉丝只能通过过往的影像资料或是影影绰绰的八卦了解周杰伦的近况。
尤其近两年,受疫情影响,2020 年国内演唱会总场次不超过 1000 场,截至 2021 年中,国内累计延期和取消的线下音乐演出超过两万场,粉丝越发想念周杰伦。
好在2022 年,怀旧潮将一批拥有时代记忆的宝藏歌手再次拉进大众视野——崔健、周杰伦、罗大佑、张惠妹、孙燕姿先后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的线上演唱会大放异彩;《声生不息》中林子祥、杨千嬅、李克勤、李玟唱响了一股香港音乐回忆杀;《乘风破浪的姐姐 3 》中王心凌、Twins、张蔷等歌手频频霸榜热搜,甚至还掀起了一股“王心凌男孩”的集体狂欢。
“ 2020 年开始,疫情使得多种线下表演形式陆续搬到线上,云演唱会、云蹦迪等形式就开始在社交平台掀起讨论,现在看实力歌手线上演唱会各方面数据和话题度都很高,品牌也注意到这个获取流量的新场景,会给接下来演出市场带来不少新变化。”一位经纪公司合伙人对虎嗅表示。
以周杰伦 “魔天伦” 2013 演唱会和“地表最强” 2019 演唱会分别在 520、521 于视频号重映为例,据统计,两场线上演唱会总观看量近 1 亿人次,共计登上 100+ 热搜,话题总阅读量达 50 亿+ ,再次刷新线上演唱会多项纪录,周董人气不得不叹服。
尤其让粉丝翘首以盼的是,周杰伦鸽了六年的新专辑越来越近——自今年 5 月开始,周杰伦便频频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为新歌造势:先是 5 月 3 日,周杰伦称将在六七月发新专辑,还调皮地问,“你们是不是又不信了”;没过几天,他又晒出奶茶照片称录音有点儿渴;5 月 20 日,他再次晒出一张专辑图并配文称,“想当年自己做造型,新专辑也自己来吗?”
6 月 20 日开始,微信群甚至流传起“周杰伦新专辑 demo 泄露”的内容——聊天纪录中几段音频分别标记为 jay demo1~7,点开之后是几首非常“周杰伦”的歌曲。源于此,周杰伦新专辑尚未发售,豆瓣上就给《最伟大的作品》开了分,豆瓣还因此被推上风口浪尖直至整改、道歉。
6月28日,B站方面高调对外官宣,“哎呦,不错哦”来B站了,配图是一张看起来像周杰伦的剪影,种种迹象指向,周杰伦将入驻 B 站。事实上,彼时杰威尔音乐已入驻多个平台,B 站相关人士告诉虎嗅,与周杰伦音乐公司的合作权益更多体现在新歌MV、独家物料等,用户可通过杰威尔音乐官方账号,观看周杰伦等杰威尔旗下艺人的MV。
周杰伦何以被神曲“抛弃”?
即便《最伟大的作品》再次掀翻了社交网络,但也要承认时代洪流席卷而过,周杰伦早已不像从前那样流行。
以 2021 年 TMEA 公布的年度十大热歌榜单为例,几乎一大半曾走红于抖音,更像一种短视频“杀时间”的文化速食佐料,平台算法需要足够多歌曲去捕捉用户情绪,“神曲”创作填词时便会主动去抓受众情绪,爱情、分手、青春都是高频创作意向,反正要最大程度覆盖用户情感需求。
这背后既有时代发展推动的音乐产业革新,也有乐坛生态演进的价值异化。
首先,音乐载体正以肉眼可见的迅速革新进化。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传统唱片公司才是歌手被看见、作品被听见的主阵地,但自从《同一首歌》掀起热歌/金曲串烧风潮之后,音乐综艺摇身一变成为电视台攫取收视率的流量密码,后来慢慢被视频网站异化成综艺选秀的“调味剂”。这个过程中,电视台、视频网站做的是用户心智和习惯的重塑,而音乐综艺则在资本加持下逐渐向着强互动、强娱乐的形态进化。
近些年,微博上动不动就有粉丝拎着蔡徐坤、鹿晗之流的数据去 battle 周杰伦,尤其国内流媒体榜单常常被各种蹿红的鲜肉屠榜。坦白说,这种 battle 意义不大——流量之于小鲜肉永远是流动的,而周杰伦可以21年屹立不倒、贯穿两代人的青春,两者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周杰伦的时代,唯有过硬的作品、扎实的声乐基本功、才华横溢的词曲能力,才可能说在各大电台、乐评人及音乐软件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音乐综艺虚假繁荣,人气点击、话题出圈不过是热闹的表象,实质上这类节目很难生长出如同周杰伦一样别具一格的新人,至于传唱度高的原创歌曲更是屈指可数。
尤其,在短视频浪潮冲击之下,音乐产业完成了向新音乐载体的迁移——据 Fastdata 极数发布的《 2020 年中国在线音乐报告》显示,短视频已经成为音乐平台之外第二重要的音乐作品推广形式;艾瑞咨询数据亦显示,用户在短视频平台听歌的意愿已经超过数字音乐平台。
其次,歌手的上升通道也在悄然演变。在互联网的广阔舞台上,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逐步抢过音乐唱片公司的话语权,成为音乐人及作品突破圈层的新载体。
对此,曾供职于 QQ 音乐的一名策划对虎嗅分析,“短视频浪潮下,原创歌手只能通过唱片、实体专辑触达听众的局限性被消除,抖音、快手、B 站等平台‘一键分发,全网可听’的便捷性和低成本已然对整个音乐产业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制作人、歌手、听众无疑都会沦为神曲攫取流量的工具人。音乐人周濛在接受《财经》采访时曾表示,“抖音神曲的同质化是公司行为,音乐公司收到符合他们标准的歌曲之后会找合适的歌手来唱。歌手对歌曲的制作和风格没有太多话语权。”
音乐自媒体“新音乐新观察”对分析这种现象形成原因在于,当下流行的歌曲,比如抖×神曲,跟过去的流行金曲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再是审美导向,而变成用户行为导向,不再是由创作精英针对大众音乐审美需求而创作,而变成了渠道化的流量带路。——针对高流量渠道用户特点进行推广,甚至订制,依靠该渠道的高流量进行最大化的流量分发。
一位太合音乐人士接受《财经》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大多数抖音神曲的创作门槛较低,记忆点对于这一类音乐的流行至关重要。简单的和弦、直白的歌词、重复的旋律组合在一起,便可炮制成一首抖音上的爆款。“最快 4 个小时就可以做出一首歌。”
在这样的产业链条之下,音乐作品从生产到消费都变得工业化,甚至一度将短视频之于长视频的劫掠迁徙到了短视频对音乐产业的劫掠。“影视到音乐,虽然局部有亮点,但整体都在大退步,甚至可以说华语音乐是文化艺术载体中衰落最快的一个。”乐评人张栋对虎嗅说道。
市场一直劣币驱逐良币,下沉是必然结果。一整套从生产到消费都变得工业化,一遍哼出声,两遍唱起调,再刷下去很快就会被神曲的旋律洗脑。而现实的困境在于,用户习惯于被大数据喂养,审美和辨别能力在逐渐降低,自己却很难意识到这点。
前几年,李宗盛也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内陆比较糟糕和吃亏的是,它是一个井喷式的成长,跳过了整个发酵、酝酿的阶段,包括人才的进入、筛选、成熟。这个行业一开始有经济规模后,大量的其他行业投机分子都进来做流行歌,所以大陆整个流行乐坛空洞薄弱。”
更大的问题在于,文艺变得越来越速食文化,那些有内涵的声音也渐渐被湮没了。音乐人郑钧就曾在《今夜九点见》中表示,“现在所有的排行榜公信力都崩了,就首先你这完全没办法选择,因为它给你选好,放你面前,是让你恶心的菜,你没得选,只能吃这个。十首里面有九首,真的听不下去。”
此外,相比起音乐作品流行与否,用户对其的付费意愿其实更能彰显价值。
为什么 QQ 音乐里周杰伦的歌收费还会常年占据榜首?答案很简单,很多人不是充会员顺带听周杰伦,而是为了听周杰伦甘愿付费。我们不仅仅是在为周杰伦及他的歌买单,还有他陪伴我们整个青春,让我们从懵懂少年跌跌撞撞成年的美好时光。
那个年代,很多乐评人也曾笃定的宣称,周董已经江郎才尽了,结果一晃 22 年其依旧是绝对顶流;甚至,现在周董真的不勤营业了,大家又无比怀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