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名为《Where That Came From》的歌曲完全是多年前在特拉维斯成名最鼎盛时期所喜欢的那种乡土气息浓厚的伤感曲调。制作人通过训练一个不知名的人工智能模型,从他的 42 个人声分离录音开始,创作了这首歌。然后,在特拉维斯和他的职业制作人凯尔-雷宁(Kyle Lehning)的监督下,乡村歌手詹姆斯-杜普雷(James DuPre)录制了人声,并由人工智能将其转换成特拉维斯的声音。
除了在 YouTube 上,这首歌还出现在其他流媒体平台上,如Apple Music和Spotify。
华纳实验的结果是一首轻柔的曲子,它捕捉到了特拉维斯轻松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很少偏离其男中音的基础。
达斯汀-巴拉德(Dustin Ballard)负责运营"我毁了它"(There I Ruined It)社交媒体账户的各种化身,他创作人工智能语音模仿的方式与特拉维斯团队大致相同,诞生了人工智能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演唱《宝贝回来了》(Baby Got Back)或合成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演唱《芭比女孩》(Barbie Girl)等愚蠢的混搭歌曲。
我们很容易对这首歌或巴拉德的作品敲响警钟,宣告我们所熟知的人造音乐的死亡。但我想说的是,它的作用恰恰相反,它强化了人工智能语音克隆等工具在合适的人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无论你喜不喜欢这首歌,都必须承我们不可能从随意输入的提示中得到完成度这么高的作品。
华纳音乐纳什维尔分部联合总裁克里斯-莱西(Cris Lacy)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周日早报》,人工智能声音克隆网站生产的特拉维斯等艺人的近似声音"听起来不真实,因为它不是"。她称唱片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克隆特拉维斯的声音是"人工智能的善举"。
眼下,华纳公司对那些它认为不属于"人工智能公益"范畴的人工智能克隆并没有什么办法。但田纳西州最近通过的《ELVIS 法案》将于 7 月 1 日生效,该法案将允许唱片公司对未经许可使用软件复制艺人声音的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特拉维斯的这首歌是一个很好的边缘案例,说明人工智能被用于制作真正让人感觉合法的音乐。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为华纳公司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因为华纳公司拥有大量已故著名艺人的音乐版权,这些音乐的数字复活时机已经成熟,如果他们想这样做的话,还可能从中获利。这个故事虽然感人至深,但也让我不禁要问,华纳音乐纳什维尔公司(Warner Music Nashville)以及整个唱片业将从这首歌中汲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