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平米的房间里,能诞生了格莱美的专辑,也可以举办大型的线上演唱会。一场线上演唱会,成为了新冠肺炎时期指引人们的“灯塔”。上百位顶尖艺人,在各自的家里献声,串成了这台长达 8 小时的线上演唱会。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同一个世界:四海聚一家)不仅仅是一场慈善演出,更是全世界演艺界大咖们首次利用家里的各种“非专业”设备,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表演。
大概是考虑到绝大部分观众都是这场疫情的受害者,正遭受着经济上的打击,演唱会一开始,主持人就强调“这不是一场针对公众的募捐演唱会”,演唱会的初衷更多是为仍在一线工作的医生、教师,以及所有人“加油鼓劲”,宣传对抗疫情的正确做法。最终 One World 演唱会仍筹集了 1.28 亿美元善款。
音乐改变世界
从公布伊始,舆论就将这场 One World 演唱会比作“新冠肺炎时代的 Live Aid”。
1985 年,为了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大饥荒,音乐人 Bob Geldof 发起了这场名为 Live Aid 的慈善演唱会。演唱会分美国费城和英国伦敦两个会场,有超过 15 万观众来到现场观看演唱会,还有超过 19 亿观众在家通过电视收看了演唱会。传奇摇滚乐队 Queen 在解散多年后,在 Live Aid 上复出,献出了他们的最后一场表演。后来,这场表演被广泛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摇滚现场演出。
这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慈善活动之一,借这场演唱会作为起点,Live Aid 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慈善演出的旋风,包括当时的苏联在内,多国艺术家都开始组织自己的慈善演出。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1985 年底,台湾几大主流唱片公司合作,邀请了 60 名当时的著名华语歌手,由罗大佑作曲,创作发行了公益歌曲《明天会更好》,大陆也集结 100 多位歌手,于次年推出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都成为了传唱度极高的一代经典。
这是 One World 演唱会被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35 年前,“地球村”的概念还未兴起,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更多还是彼此独立的存在,不同的电视网、唱片公司也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但即便如此,当非洲陷入灾难、危机,人们仍在“爱”的共识下团结一心,用不同的语言、旋律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彼此互助,传播希望。这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吗?
北京时间 4 月 19 日凌晨两点,One World 演唱会直播开始。之后 8 小时里,100 多位艺人在各自的家里,表演了一场“家庭音乐直播秀”。其中有些经典巨星甚至参与过 1985 年的 Live Aid,这次又再次为公益事业献声。比如 Elton John、披头士乐队的 Paul McCartney…… 滚石乐队更是全员重聚,四个成员在各自的家里合作表演了他们的经典作品《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Elton John 在自家花园带来表演|Global Citizen
新人歌手同样“不甘示弱”,Charlie Puth 在自己卧室里献唱了自己 2019 年的新歌《Attention》,被网友“吐槽”连被子都没叠好,Billie Eilish 和哥哥则表演了 60 年代的经典爵士歌曲《Sunny》。Taylor Swift 则打破自己“不会在公开场合表演这首歌”的诺言,破例为世界演唱了她写给患癌母亲的歌曲《Soon You Will Get Better》。
Charlie Puth 房间里没叠的被子引发“吐槽”|Global Citizen
除此之外,华人艺术家也在这场演唱会上展现了华语乐坛的力量。陈奕迅、张学友,两代“天王”分别贡献了《我什么都没有》、《Love》和《Touch of Love》三首歌。郎朗也和夫人带来了一场四手联弹。
张学友也献声演唱会|Global Citizen
这场 One World 演唱会由 WHO(世界卫生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牵头组织,Lady Gaga 主策划。后者之所以将自己的艺名取为 Gaga,正是因为受当年 Live Aid 上 Queen 乐队表演的那首《Radio Ga Ga》影响。在演唱会的最后,Lady Gaga 和郎朗、Celine Dion 等艺术家一起带来了压轴歌曲《The Prayer》。
在全球疫情蔓延之时,One World 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一场线上演唱会。通过音乐,One World 传播了抗击疫情的共识,也给无数正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的人,居家隔离的人带来了启发和鼓励。
“感谢互联网”
35 年前,Live Aid 耗费了至少半年的时间才筹备完成,但这次举办的 One World,从策划到举办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背后除了音乐节和公益界的全力支持以外,科技互联网行业起到的助推作用也不可小觑。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不仅通过传统电视网进行直播,还同时覆盖全球大部分主流互联网平台的公益活动。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Twitter……科技巨头们为这场盛会提供了全网分发传播的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消费技术在内容制作的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作用。一些身在各自家里的乐队成员是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先完成合作,各自录下自己的表演,再经由后期剪辑,制作成一个完整演出。比如韩国偶像团体 SuperM,就是在各自表演后用创意剪辑,将不同成员的表演设计成了浮动的窗口,通过切换、缩放,突出表演者,把这场异地演出做成了一种更独特的表现形式。
偶像团体 SuperM 的表演|Global Citizen
如果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在当前疫情蔓延的环境下,可能很难有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像这样“连接全世界”。知名科技媒体 The Verge 的联合创始人,Joshua Topolsky 就曾在本月初撰文表示“感谢互联网”。他认为在当下疫情阻隔人们互相见面的环境下,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连接彼此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存在,我们想要工作、交流、获取信息、娱乐,都会变得更更困难。即使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它仍然展现了工具的价值,也放大了人性中正向的一面。
1985 年 Live Aid 的最后,所有人上台合唱了那首 Michael Jackson 创作的经典歌曲《We‘re The World》。其中那句歌词“We’re the world”,正是对今天互联网世界的绝妙隐喻,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成了真正的“地球村”,所有人能够在这 8 小时里,共处同一个虚拟空间。我们喊出“One World”(同一个世界)的口号,也体会到一种新时代的“天涯共此时”。
线上 Live Aid
One World 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这样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公益盛会,有当年 Live Aid 辉煌的历史在前,导致很多观众都对表演的效果抱有极高的期待。但最终的演出效果,One World 显然无法比肩 Live Aid。
Taylor Swift 家的壁纸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Global Citizen
One World 是一场艺人们在家里自己折腾,未经过多包装、制作的“素颜”演唱会。美国娱乐杂志 Variety 就在演唱会后的评论文章中写道,“在这场演唱会上,没有统一的制作人,每个艺人都要自己兼任一切工作,他们可能会用专业相机拍摄然后进行专业的后期,也可能只是用手机简单地拍摄。”这正是这场线上演唱会看起来有些不够连贯,水准参差不齐的原因。
但也是因为这种“仓促简陋”的形式,One World 可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线,同时它也省下了举办一场超大型演唱会需要的各种人力、物力成本——无论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还是成本预算的考虑来看,线下聚集的演唱会都不是一个合格的选择。
诚然,这场演唱会用极低的成本起到了非常好的公益效果,或许我们不该在当前的环境下过多苛求它的艺术高度,苛求有没有一场表演,能像当年的 Queen 一样成为传世经典。
Queen 在 Live Aid 上的经典演出|YouTube
但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我们长期思考。在消费电子技术引领革命的这十几年里,出现了像 Billie Eilish 这样的艺术家,和哥哥在一间几平米的小卧室里,只用一台 iMac 制作出一张专辑,就横扫了格莱美几项大奖。我们每个人手上的消费级电子设备,到底还有多大的能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到底还有多少极富创意的用法是我们还没想到的?
所有的创作者,所有的艺术家,都正在这条路上持续探索,公益事业的脚步也不应停止。或许有一天,会有一场线上演唱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 Live 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