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把我们作为"最胖灵长类动物"的原因归咎于基因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储存脂肪,或者饮食中糖分或脂肪含量过高。但是,一项针对 40 种非人灵长类动物(从娇小的鼠狐猴到高大的大猩猩)的新研究发现,许多灵长类动物和我们一样容易发胖,与饮食、栖息地或基因差异无关。它们需要的只是额外的食物。
本周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论文集 B》上的这项新研究的作者、杜克大学生物人类学家赫尔曼-庞策尔说:"很多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一样,都会发胖。"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容易肥胖,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进化出了惊人的热量储存效率。这种适应性可以帮助我们的远古祖先度过贫困时期,因为他们在向农业过渡后经常面临饥荒。这种所谓节俭基因的选择压力使我们有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
但是,其他灵长类动物也会变胖。Kanzi是第一只能听懂英语口语的猿类,多年来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得到香蕉、花生和其他食物的奖励,体重是倭黑猩猩平均体重的三倍;科学家最终让它节食。还有肥胖大叔,一只生活在曼谷街头的肥胖猕猴,游客给它喂奶昔、面条和其他垃圾食品。它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 15 公斤,是普通猕猴的三倍,后来才被送进了相当于"肥胖农场"的猴子饲养场。
但是,这些动物是常规还是特例还不清楚,因为有关灵长类动物肥胖的研究很少。
在这项新研究中,庞策参考了已发表的对生活在动物园、研究机构和野外的 40 种非人灵长类动物(共约 3500 只)的体重测量结果。许多灵长类动物在圈养期间体重超标。其中,13 种雌性灵长类动物和 6 种雄性灵长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相对体重比野生条件下平均重 50%。
然后,庞策研究了约 4400 名吃西方饮食的美国成年人,以及九个自给自足人群中的成年人,这些人仍在觅食、狩猎、采集和种植自己的食物。在对身高进行控制后,他发现美国人的体重平均比自给人群重50%,这一比例与圈养灵长类动物相同。
庞策尔说,这些结果表明,虽然遗传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肥胖,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体重增加的多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说,也不要责怪碳水化合物,或任何特定的食物或饮食。野生灵长类吃的碳水化合物--水果、树叶和其他植物--远远多于它们圈养的同伴,后者吃的是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尽管运动量存在差异,但两类灵长类动物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数量是相同的,庞策在早期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圈养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因为是沙发土豆而超重。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比较解剖学家阿德里安娜-齐尔曼(Adrienne Zihlman)说:"猩猩靠吃水果和树叶发胖。这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额外的热量"。
庞策尔说,这项研究表明,圈养灵长类动物可以成为人类肥胖症的良好模型,也是找到治疗肥胖症新方法的一条途径。科学家们可以测试饮食或行为的改变(如减少无聊)是否能瘦身。齐尔曼补充说,他们应该研究为什么雌性比雄性体重增加得更多。她指出,雌性动物在排卵和泌乳时会增加体重。
纽卡斯尔大学的行为生物学家梅丽莎-贝特森(Melissa Bateson)说:"这个结果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我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肥胖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