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中国养了一辈子奶牛:被《奥本海默》无情遗漏

2023年09月09日 05:15 次阅读 稿源:快科技 条评论

《奥本海默》在国内已经上映一周多了,这段时间掀起的热度堪比春节档。与此同时,它的豆瓣评分也是节节高升,直逼 9.0 ,似乎下一步就是挤掉《发条橙 》入榜豆瓣电影 250 了。


但在电影之外,不少媒体和影评人也开始探讨起了《 奥本海默 》中那些 “ 消失的她( 他 ) ” 。

比如以唯一一个女性中国国籍身份加入 “ 曼哈顿计划 ” 的吴健雄,用研究生时期未发表的一篇论文,解决了原子核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关键难题。


又比如伊丽莎白 · 格雷福斯,是曼哈顿计划中为数不多可以操作考克沃特粒子加速器的科学家。


还有哈佛大学化学博士莉莉 · 霍尼格、处理绝密文件的夏洛特 · 塞伯等等等等。

然而在这些被忽视的女性清单中,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很少被提及,仿佛在上演一场消失的她中消失的她。

她是琼 · 辛顿,在曼哈顿计划中,她的贡献一点也不比上面提到的几位小。

另外,和中国颇有渊源的她,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中文名字:寒春。

寒春 1921 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育家,创办了一所男女同校的独立进步学校,祖父曾祖父都是数学家,姑妈则是小说《 牛虻 》的作者……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寒春从小最擅长的并不是物理、化学这类学科,而是体育,她滑雪滑得贼溜。

要是 1940 年的冬季奥运会能够如期进行的话,寒春就会代表美国滑雪队上场,很可能之后就不会踏足核物理。

但事实是,当时二战爆发,奥运会没能开成,寒春命运的齿轮就此悄悄转动。

她先是进入本宁顿学院学习物理学,毕业后继续到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也就是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的这个阶段,寒春被招募到了 “ 曼哈顿计划 ” 里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当时的她只有 22 岁,在项目中充当诺贝尔物理学家恩里科 · 费米的助理。


寒春所在小组的任务,是负责建造两个反应堆,来测试高浓度的铀和钚。

她自己则在费米的监督下,校准了日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过程中的中子探测器。

时间来到 1945 年 7 月 16 日,第一颗原子弹被引爆,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然而那天寒春却被禁止进入试验区,但这样的时刻,她不想错过,于是搭着同事的摩托车偷偷溜进了园区。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在黎明时刻,当时的场景已经烙在了寒春的脑子里。

所以在 60 多年后她被问到时,依旧能清晰地讲出当时的感受:

“ 面部先是感受到一阵热浪涌来,爆炸后的光辉汇成一片‘海洋’,随即被紫色光芒吸收,伴着蘑菇云上升。 ” 

“ 它太美了,早晨的太阳彷佛都是被它照亮的。 ” 


照理说,寒春在曼哈顿计划承担的角色并不小,毕竟好坏也是费米的助理。

只不过,如果说《 奥本海默 》中没有提她还勉强还说得过去的话,但在一些完整梳理 “ 曼哈顿计划 ” 中女性角色的文章里,没有寒春就多少有点估计故意绕开的意味。

而故意绕开寒春,就和她离开 “ 曼哈顿计划 ” 之后的经历脱不了关系。

寒春放弃核武器研究之后,在哥哥韩丁和当时的男朋友阳早的影响下,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

1948 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寒春终于抵达中国,先后到了上海、延安,最终选择待在延安解放区。


但寒春的这一举动,在西方媒体的眼中,却被误读成了曾参与 “ 曼哈顿计划 ” 的美国核弹专家叛逃到中国。

很长一段时间,寒春都遭受着麦卡锡主义者的怀疑与言语攻击,甚至有人画了幅风衣漫画讽刺她,并冠以 “The atom spy that got away ( 叛逃的原子间谍 ) ” 。

真相却是,寒春来到中国后,她压根就没再干过在核物理方面的研究,而是和丈夫一起转投到奶牛管理和品质改良工作上去,更别谈泄密一说。

虽然放弃了自己擅长的核物理研究,但寒春对新的奶牛事业乐在其中。

一开始,她和阳早在陕北安边、定边、靖边三县交界处的 “ 三边牧场 ” 进行奶牛管理。


之后,寒春的大儿子阳和平出生,他们又辗转到西安东郊闫庄奶牛场。

( 插句题外话,他们的大儿子阳和平现在也留在中国,在 B 站还是个几十万粉的 up 主。


当时国内的奶牛事业才刚刚起步,一切都还很原始,寒春夫妇则从零开始,搞起了奶牛场机械化改良。

像什么通风保暖牛棚,喂料、挤奶、清粪用的机械设施,寒春都亲自上手研究设计。

但那边工作环境已经不能用艰苦来形容了,简直要啥没啥。

但这根本就挡不住寒春的热情,要设计画图她就捡些砖头,自己搭一个支架,放上五合板,铺上床单,作图工具就这样搞定,她还戏称这是她的 “ 砖立( 专利 ) ” 。


期间,她还搞出了牛奶冷冻奶罐,水平和当时美国同类产品不相上下,直接打破了国外垄断,一把拿下了国内七成的市场份额。

1982 年,他们又来到了北京沙河小王庄的农机院农机试验站牛场,到 2001 年时,在寒春夫妇的科学饲养下,中国奶牛单产已经从年产奶量不足 7000 公斤,变成了年产奶 9088 公斤,个别甚至超过 13000 公斤。

至于是怎样科学饲养的,举个例子,寒春有个专门的 “ 牛情管理 ” 记事本,里面记录了从 1963 年以来各种牛奶器工艺对奶细菌含量的影响,详细程度让一些畜牧专家都感到汗颜。


身处异国他乡仍能做出这样的贡献,于是在他们晚年,也被官方授予了 “ 外国老专家 ” 称号。

2003 年,阳早去世,寒春遵照老伴儿的遗嘱买了最便宜的盒子,把骨灰埋在了奶牛场的草地下面。

次年,寒春成为拿到中国绿卡的第一人,在摄像头前,她留下了这样一张笑容下灿烂的照片。


2010 年,寒春去世,回看她的后半生,几乎所有的汗水都洒在了中国的奶牛牧场上。

用寒春自己的话来说,她这是把精力都付出到了另外一个信仰( 中国革命 )上来。在朋友作家魏巍的嘴里,寒春和阳早也是典型的 “ 白求恩式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 。

总的来说,在寒春的一生中,虽然在曼哈顿计划也算是个不能忽视的角色,但核物理始终不是她人生的主旋律,奶牛以及奶牛背后的共产主义信仰才是。

这次《 奥本海默 》的上映以及影评人的讨论也算是一个契机,一个去了解、去补全那段历史的契机。

我觉得,无论是事件中所谓的主角、配角,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声音同样值得被讲述、被听见。

对文章打分

她来中国养了一辈子奶牛:被《奥本海默》无情遗漏

5 (26%)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