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首次观测到核在β衰变后分解成四种粒子的现象

2023年09月10日 11:25 次阅读 稿源:cnBeta.COM 条评论

我们周围的物质并不都是稳定的。有些物质会发生放射性衰变,形成更稳定的同位素。科学家利用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回旋加速器研究所的先进设备,首次观察到氧-13 发生独特的放射性衰变,产生三个氦核、一个质子和一个正电子。

Particle-Decay-Physics-Art-Concept-1536x1024.webp

科学家们在氧-13 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衰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氧-13 会分解成三个氦核、一个质子和一个正电子。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回旋加速器研究所采用了独特的实验装置,对氧-13 的衰变过程进行了密切监测,从而使这一发现成为可能。

科学家们现在首次观测到了一种新的衰变模式。在这种衰变中,氧的一种较轻形式--氧-13(有 8 个质子和 5 个中子)--通过分裂成 3 个氦核(没有周围电子的原子)、1 个质子和 1 个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版本)而衰变。

科学家通过观察单个原子核破裂并测量破裂产物来观察这种衰变。

科学家以前曾观察到放射性衰变的有趣模式,其过程被称为"β-加衰变"。在这个过程中,质子变成中子,并通过发射正电子和反中微子来释放产生的部分能量。在最初的β衰变之后,产生的原子核可以拥有足够的能量来沸腾掉额外的粒子,使自身变得更加稳定。

这种新的衰变模式是首次观测到β衰变后释放出三个氦核(α粒子)和一个质子。这些发现可以让科学家们了解衰变过程和衰变前原子核的特性。

Particles-From-Nucleus-After-Beta-Decay.webp

原子核经过这种新衰变模式的β衰变后产生的粒子图像。由此产生的原子核分裂成三个氦核(α)和一个质子(p),它们来自一个衰变点(红圈)。图片来源:J. Bishop 提供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回旋加速器研究所(Cyclotron Institute at Texas A&M University)的回旋加速器产生了一束高能量(约为光速的 10%)的放射性原子核。他们将这束放射性物质(氧-13)送入一个名为德克萨斯主动目标时间投影室(TexAT TPC)的设备中。这种物质会停在这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探测器内,并在大约 10 毫秒后通过发射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β-加衰变)而发生衰变。

研究人员将氧-13 逐个核植入探测器并等待其衰变,然后使用 TexAT TPC 测量β衰变后沸腾的任何粒子。接下来,他们用计算机程序分析数据,以确定粒子在气体中留下的轨迹。这样,他们就能识别出罕见事件(每 1200 次衰变中才出现一次),即β-衰变后有四个粒子被释放出来。

对文章打分

研究人员首次观测到核在β衰变后分解成四种粒子的现象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