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NASA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鹰眼,宇宙中一个非常罕见、奇特的超亮光爆发变得更加奇特。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光快速蓝光瞬变体"(LFBOT),它在远离任何星系的地方闪现,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只有哈勃才能确定它的位置。而结果却让天文学家们更加困惑。首先,他们不知道 LFBOTs 是什么。哈勃的结果表明,他们排除了一些可能的理论,知道的就更少了。
LFBOT 是宇宙中已知最亮的可见光事件之一--就像照相机闪光灯一样突然爆炸。自2018年首次发现以来,只发现了少数几个--一个位于约2亿光年外的事件,被昵称为"奶牛"。目前,LFBOT 每年被探测到一次。
在首次探测到 LFBOT 之后,多台望远镜对其进行了从 X 射线到无线电波的电磁波谱观测。这个短暂的事件被命名为 AT2023fhn,绰号"芬奇",它显示了 LFBOT 的所有明显特征。它闪耀着强烈的蓝光,进化迅速,亮度达到峰值后又在几天内消退,这与超新星不同,后者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才能变暗。
但与之前看到的任何其他 LFBOT 都不同的是,哈勃发现芬奇位于两个相邻星系之间--距离附近的一个螺旋星系约 5 万光年,距离一个较小的星系约 1.5 万光年。
标题为"AT2023fhn HST WFC3/UVIS"的图像带有色键、比例尺和罗盘箭头,显示了天鹅绒般黑色太空背景下的三个星系。最大的是位于图像中心的白色和蓝色螺旋状星系。两个较小的星系是左侧的白色斑块。图像顶部附近一个奇怪的白色斑点带有红色指针,是某个未知天体爆炸后发出的耀眼光芒,但与任何星系都没有关联。图片来源:NASA、ESA、STScI、Ashley Chrimes(ESA-ESTEC/拉德布鲁德大学)
"哈勃观测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让我们意识到,与其他类似的天体相比,这个天体很不寻常,因为如果没有哈勃数据,我们根本不会知道。"在即将出版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发表的哈勃论文中,报告这一发现的第一作者阿什利-克里斯姆斯说。他也是欧洲航天局的研究员,曾就职于荷兰奈梅亨的拉德布德大学。
虽然这些可怕的爆炸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超新星类型,被称为核心坍缩超新星,但按照恒星标准,变成超新星的巨大恒星寿命很短。因此,巨大的原生恒星在爆炸前没有时间从它们的诞生地--新生恒星群--走得太远。之前所有的 LFBOT 都是在恒星诞生正在进行的星系旋臂中发现的,但"芬奇"并不在任何星系中。
克莱姆斯说:"我们对LFBOT了解得越多,它们就越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现在已经证明,LFBOT可能发生在距离最近的星系中心很远的地方,而'芬奇'的位置并不符合我们对任何一种超新星的预期"。
兹威基瞬变设施(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是一台超广角地面相机,每两天扫描一次整个北部天空,它于 2023 年 4 月 10 日首次提醒天文学家注意"芬奇"。发现它之后,研究人员就启动了预先计划好的观测程序,这些程序一直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迅速将注意力转向任何潜在的 LFBOT 候选天体。
利用智利双子座南望远镜进行的光谱测量发现,芬奇号的温度高达华氏 3.6 万度。双子座望远镜还帮助确定了它与地球的距离,从而可以计算出它的光度。这些发现与其他天文台(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地面超大阵列射电望远镜)的数据一起,证实了这次爆炸确实是一次低频天体爆炸。
有一种理论认为,LFBOT 可能是恒星被中等质量黑洞(介于 100 到 1000 个太阳质量之间)吞噬的结果。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和红外线灵敏度最终可能被用来发现芬奇号是在两个相邻星系之一的外晕中的一个球状星团内爆炸的。球状星团是最有可能发现中等质量黑洞的地方。
为了解释"芬奇"的不寻常位置,研究人员正在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它是两颗中子星碰撞的结果,这两颗中子星远离它们的宿主星系,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相互螺旋运动。这种碰撞会产生千新星--一种比普通超新星威力大 1000 倍的爆炸。然而,一种非常推测性的理论认为,如果其中一颗中子星被高度磁化--即磁星--就会极大地进一步放大爆炸的威力,使其亮度达到普通超新星的100倍。
克里斯姆斯说:"这一发现提出的问题比它回答的问题要多得多。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在众多可能的解释中找出正确的解释。"
由于天文瞬变现象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而且在天文学上相对短暂,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依靠宽视场巡天观测,持续监测天空中的大片区域来探测它们,并提醒哈勃等其他天文台进行后续观测。
研究人员说,要想更好地了解这种现象,需要更多的样本。即将投入使用的全天空巡天望远镜,如地面维拉-C-鲁宾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或许能够探测到更多的现象,这取决于其背后的天体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