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船蛤长得像蠕虫,实际上是双壳软体动物的一种。这意味着它们与蛤、贻贝和牡蛎有亲缘关系。不过,由于它们一生都被保护在所吃的木头里,所以只有前端有一个小小的壳,帮助它们钻木。
在菲律宾,蛀船蛤经常被野外采摘并作为美食出售。据说它们的味道像牡蛎。据普利茅斯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称,蛀船蛤还含有比大多数软体动物多得多的维生素 B12。
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其他任何双壳类动物都快,这是因为它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来生成自己微小的外壳。只需 6 个月,它们就能长到约 30 厘米(12 英寸)长。相比之下,贻贝和牡蛎的壳要大得多,可能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才能长到可以收获的大小。
考虑到这些特性,普利茅斯大学的鲁本-希普韦博士和剑桥大学的戴维-威勒博士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模块化水产养殖系统,用于在远离海洋的地方养殖蛀船蛤。这意味着任何废物都不会散落到周围的海洋中,而这正是海洋鱼类养殖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组学生查看蛀船蛤养殖池 图/普利茅斯大学
蛀船蛤养殖场由多个盐水箱组成,每个盐水箱中都有一个装满这种贝壳的木板,这些木板是用废弃或回收的木材制成的。虽然这些水箱是通气的,但不需要水循环系统。
此外,如果在蛀船蛤的木质食物中添加特殊的藻类颗粒,收获的双壳贝类还能获得丰富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
尽管如此,消费者可能还是不喜欢吃任何名字中带有"虫"字的东西。因此,科学家们计划以"裸蛤"的名称销售这种双壳类动物。研究人员还认为,这种双壳类动物可能最适合作为鱼类的替代品,用于鱼片或鱼饼等加工产品中,而不是作为单独的食品出售。
"我们迫切需要替代性食物来源,既能提供肉类和鱼类丰富的微量营养素,又不需要环境成本,而我们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希普韦说。"从吃牛肉汉堡到吃裸蛤块,这很可能成为减少碳足迹的绝佳方式。"
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可持续农业》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