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帮助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恢复语言能力

2024年01月23日 15:52 次阅读 稿源:cnBeta.COM 条评论

一项研究发现,为期六周的针灸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后语言障碍患者的语言功能、生活质量和神经损伤。由于六个月后仍能看到改善,针灸可能是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语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疗法。

osteopathy-1207800_1280.jpg

在中风后的急性期,约有三分之一的幸存者会出现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即无法说话或组织言语的肌肉运动,61%的幸存者在一年后仍会受到影响。语言和交流能力的中断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一线康复治疗是行为言语治疗。在中国,针灸经常被推荐为脑卒中后失语症的补充和替代疗法。中国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教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新研究,调查针灸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研究人员招募了 252 名首次缺血性中风后被诊断为失语症的患者(78.6% 为男性),他们的年龄在 45 岁到 75 岁之间。根据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是那些失语症持续时间在15到90天之间、失语症严重程度在0到3分之间的人。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人工针灸或"假"针灸(使用非经络穴位和浅针刺入)。

两组患者均在连续六周内接受了 30 次治疗,每周 5 次,每次 30 分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和常规治疗。徒手针灸遵循标准的"行气开窍"方案和"德气感"诱导。中医理论认为,"德感"是针灸治疗成功的关键。"德感"是指针刺某些穴位时,病人的主观感觉和身体的客观反应,以及针灸师的感觉。

主要结果是西方失语症测验的失语商数(AQ)和第六周的中文功能性沟通档案(CFCP)得分。AQ是衡量失语症表现的一个敏感、有效和可靠的指标,得分越低(范围:0-100)表示语言功能受损越严重。CFCP测量的是普通话功能性交流能力,得分越高(范围:0至250分)表示能力越强。次要结果包括评估参与者的中风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人工针灸组在第六周的平均 AQ 得分为 69.66,比基线平均提高了 29.60 分,假针灸组为 61.68,平均提高了 17.88 分。与假针灸组相比,手法针灸组的 AQ 得分提高了 7.99 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第六周时,手法针灸组和假针灸组的 CFCP 平均得分分别为 167.60 分和 144.08 分,分别比基线提高了 72.68 分和 50.52 分。在六个月的随访结束时,手法针灸组的 AQ 和 CFCP 分数也有显著改善。

与假针灸相比,在失语症发生后六个月的随访中,手法针灸在语言功能、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损伤方面也有显著和持续的改善。徒手针灸组和假针灸组分别出现了三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都是一过性的,并不严重。

据研究人员所知,他们的研究是首个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针灸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疗效。考虑到针灸改善语言障碍效果的原因,他们得出结论认为,30 次治疗提供了"足够的针灸剂量",并将其效果归功于严格遵守标准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证实,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是受针灸治疗影响的主要病症,这表明针灸可作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研究人员说。"此外,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为决策者、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证据"。

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版》(JAMA Network Open)上。

对文章打分

针灸可帮助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恢复语言能力

1 (33%)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