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物理系领导的研究团队新成果,被Nature高度评价。他们首次观测到双W玻色子与光子(WWγ)这一新型的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这一发现极为罕见和关键——数十亿次“碰撞”才获得250次发现,概率仅为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1/50,最终得以验证标准模型。
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首次观测到三玻色子联合产生
先简单了解一下,此次成果发现的主角——三种基本粒子。
两种电荷相反的粒子W玻色子W+和W-,以及一种光子γ。
我们知道,宇宙中有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每种相互作用都是由某一种媒介粒子传递的,它们被称为玻色子。
在标准模型里,无质量的光子(γ)传播长程的电磁相互作用。
而W玻色子是一种负责传递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此前曾被发现并证明,W玻色子是参与核聚变的重要粒子。
但W玻色子的质量很重,约是质子的85倍,实验中通常很难被发现。只有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这样的高能量装置才有可能“撞”出1个。
而要找到像W+W-γ这种形态,更是难上加难。
研究团队在LHC上使用紧凑缪子线圈(CMS)探测器筛选和分析了2016年至2018年期间数十亿次13TeV质子-质子对撞数据,以超过5倍标准偏差的统计置信度,首次观测到了双W玻色子与光子(WWγ)这一新型的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
研究团队进一步向《中国科学报》解释,5.6倍标准偏差是与假设不存在三玻色子过程的情况(即空假设)相比,这也意味着数据支持三玻色子过程的存在。
他们进而对希格斯与轻夸克的耦合给出了一批较强的限制性结果。
北大物理李强团队
据北大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官网介绍,此项成果是由李强课题组在CMS国际合作组提出并领导。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安莹(现为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博士后)担当分析负责人。
一直以来,精确测量多玻色子特别是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是目前高能对撞机物理领域前沿热点之一,可用于探测非阿贝尔相互作用以及检验标准模型。
李强团队自2010年以来,就致力于高能对撞机上的多玻色子物理研究。
2022年,他们全球首次实现了三W玻色子共振态的寻找、并开发了3夸克和4夸克特征喷注的鉴别及校准技术。
此项研究开拓了新物理寻找的新航线。
李强向《中国科学报》表示,高能物理确实处在比较艰难的时期。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虽然有着未知和挑战,但也有着新发现的可能性。
参考链接:
[1]https://ppnp.pku.edu.cn/info/1020/2145.htm
[2]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80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