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话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是,人类工人如何看待他们的机器人同事。对于能够增强或消除蓝领工作中更多繁重工作的系统,我们有很多话要说。但这种技术是否也会对工人的士气产生负面影响?这两件事当然可以同时发生。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本周发布了从过去十五年间开展的几项调查中收集的结果,以评估机器人技术对工作"意义"的影响。该智库是这样定义这个公认的抽象概念的:
"在探索是什么让工作变得有意义时,我们依赖于自我决定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满足三种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能力、自主性和相关性--是激励员工并使他们通过工作体验目标的关键。"
数据来自对欧洲 20 个国家 14 个行业的工人进行的调查,并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机器人部署数据进行了交叉对比。接受调查的行业包括汽车、化工产品、食品饮料和金属生产等。该研究所报告称,这对工人认为的意义和自主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布鲁金斯指出:"如果食品和饮料行业采用机器人的比例增加到与汽车行业相当的水平,我们估计,工作的意义将下降 6.8%,自主性将下降 7.5%,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自主性方面,人们一直担心在工业环境中采用机器人技术是否会使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也变得更加机器人化。当然,也有人经常反驳说,这些系统有效地消除了这些角色中许多最重复的方面。
该研究所还指出,这些影响是跨角色和人口统计的。论文指出:"我们发现,无论工人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或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机器人化对工作意义的负面影响都是一样的。"
至于如何应对这种转变,答案很可能不是简单地拒绝自动化。只要机器人能对企业的底线产生积极影响,其采用率就会继续快速增长。
布鲁金斯居民米莱娜-尼科洛娃(Milena Nikolova)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她写道:"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机制,确保人类和机器合作而不是竞争完成任务,那么机器就能帮助改善工人的福利。"
这也是那些自动化公司兜售协作机器人技术,而不是完全取代工人的决定性原因之一。人类与机器人的对抗几乎肯定会是一场失败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