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可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一系列癌症。最新数据显示,抑制受感染细胞中的特定代谢途径可以减少潜伏感染,从而降低下游疾病的风险。巴塞尔大学和巴塞尔大学医院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详细介绍了这项研究。
两个爱泼斯坦巴氏病毒病毒(病毒颗粒)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了圆形的囊壳松散地包裹着遗传物质
60 年前,病理学家安东尼-爱泼斯坦(Anthony Epstein)和病毒学家伊冯娜-巴尔(Yvonne Barr)宣布发现了一种病毒,从此这种病毒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创造了科学史上第一个被证实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病毒。爱泼斯坦和巴尔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了这种属于疱疹病毒家族的病原体,并在随后的实验中证明了它的致癌潜力。
大多数人都是 EB 病毒携带者:90% 的成年人都感染了这种病毒,但通常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也不会因此生病。大约 50%的人在五岁前感染,但很多人直到青春期才感染。急性病毒感染可引起腺热病,也被称为"接吻病",感染者可数月无法工作。除了致癌特性外,这种病原体还被怀疑与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或经批准的疫苗能够专门抑制体内的 EBV。现在,巴塞尔大学和巴塞尔大学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了一个很有希望的起点,可以为 EB 病毒踩刹车。他们的研究成果今天(5 月 23 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克里斯托夫-赫斯(Christoph Hess)教授领导的研究人员破译了感染 EBV 的免疫细胞(即所谓的 B 细胞)是如何重新编程的。这一过程被称为"转化",它是使感染变为慢性并导致癌症等后续疾病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说,研究小组发现,病毒会触发受感染的细胞加速产生一种名为 IDO1 的酶。这最终导致受感染细胞的发电厂--线粒体--产生更多能量。反过来,EB 病毒以这种方式对 B 细胞进行重编程时,新陈代谢的增加和 B 细胞的快速增殖也需要这种额外的能量。
在临床上,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一组在器官移植后患上由 EBV 引发的血癌的病人。为了防止移植器官被排斥,必须使用药物削弱免疫系统。这反过来又使EB病毒更容易占据上风,引发血癌,即移植后淋巴瘤。
在这篇现已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发现,EB病毒在移植后淋巴瘤确诊前几个月就已经上调了IDO1酶。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该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以前开发 IDO1 抑制剂是希望它们能帮助治疗已确诊的癌症,但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换句话说,已经有针对这种酶的抑制剂通过了临床测试,"Christoph Hess 解释说。因此,这类药物现在可能会获得第二次机会,应用于抑制EB病毒感染,从而治疗EB病毒相关疾病。事实上,在小鼠实验中,用这些药物抑制 IDO1 可以减少 B 细胞的转化,从而减少病毒载量和淋巴瘤的发展。"
"在移植患者中,标准做法是使用抗各种病毒的药物。"Hess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专门用于预防或治疗 Epstein-Barr 病毒相关疾病的药物。"
更多信息:Bojana Müller-Durovic 等人,针对 EBV 的代谢依赖性可阻碍 B 细胞转化,《科学》(2024 年)
DOI: 10.1126/science.adk4898. 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k4898
编译自/medical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