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计算机模型显示,人类的持续狩猎阻碍了毛犀牛在后冰河时期变暖期间向新栖息地的迁移,从而导致了毛犀牛的灭绝,这凸显了人类活动对大型动物物种的持续影响。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末次冰河时期之后地球的变暖,人类的持续捕猎限制了毛犀牛到达理想的栖息地。
毛犀牛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中部,大约在 1 万年前灭绝。图片来源:Mauricio Anton
由阿德莱德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建模得出了这一发现,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领衔作者、阿德莱德大学环境研究所的达米安-福特汉姆(Damien Fordham)副教授说:"利用计算机模型、化石和古DNA,我们追溯了毛犀牛在欧亚大陆5.2万年的种群历史,其分辨率是以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研究结果表明,从 3 万年前开始,气温下降和人类持续低度捕猎导致毛犀牛的分布向南收缩,在末次冰河时期末期,毛犀牛被困在一些孤立且迅速恶化的栖息地。随着地球解冻和气温升高,毛犀牛种群无法在欧亚大陆北部开辟的重要新栖息地定居,导致它们不稳定和崩溃,最终灭绝。"
毛犀是巨型动物中的一个标志性物种,皮厚毛长,曾经在欧亚大陆北部和中部的猛犸象阶梯上漫步,大约在 1 万年前灭绝。
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和对人类的影响
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相矛盾,之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在毛犀牛的灭绝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尽管这种动物在灭绝前的几万年里一直与人类共存。
哥本哈根大学全球研究所的埃琳-洛伦森(Eline Lorenzen)教授说:"我们的分析所揭示的人口学反应的分辨率远远高于以往的基因研究。这使我们能够确定长毛犀牛与人类之间的重要互动关系,并记录这些互动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其中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互动是人类持续的低水平狩猎,可能是为了食物。"
今天,人类也构成了类似的环境威胁。由于过度捕猎和人类改变土地用途,大型动物的种群已被挤到支离破碎和不理想的栖息地范围。
在更新世晚期,有 61 种大型陆生食草动物(体重超过一吨)存活下来,其中只有 8 种现存于世。其中幸存的五个物种是犀牛。
"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如何导致巨型动物灭绝的,"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哥本哈根大学的大卫-诺格斯-布拉沃教授说。"这种认识对于制定保护战略以保护目前濒临灭绝的物种(如非洲和亚洲的脆弱犀牛)至关重要。通过研究过去的灭绝事件,我们可以为保护地球上仅存的大型动物提供宝贵的经验"。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