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数百万种不同的颜色。然而,当我们用嘴巴--特别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来描述它们时,我们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些语言的限制比其他语言更大。
例如,英语中有 11 个基本颜色词:黑、白、红、绿、黄、蓝、棕、橙、粉红、紫和灰。俄语中有两个表示蓝色的词:"goluboy"和"siniy","goluboy"用于描述浅色,"siniy"用于描述深色。同样,立陶宛语用žydra和mėlyna分别表示浅蓝色和深蓝色。而如果您说挪威语,则只能用一个基本词汇来表示蓝色:blå。
在挪威科技大学(NTNU)和奥斯陆大学(UiO)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只说一种语言的人相比,说一种语言的人如果用多个词来表示不同的颜色深浅,大脑就能更快地感知颜色深浅。
"我们的研究发现,双语参与者区分颜色深浅的能力受到他们在执行任务时所使用的语言的影响,"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北师大语言习得与语言处理实验室教授米拉-迪米特罗娃-武尔查诺娃(Mila Dimitrova Vulchanova)说。"这些发现揭示了语言与感知(即我们对感官输入的感知)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提到了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动态联系,即大脑接收、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Vulchanova 继续说。"我们的研究和其他人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这意味着语言可以激活和影响认知类别,反之亦然,认知机制和类别也会影响语言。"
研究中使用的色谱,显示了 20 种不同色调的蓝色
研究人员招募了106名参与者,他们或是立陶宛语和挪威语双语者,或是只讲立陶宛语或挪威语(单语者)。所有参与者都要完成一项任务,即要求他们在 1 到 20 的范围内分辨出不同色调的蓝色。这项任务分为有语言干扰和无语言干扰两种情况;也就是说,在语言干扰任务中,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在开始颜色分辨任务之前记住八个随机数字。无语言干扰的颜色分辨任务为实验的对照条件。
他们发现,双语参与者的颜色感知会受到他们在任务中激活的语言的影响。具体地说,所谓的"颜色类别效应",即绿色和蓝色(类别间颜色)比同一类别中的两种颜色更容易区分。简单地说,双语受试者在用立陶宛语思考时更快地分辨出浅蓝色和深蓝色,而在用挪威语思考时,这种优势就消失了。
使用单语的立陶宛受试者也表现出了颜色类别效应,而使用单语的挪威受试者则没有表现出这一效应,这表明使用两种蓝色词汇的语言的受试者能比使用一种语言的受试者更快地定义出不同的色调。
武尔查诺娃说:"这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使用的语言会影响我们对颜色的感知--而且这种联系是非常动态的,取决于大脑的激活程度。这表明,语言不仅塑造了我们就颜色进行交流的方式,还影响了童年时期在大脑中建立起来的颜色类别--而这可能直接影响我们感知颜色深浅的方式。"
人类赋予色彩特殊的象征意义;我们从生物、文化和个人角度对色彩做出反应。例如,红色是血的颜色,通常不仅与爱和欲望有关,还与危险和侵略有关。它与危险的联系就是为什么停车标志都是红色的原因。蓝色通常象征宁静和稳定或智慧和可靠,但也可能代表悲伤和抑郁(就像俗话说的"我感觉很忧郁")。黄色可以与欢乐和阳光、懦弱或恐惧联系在一起--"黄腹灰心"--也被用于警示标志、校车和出租车,因为它很显眼。因此,色彩与心理学、科学和情感密不可分。
这项研究发表在《语言学习》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