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自我意识"概念的研究取得成果 有可能在机器人身上复制

2024年11月24日 17:12 次阅读 稿源:cnBeta.COM 条评论

《科学-机器人学》(Science Robotic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论文介绍了三位科学家对人类"自我意识"概念的研究,并探讨了机器人如何充当加深我们对这一现象理解的工具。

scirobotics.adn2733-f1.jpg

一篇新论文探讨了机器人如何模拟和测试人类的"自我意识",重点关注身体所有权、代理权和社会互动。 论文讨论了利用机器人研究与自我相关的过程以及对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见解,并概述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机器人科学》(Science Robotics)最近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一位认知机器人学家、一位认知心理学家和一位精神病学家讨论了人类的"自我意识"概念,并探讨了如何利用机器人来加深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自我"的体验,或者说拥有"自我"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每天都是同一个自我的感觉,以及将他人视为自我的感觉。 机器人既可以作为自我(及其子组件)的化身模型,也可以作为心理实验的测试平台。 作者认为,有可能在机器人身上产生人类"自我意识"的某些过程。

作者分别是意大利技术研究所(IIT)人机交互社会认知组组长 Agnieszka Wykowska、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认知机器人学教授 Tony Prescott 和德国科隆大学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系教授 Kai Vogeley。

这项研究源于这样一种观点,即人类的自我意识与拥有身体、感受身体以及体验行动和互动有着内在联系。 目前人类认知研究中出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并不只是一件事,而是由许多持续的过程组成,例如"拥有"身体的感觉和拥有"代理权"的感觉,即控制自己行动的感觉。 如今,机器人学家们正致力于制造能够可靠地区分自己的身体(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和检测自己行为后果(代理)的机器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机器人可以作为人类认知过程的体现模型,而人类认知过程则是自我意识的基础。 不过,机器人也可以作为探索自我意识的实验探针,因为它们拥有身体,可以与人类及其环境互动。

三位作者探讨了使用机器人的两种具体方式。

scirobotics.adn2733-f3.jpg

机器人可模拟自我相关过程 并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工具

首先,机器人编程模拟人类心智和大脑中与自我体验有关的过程,这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所能理解的。

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自我意识是大脑对其感官体验以及自身在产生这些感官信号中所扮演角色的最佳解释。 机器人作为一个身体化的演员,是检验这些理论的合适平台。

第二种方法是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机器人,让人类与机器人进行互动,同时让机器人表现出社会能力,如通过语言或共同关注进行交流。 这些实验可以分析人们是否将这些机器人视为社会他人,以及他们对机器人的心理状态是否与与其他人互动时的心理状态相似。 Wykowska 的研究小组在印度理工学院进行的一些实验已经表明,有时,当人类与机器人作为一个团队共同行动时,当机器人被认为是一个有意图的代理时,人类会产生一种与机器人共同代理的感觉。

作者还将人类一生中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将其某些特征转移到机器人身上的可能性联系起来。 例如,儿童在 4 岁时就会感觉到自己在时间中存在,并感觉到其他人也有自我。 通过为机器人创建类似于人类自传体记忆的记忆系统,人们开始在机器人身上研究自我的这些方面。 不过,这项工作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的机器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每天都存在的,也没有意识到其他人(人类或机器人)是自我。

文章还强调了通过机器人技术理解自我意识的未来方向和挑战,尤其是当人的自我意识因精神分裂症或自闭症等特殊情况而受到损害时。 通过了解这种多样性,作者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对自我体验的构成要素有新的认识。

DOI: 10.1126/scirobotics.adn2733

编译自/ScitechDaily

对文章打分

对人类"自我意识"概念的研究取得成果 有可能在机器人身上复制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