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者在南海发现鱼类新物种——幽灵方头鱼Branchiostegussanae。据介绍,方头鱼类是南海重要的经济鱼种,因其头部形似马头,在不少地区有“马头鱼”的俗称。此新物种早已被南海渔民熟识,由于其极为特殊的面部条纹,渔民称其为“鬼马(头鱼)”,这也是幽灵方头鱼中文名的来源。
方头鱼家族广泛分布于印太区域的热带与亚热带海域,是南海渔获中的常见身影。此次新物种的发现,使得我国海域的方头鱼种类增加至六种。然而,由于它们多栖息于较深的水域,科学界对这一群体的了解相对有限。
幽灵方头鱼在外形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已知的方头鱼种类,其眼下装饰着醒目的红色条带,体覆盖着暗灰色纵纹,尾部则呈现出平截的形状。
更为关键的是,基于线粒体Cytb、COI及12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幽灵方头鱼在遗传上与现有种类存在着高度的分化。
尽管目前所采集的标本均源自海南陵水至西沙群岛之间的水域,但研究人员推测,幽灵方头鱼很可能广泛分布于南海西北部的陆坡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该物种的体长轻松超过40厘米,是近年来鲜有报道的中大型鱼类新物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