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米从联芯手中接过LC1860,命名为小米澎湃,开始搞自己的芯片,但是在发布了 第一代产品之后就悄无声息了。中间传闻有澎湃S2,但是并未见到产品。
小米澎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还有希望吗?我们来看一下。
巅峰期的决策
小米从联芯手里接过芯片设计,是2014年末,2015年初的事情,那个时候小米手机每年都是翻倍的增长,看势头,是可以支撑起自己研发芯片的。
当时,华为海思有自己的芯片设计,国内还有展讯、联芯等厂商也有4G基带芯片和应用处理器。小米试图引入芯片设计,一方面期望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一方面期望可以打国产牌,与华为海思竞争。
这个决策当时看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小米手机好景不长,在2015年,手机品牌开始升级,小米低端品牌起家的品牌形象限制了小米的发展。小米的国内销量开始下降。虽然印度市场给了小米很大助力,但是这个规模要支撑自己研发手机SOC已经有些困难了。
同时,小米澎湃的研发也并不顺利。澎湃S1芯片基本就是LC1860,顺利装机。虽然效能和发热,成本都不能算理想,但总算是正式商用了。
而到了高性能的澎湃S2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传说澎湃S2五次流片时代,最终没有发布。
更糟糕的是,到了5G时代,5G基带的研发门槛已经很高。初期只有高通和华为两家,后来才有三星、MTK和展讯解决了5G基带问题,小米从联芯手里接过芯片设计的时候只有4G,要搞5G又要巨大的投入,而投入后很难看到成绩。
所以,小米澎湃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小米自制手机SOC的合理性
目前,智能手机SOC主要厂商就是三家,高通、MTK和华为海思。
华为海思能够运转,是因为华为手机,华为电视,华为平板几乎不用其他芯片,都支持自己的海思。依靠上亿的量才支撑起海思研发的成本。
而小米是高通和MTK的客户,高通和MTK牢牢占据着小米的大部分产品。澎湃S1只试水了一款型号,澎湃S2就算流片成功,开发成功,有百万级别的量也就顶天了。
在核心都要ARM授权,制造都通过台积电代工的情况下。高通、海思都是上亿的量分摊研发成本,小米顶多有百万的量分摊研发成本。性能比如何能够竞争?
更糟糕的是,小米自己搞手机SOC,和高通、MTK面临冲突问题。作为高通的重要客户,高通不会喜欢小米自己搞一套。而小米一定要搞好与高通的关系,才能拿到高通的芯片。自己搞手机SOC得不偿失。
所以,小米搞手机SOC没有前途,澎湃S1之后销声匿迹属于正常。
小米澎湃的出路在手机之外
小米现在已经是重要的互联网电视厂商了,而电视目前无论高端低端,除了华为,都是MTK和Mstar的低成本芯片,落后手机好几代。
售价数万的高档电视,SOC的性能还不如几年前的骁龙835。
同样,在电视盒子上,也缺乏高性能芯片。而小米恰恰即有电视业务,也有盒子业务。
相比手机,电视和电视盒子最大的差别在于没有基带,5G基带这个最大的难题可以绕过去,研发成本会低很多。
小米澎湃只要拿ARM的授权,用ARM公版的A55、A78、X1核心,用ARM公版的Mali图形核心,只要舍得堆,就能堆出高性能。
另外,电视和盒子,都是外接电源的,而且有足够体积放置风冷散热器。
手机的功耗墙是5W到7W,而大一点的风冷散热器能对付100W的发热。
这意味着,小米澎湃只要想,就可以堆足够多的CPU和GPU核心,获得比手机高数倍的性能,而且是持续性能。
所以,小米澎湃,可以先从自家优势的电视业务开始发力。
首先做高端的智能电视芯片和电视盒子芯片。
譬如,小米澎湃在2021年搞一个规格在骁龙875之上的高性能芯片。
用两个高频X1超大核心,两个A78大核心,两个A55小核心,Mali G78堆满24个,拉到高频率。把智能电视芯片的各种动态补偿,插帧IP搭进去。用上两弹元勋黄老板战术核显卡上面的散热器。
这个芯片可以用到小米的高端智能电视上面,可以做一个高端电视盒子,配着低延迟的蓝牙(发烧玩家可以上USB有线)游戏手柄与键盘鼠标一起卖,电视直接玩王者荣耀它不香吗?
这个高性能盒子设计的时候,预留接口丰富一点,什么模拟音频口,USB,HDMI做个模拟输出的转接。
只要把这个盒子安装上UOS操作系统,就可以进入信安电脑市场了。
这个盒子拿来办公,性能比鲲鹏920的电脑高太多了,鲲鹏920的核心性能与A76在伯仲之间,A76、A77、A78、X1这可是差了好几代。
给这个盒子,加上电池,配上屏幕,配上键盘,触摸板,装上UOS,就可以做自主信息安全的笔记本电脑。
把CPU频率降低,GPU核心屏蔽,设置上功耗墙,加上电池,配上屏幕,配上摄像头,就是高性能平板。
目前,高性能电视、平板、盒子,信息安全电脑的芯片基本属于空白。小米本身又有电视、平板盒子、电脑的产品线。扬长避短,形成规模。小米澎湃才有出路。
文/DoNews专栏作者 maomao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