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恰逢发放年终奖,差评君身边的同事都有入 iPhone12 的打算。也不知道咋了,他们一个个都口嫌体正直的,嘴上说着 没高刷屏不买、电池小不买、十三香,背地里早已经自己偷偷下单,上手了之后比谁都香。
iPhone 12 mini 小屏党永远的神!
然而两个月前 iPhone12 冒出的 “ 绿屏 ” 新闻,在更新了几个版本的系统之后,到现在也尚未修复。
这就让不少入手了 iPhone12 的朋友心里很不舒服了,纷纷在考虑要不要买个 Apple Care ,真忍不下去了,可以自行砸烂然后换一台。
对,没错,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么暴力,而且不保证换过之后的屏幕没有绿屏的问题。
可如果你要是打算去类似华强北的地方自己修的话,嘿嘿,在 iPhone12 这一代产品,可能没门儿了。
差评君下面说的这两件和苹果维修相关的事儿可以给到你一点参考。
事情是这样的,油管上有个叫 Hugh Jeffreys 的小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买回来两台崭新的 iPhone12 ,做了拆机。
它尝试着把他们俩的摄像头模组调换了一下。。。
结果两台手机在切换拍照模式之后,就突然没法用了,出现了画面冻结的奇怪现象。。。
然后小哥将两台手机的主板互换,并重装了一遍固件重新开机。
这个状态下, iPhone12 会疯狂报错,甚至在开机设置阶段,都没办法使用 Face ID 录脸。
屏幕和电池也会出现官方的报错,表示这不是官方的屏幕。
而将零件换回去之后,一切又恢复如初。
按常理来说,两台手机在 没有损坏且 型号一样的情况下,只是把对应的零件互换,是没道理不能用的。
要知道,以往不少手机维修小店,都是靠这种方式来拆东墙补西墙。
莫不是苹果在 iPhone12 的零件上施了什么牛掰的法术,想要彻底断了人们自己修理的念头?
还真有可能是这样,根据 Hugh Jeffreys 的这几个测试,我们至少可以确认一点,这次 iPhone 12 内部的零件,有着比以往更严苛的加密认证。
但凡是对不上号,或被认为是来路不明的零部件,都会在机器上产生 “ 排异反应 ” ,消费者如果想要逃过官方昂贵的维修费用,就有很大概率需要承担手机成为 “ 半砖 ” 的风险。
这就是为啥在开头,差评君的朋友们在犹豫要不要买 Apple Care 了,官方的保险,并算不上划算。
可要是没有买保险,直接去官方修理的话,坏的不巧,修理费再添点,怕不是可以买一台新手机了。
总之苹果是两边都不亏,不管你修还是买新的,我都能赚到钱,谁让你倒霉催的,手机还能用坏了?
实际上,苹果这种打压第三方维修的营销策略也不是第一天了。
在 18 年的时候,挪威有一家名叫 PCKompaniet 的独立手机维修店被苹果起诉了,因为他们使用了被抹去苹果徽标的 “ 假冒伪劣 ” 屏幕,对苹果的形象造成了影响。
苹果给这家公司寄信说,挪威海关扣押了 PC Kompaniet 63 块 iPhone6 \ 6S 的屏幕配件,他们必须向苹果公司承认有不当的行为,并支付 3566 美元的罚款,以避免被起诉。
这家店的老板 Henrik Huseby 也确实是头铁,没有支付这笔罚款,直接和苹果对簿公堂。
其实这批屏幕配件,从源头上来说是坏手机的拆机件,一般会经由华强北这样的机构把上面的苹果徽标抹掉,翻新之后供给第三方维修店使用。
Huseby 就是从国内收了这批货,结果没想到被挪威海关查了。
在一审的时候, Huseby 的律师认为, PC Kompaniet 的屏幕本身是翻新过的,从来都没宣传过时苹果的官方零件,因此并不能算 “ 假冒伪劣 ” 。
而另一方面,屏幕上的徽标是在手机里面的,在手机外观上不会有任何变化,造成品牌影响这一点也是不成立的。
最后法官裁定,由于苹果的徽标事实上没有收到侵犯,所以 Huseby 胜诉。
苹果当然不会甘心,马上提起了上诉。对于一家有着强大法律团队的公司来说,小公司想要与之抗衡,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果不其然,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诉讼之后, Huseby 支撑不住,最终败诉,法律判决他要赔偿苹果公司 12000 美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尝试着和大资本为敌,除非你背后也有与之相对应的资本体量,不然就是以卵击石。
苹果针对第三方维修店重拳出击,对于用户则采取怀柔政策。
从之前因为安全原因禁止更换 Touch ID 传感器,到更换非官方电池之后系统会有警告提示,苹果明里暗里不断的对用户强调要去官方维修的重要性。
尽管从道理上来说,手机送到官方店维修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苹果售后的服务,有时候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在急等手机用的情况下。
另一个油管上的苹果维修博主 Louis Rossmann 就碰到过这样一件事儿,曾经他有一位客户,因为 MacBook Air 充不进电,而跑到苹果官方的 Genius Bar ,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通拆机检查过后,他们认为是笔记本电池链接口的一个针脚老化了,他们需要把整个主板都换掉才能解决问题,这一共需要花费 475 刀 ( 约 3130 元人民币 )。。。
这个客户觉得这价格太不合理了,于是带着电脑找到了 Louis Rossmann 。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拆机之后,他发现这台电脑的主板并没有大问题,充不进电的原因是因为接口松动了,这和针脚老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解决的方式就是简单的接上就好了,要是还有充不进电的情况发生,换一块新电池就行了。
换句话说,如果这位客户同意苹果官方提出的维修方案,她将为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而破费 475 刀。。。
而在小店维修,可能就意思意思收个 1 、 2 刀的人工费。
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案例,不能一概而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官方的维修还是相对来说要靠谱不少的。
但从这之中引发的一些问题,还是挺值得来讨论的。
另外提一句, Louis这个老哥靠维修苹果设备营生,对于苹果官方打压第三方维修者的行为,也一直在针锋相对。
在他的油管频道里,还能找到出席了有关 “ 维修权 ”立法的听证会,在法官面前的一番慷慨陈词,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他起立鼓掌。
甚至包括上面提到的挪威的案子,他也曾远程出庭作证。 ▼
确实,作为消费产品的购买者,我们是否拥有维修它的权力?还是仅仅只有使用的权力?厂商们应不应该给予用户们一定的维修空间?
在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已经有不少人行动起来了。
这两年 Right to Repair ( 维修权 )的概念在第三方维修组织的宣传下,声势越来越大。
其中像 iFixit 这样的组织更是呼吁人们自己动手修理故障设备,以保障对私有物品的绝对拥有权。
在 iFixit 的官网上,你可以看到大部分主流数码设备的拆解教程,并有可修复度的评估排名。
分数越低,越难修。▼
不过相对的,在维修的过程中,维修者也承担着修坏的风险,万一整差了,就只能买新的了。。。
而且 iFixit 也不是慈善机构,他们会出售维修工具,提供维修教程,但并不保证最后的维修效果。
修不好被坑,和花钱被坑,总得要选一样嘛。。。
其实上面说到的这些,本质上都是商业行为,维修权的存不存在,也都是为资本服务的。
从商业角度来说,苹果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用户在保修内手机千万别坏,一出保手机就马上死机。
这样一来,不管是花高昂的价格去维修手机,还是买一台新手机,他们都是稳赚不赔的,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极尽所能打击第三方维修店,宁愿多打点官司逐个击破,也不想把维修的价格平衡到消费者能接受的范围。
自己的售后自己赚,不香么?
消费者和资本之间的对抗一直存在,大资本和小资本之间的对抗也没有停过,维修行业也是如此,寡头想独吞,手艺人们想要分一杯羹,残酷的竞争从未停歇过。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说不定过两天,华强北的大神们就把 iPhone12 的配件锁给解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