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特朗普政府在任期即将结束前,公布了一份新的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让外界有些意外的是,其中小米在列。虽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小米迅速赢得了诉讼,免于“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小米”的惩罚,这件事成为虚惊一场,但事实上,它却带来了一个更深远的影响。雷军因为这场虚惊而做出了一个很可能会决定小米下个10年命运的决定。
作者 王飞 玄宁
据品玩从接近雷军的人士处获悉,被列入黑名单后,雷军等人第一时间做好了手机业务可能因此次制裁而彻底中止的最坏打算,而备选方案也立刻制定完毕——在被列入黑名单的第二天,小米正式着手准备造车立项。
这一消息在3月30日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也得到了雷军的证实:雷军表示,小米造车项目是在2021年1月15日开始调研的。
而小米造车的消息开始满天飞,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据雷军透露,在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两次正式的董事会,造车“是经过了反复论证与慎重决策”。
这么密集的行动,自然让消息难以“保密”。而每当消息传出,小米的回应或公告都否认的很暧昧。3月21日,小米又突然放出“big news”的海报,称次日有要事宣布。当外界以为一定是造车的事时,小米却又表示是要开新品发布会了。而到了发布会,又突然因雷军感冒而变成了一场两天上下半场的活动,然后在这个本来没有的下半场发布会前,发布了造车的官宣公告。
按着这些信息,似乎意味着3月30日晚上雷军对造车的宣言是一个计划之外的事情,小米对于造车这个雷军“all in”的事情,原计划只想发一个四段话的公告。
这似乎很矛盾,一方面是关乎小米整个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决定,雷军也形容这是自己又一次蜕变,愿意押上一切。而另一方面却不断呈现出一种“偶然性”。但无论如何,真实的效果是,小米把造车这事的“气氛”是做足了,它最终从一个有很强应急反应色彩的事,变得更像一件众望所归的事。
雷军之所以能在禁令之下如此快的做最终决定,很大程度因为他自己早就开始对造车感兴趣,而董事会也早就有了造车的念头。
雷军在发布会上透露,2013年他曾经两次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并在那年成为了特斯拉车主,也开始关注电动车产业,随后小米公司在过去七八年也投资了接近十家电动车产业的公司。
而小米公司的高管会之前也讨论过多次造车的事情,但他自己一开始内心非常抗拒。有人劝他“小米不是做智能生态么,这和车是不是一件事情”,“小米对硬件互联网都很懂,完全不理解小米为什么不造车”,也有些人告诉他“你们的同行都在做,你不做,会不会落伍”。
除了这些因素,雷军最根本的想法还是认定了小米造车的优势。
据小米公司全员内部信,对于造车,小米列举了显著的独特优势:它对基于硬件的互联网服务模式理解极为深刻,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也可以复用,同时还拥有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充足的现金储备,以及全球无数米粉的信赖和支持。
“你问我压力大不大?我想回答你,从这一刻起,我不再关心有没有压力。我只关心,如何为米粉做款好车。”——当人们需要电动车时,雷军就会感到义不容辞。
此前的这种暧昧以及呈现出的偶然性,也来自一个现实,那就是小米造车还没有太具体的路线图和计划。
外媒曾报道,小米将把汽车组装外包给制造商,也就是其智能手机所使用的模式。小米完成设计和研发,由合作商完成制造。但小米在发布会上并没有提到是否有相关的合作方。
小米在智能手机时代与富士康等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后者为其提供手机代工。有意思的是,过去一年以来,富士康先后宣布了与诸多汽车公司的合作。去年,富士康还亮相了MIH电动汽车平台,并设立了一个伟大目标——成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安卓系统。此举也意味着富士康希望将代工生产从智能手机移植到智能汽车。富士康称,希望在2025年到2027年拿下全球电动车市场10%的份额。
目前中国本土的汽车产业体系能力相比四年前已经得到补强,中国汽车产业生态有望从一开始的“开荒初期”迈向规模效益阶段,这也是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进入造车领域的一个时间窗口。
不过,小米目前只是宣布造车计划正式立项,暂未提到更详细的造车计划,也尚未公布相关的概念产品。作为对比,此前互联网公司百度也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并尝试与三大民营车企之一的吉利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其中吉利汽车将提供全新的SEA浩瀚平台架构,负责汽车的整体设计以及传统汽车制造等方面。而其首款产品在2023年才能量产。
也就是说,小米造车至少还要干个三五年才见到成效。目前雷军能提供的,就是他的决心。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他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需要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要3-5年才能够见效。但现在的小米已经有了积累,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比较成熟的智能生态。小米已经拥有了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以及1080亿现金余额(截至2020年12月30日的小米年报),雷军在发布会上戏称,“小米亏得起。”
与这些“重要支撑”相比,当前小米内外最关注的还是雷军自己的态度。在港交所公告中,小米宣布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本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在发布会上,雷军甚至一度哽咽:“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所有的战绩和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在刚刚正式立项时就把情绪拉到了最高点,雷军的表态没法再高调了。不过,他也必须高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司内部以及资本市场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明白,小米从战略到人员部署,再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财务结构,甚至估值模型和风险因素,都会是一个新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