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面的小组千千万,虽然经常去逛豆瓣小组,但大多数只是图一乐,看个开心最重要。但是这次要介绍的小组,和以前的相比就有点不一样了,它叫做 " 请帮我选择!" 小组。点开这个小组的主页,密密麻麻的帖子全都是“该选哪个”之类的标题。
这个小组虽说也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欢乐,但它的的核心其实更有意思,那就是帮别人做选择。
不过在逛这个小组之前,先看了一下小组组规。
不看不知道,这个小组去年 10 月份刚创立,11 月的组规就已经进化到 2.0 版本了,效率属实非常高。
而且小组创立 21 天之后,成员就已经破万了,不仅组长很开心,而且看的出来许多人是真的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且组规也说的很明白了,除了大家都懂的基本规定之外,不可以发露脸自拍,不可以带货引流,只能单纯问自己的问题,然后大家帮忙做出选择。
所以当你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时,就让豆瓣网友们来替你做决定吧 ~
而且看了一圈,发现网友们真的是问什么的都有,从服装到细节,手机到电脑,考研到工作,就没有不纠结的。
其中纠结服装类的是最多的,大多数问题都是 " 该穿哪件衣服 " 或者 " 该选哪双鞋 ",而姐妹们也会热心地给出自己的选择。
这些问题里的妹子们也会放上自己的照片,来方便大家做决定。
比如说有一位可爱的妹子问大家哪双鞋子好看。
有一说一,全程都被妹子可爱的装扮吸引了,哪有心思去帮妹子挑鞋子。
还有的网友问的更加细致,连袜子要不要露出来都发个帖子问问。
也有问哪条裙子好看的。
而小组成员们不一定每次都会做决定,有时候也会全部否掉,可以说是十分负责了。
还看到一个问相亲该选择哪条项链的,本着凑热闹顺便帮妹子挑选一下项链的心态,我就点进去了。
结果。
大哥对不起,是我刻板印象了!
看见第一张图的我差点心脏骤停,但是你这第二条项链看着也不太适合相亲啊。
大家纷纷表示,大哥这项链可不兴戴啊。
结果这位大哥还不服气,还说那个玉佩是养人的,要随身天天戴着。
怎么说呢,有个文玩的爱好也挺好,祝愿大哥早日找到心意的另一半吧。
当然,除了穿搭,也有一些人在纠结电子产品,你提到这些那可就不困了。
其中一篇帖子就是在纠结选择小米 11 Pro 还是一加 9 Pro,通过回帖人数也能看得出来,科技产品的参与人数远远低于服装类。
这个也能理解,毕竟数码产品的判断需要很多相关知识,不像看穿搭那么直觉。
通过投票看得出来,小米 11 Pro 以压倒性优势胜出,看来小米还是强啊。
除了旗舰机,也有问两千元档位手机的,比如 Realme GT Neo 和红米 K40 游戏版。
嗯,结果这个帖子没有人回复。
除了手机,也有问关于平板电脑的问题的,比如在纠结最近款 iPad Pro 该怎么买。
看得出来,大多数问题都和消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服装还是数码产品,最终的决策都是买哪个。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纠结一些人生大事,比如是该考研还是工作。
不过这个选择就有些五五开了,有的建议考研,有的建议工作。
还有一些提出的问题更加细致,比如继续求学深造,应该选择去香港还是英国?
香港比较近,但英国的生活比较难得,所以就来到这个小组问问大家怎么看。
还有问读研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等等等等,你能在这个小组看到各种学业和工作上的问题。
但也有来捣乱的,比如问是图书馆睡觉比较香还是宿舍睡觉比较香的。
这。只能说在图书馆睡觉可以,但没必要。
除了人生大事,也会有人纠结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干饭人的每天纠结时刻。
还有问朋友圈应该发啥的。
是的,当有人拿捏不准该发哪张照片到朋友圈的时候,就会来到这个小组问问大家的建议。
有的人觉得这是没事找事,也有的人觉得这太完美主义了,发个朋友圈而已,不至于专门跑到豆瓣上面来问别人。
但这可能就是现在的年轻人现状。
现在的年轻人从诞生开始就是踩着冲浪板开始网上冲浪的,更别提在大城市就更难拥有大量的线下朋友了。
从前几年开始,一个人吃饭看电影等比例就在逐渐上升。
而到了交流方面,取而代之的是互相从未见过面但是却可以谈心的网友。
无论是认识好几年但从未见过面的老网友,还是像豆瓣小组这种就算不认识也能给出建议的网友,都是年轻人沟通交流的方式。
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什么能够进行问答的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又可能没到那么亲近的程度,甚至关系更差。
所以在人均选择困难症的 1202 年,年轻人们只能到网上去请求大家的帮助了。
但这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能随时为你提供建议的人,世界上各个角落的网友也能够全天 24 小时为你出谋划策。
这才是年轻人热爱互联网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