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苹果公司尚没有官方宣布在印度生产iPhone13的消息。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果试生产不成功,就不会进入到量产阶段。
近年来,苹果为满足印度市场以及改善全球市场供应,已经在印度大规模生产非旗舰iPhone机型,例如,富士康印度工厂目前代工iPhone 11和iPhone 12,纬创则在班加罗尔生产第二代iPhone SE,苹果在印度销售的智能手机已经有70%是在印度本土生产。
虽然苹果公司尚不打算在印度生产 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但大规模量产iPhone13已经备受关注,特别是如果将其置于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战略之下来看,那么这不仅是对印度制造业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并且很可能对全球手机生产供应链产生影响。
“印度此前不具备苹果转移产业链的产业基础,苹果公司因此原本决定将新一代iPhone机型放在中国生产,因为这里产业链最全。如今选择在印度生产最新款iPhone释放重要信号,这意味着手机上下游产业链已经在印度形成,印度电子产品生产基础已经有了,否则苹果不会轻易在这里本土化生产。”中国工商银行孟买分行副总经理杨绪红对《财经》杂志记者分析说。
即使印度尚不具备电子产品生产厂商眼中最完美的投资环境,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过去几年间在电子产品制造生产能力以及构建供应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虽然这一过程在外界看来有些慢。
“印度制造业不是外界看来那么差,毕竟薪资更低、劳动力更充足、市场更大,并且不受供应链制裁的潜在影响。虽然质量与中国比还较差,但印度是为数不多的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再加上这几年政策扶持让印度电子制造业取得长足进展。”印度大恒竺成(Link Legal)律师事务所德里分所合伙人白大山(Santosh Pai)对《财经》记者说。
产业政策加持
早在2019年,印度电信标准发展协会就曾表示,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全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国。2019年修订的《国家电子政策》就是印度在手机制造业蓄力发展的重要佐证。该政策是在2012年的《国家电子政策》基础上进行修订,旨在促进印度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产业发展,鼓励和推动核心部件开发能力,并促进印度成为该产业的全球中心。
2012年,为了促进印度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产业的发展,当时的印度政府起草《国家电子政策》。在该政策支持下,印度的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产业在此后几年间迅速发展。2012年-2013年,印度在全球电子产品生产中所占份额为1.31%,2018年已升至3%。2015年电子产品生产增长率为5.5%。在2017年-2018年,该增长率提高到26.7%。
小目标的实现让莫迪政府2019年在修订版《国家电子政策》时提出更具雄心的大目标,那就是争取在2025年实现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价值链产值(turnover)达到4000亿美元,通过进一步提高电子产品制造的附加值,使印度成为电子制造服务业的全球领导者。
“《国家电子政策》促进全球主要手机生产厂商在印度投资建厂,逐步拉动印度手机上下游产业链。印度从最开始生产耳机电池等周边产品,过渡至生产PCB主板、摄像头模组,直至进行更高附加值的全产业链生产。”白大山说。
在政策推动下来到印度投资建厂的也包括中国手机企业。2015年以来,中国手机企业相继投资印度,据印度中国商会和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工厂已经超过200家,贸易公司500多家,投资额达到30多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万个。
在中国公司积极参与下,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在2019年出货量就达到1.58亿部,同比增长7%,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同时,印度手机及零部件制造厂达到268家,其国内销售的手机95%以上都产自本国工厂。
即使是如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继续呈现较高韧性,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印度的智能手机2021年三季度出货量为5200多万部,5G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中国品牌市场份额高达74%。
对于印度手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杨绪红指出,中国企业在印度大量建厂投资已经拉动印度手机上下游产业链,一定程度给印度制造业发展打下基础,能给中国手机厂商生产零部件,也基本上可以给苹果公司生产iPhone 。正因这些手机零部件可以在印度实现大规模生产,苹果才会在印度量产iPhone,不然大批从中国进口零部件,这会推高成本。
“这么说并不是否定中国企业将产业链转移到印度的做法,不这么做只会让三星等外国手机厂商抢占印度市场,中国企业转移产业链也是中国制造走出来的一部分,在海外开疆拓土,这是全球竞争的正常现象,就像美国政府也不能阻止苹果转移产业链。”杨绪红补充说。
当全球智能手机供应商都向印度聚集,印度作为全球手机制造业中国之外重要基地的地位开始得到巩固。虽然在政策鼓励下,手机零部件开始逐步实现国产化,比如连接器、印刷电路板、塑料材料、线缆等,但印度手机供应链发展水平是否真正提高,关键还要看显示屏、芯片等高科技精密产品是否能够实现本土化生产。
新激励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莫迪政府再次打出组合拳,进一步推动印度成为全球手机制造中心,这其中就包括12月15日批准的一项价值约合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吸引全球大型半导体制造商将印度作为生产基地,并将印度打造为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的全球中心,意图与中国和越南竞争全球手机生产市场。
印度信息和技术部长阿什维尼·维什瑙(Ashwini Vaishnaw)表示,莫迪政府正致力于为芯片制造业开发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半导体芯片的设计到本土化制造、封装和测试,将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根据其激励计划接受申请。这项最新刺激计划拟创造约3.5万个高质量职位,1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并吸引价值88亿美元投资。
“在未来2年-3年内,我们将看到至少有10家-12家半导体工厂投产,我们会看到显示器晶圆厂最终完工或投产,至少有50家-60家芯片设计公司将在未来2年-3年内开始设计产品。” 维什瑙强调,当今世界最先进芯片的领先生产商台积电和三星最近宣布在美国和日本新建晶圆厂,表明它们愿意在海外扩张。
根据印度电子和半导体协会(IESA)数据,2019年印度半导体消费价值达到210亿美元,以15.1%的速度增长。由于印度在IT设计和研发工程师方面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因此一直专注于其在行业研发和设计方面的技术能力。印度半导体设计市场预计将以29.4%复合年增长率(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计算方法)从2015年的145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526亿美元。
位于印度古尔冈的IT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 首席研究分析师卡尼什卡·乔汉(Kanishka Chauhan )就认为, 如果这项100亿美元刺激政策可以吸引一些代工厂到印度,这将大大有助于印度自力更生,因为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半导体芯片短缺影响,从汽车到电视、笔记本电脑、耳机甚至洗衣机的一切都使用半导体,因此该政策恰逢其时且恰到好处。
在这项专门针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刺激计划出台前,印度政府已经提供约300亿美元激励措施,吸引一些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在印度开设工厂,为国内行业注入活力。这意味着印度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包括电子元件、零部件和制成品,都提供了激励措施。例如,印度已经批准的价值5539.2亿卢比(72.8亿美元)的激励支持计划,包括专门针对大规模电子制造业生产相关刺激计划、IT硬件生产相关刺激计划、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生产促进计划,以及修改后的电子制造集群(EMC 2.0)方案。
手机产业链转移到印度还会刺激其他行业产业链转移,例如新能源汽车生产。印度政府因此还批准为相关行业提供9800亿卢比(130亿美元)激励,包括ACC电池、汽车零部件、电信和网络产品、太阳能光伏模块和白色家电(可替代家务劳动家电)。
政府频繁出台刺激计划让印度制造业大邦跃跃欲试,因为近年来大型外企已经在这些经济发达邦广泛投资建厂,新的刺激计划将会带来更多机遇。以北方邦为例,在过去五年里,北方邦从30家顶级投资者和公司获得总计200亿卢比的投资,创造30万个就业机会。例如,2018年7月,三星在诺伊达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工厂,目标是将诺伊达的手机产量从每年6800万部增加一倍,达到每年1.2亿部,分阶段扩张于2020年完成。鉴于过往经验,北方邦政府因此预计半导体厂商也会根据刺激计划积极投资。
虽然业内利益相关方称赞该刺激方案全面且积极,但也有人担心实施过程中缺乏细节,特别是考虑到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含量很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来建造和运行设备。他们要求印度政府说明100亿美元的计划是现金激励,还是土地补贴、关税补贴以及所有这些激励也包括其中。
打台湾牌
推出刺激计划只是印度政府试图推动产业链转移的一部分,其还想借助地缘政治博弈来助力这一趋势。近日,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因为涉疆问题表态而在中国引发舆论争议,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发现自己处于中美之间紧张局势中,这种情况被印度政府视作一个推动产业链转移的机遇,那就是中国受到来自美国的供应链制裁。
打台湾牌是印度政府推进供应链转移的策略之一,2021年10月初,印度政府批准台湾富士康集团、纬创资通、和硕集团的投资计划,希望五年内在智能手机生产领域吸引超过1430亿美元投资。不仅如此,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和台湾地区当局已就自贸协定和建立半导体生产中心展开协商,对此中国外交部坚决反对,敦促印度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印度希望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和联华电子来本国设厂,提出数个地点作为半导体生产中心。“印度目前正在和台企谈判建厂,美国政府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当然愿意将产业链转移到印度,美国肯定支持台企转移产业链,一旦台企也转移过去,那么印度手机生产产业链基本完整了。再加上印度芯片设计能力不错,如虎添翼,不出五年,印度会赶上来。”杨绪红表示。
目前双方暂未作出最后决定,一定程度上因为半导体公司设厂牵涉甚广,有数以百计的供应或配套厂商,若来印度设厂,就必须说服所有配套厂商一同前来,以确保零部件供应顺畅。除了供应链尚不完备,印度想吸引台湾半导体厂商进驻还面临水电供应不稳定、高技术熟练工不足、交通设施差和空气污染(增加无尘室成本)等问题。
虽然印度投资环境尚存缺陷,但鉴于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莫迪政府的政策扶植,以及资本逐利本性,全球手机制造企业向印度转移产业链似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2020 年印度手机用户总数达8.4 亿人,其中智能机用户占比仅51.2%;2025 年,预计印度的4G和5G网络渗透率将提升至68%,得益于功能机用户将不断向智能机切换,同时在城市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提升的共同促进下,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在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杨绪红认为必须对印度手机制造业发展态势提起高度重视,在他看来,那种认为印度不会取代中国手机产业链地位的想法已过时,一些中国手机生产商已开始从印度生产并出口手机。手机产业链向印度转移不是天方夜谭,只要苹果将产业链移过来,就会游说相关企业也将产业链转移过来,印度利用劳动力廉价以及和西方关系较好这种优势,很可能在手机生产领域分中国一杯羹,甚至可能会赶上中国和越南。
文|《财经》记者 王晓枫
编辑|郝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