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多地迎来祭扫高峰,殡葬祭品热销。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文明祭扫、绿色祭祀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但仍有商家利用烧纸祭奠的传统习俗,制出别墅、豪车、“童男女”等“花式祭品”。如何赋予清明传统文化更为健康的价值内涵,值得深思。
花式祭品:别墅豪车名酒名包“应有尽有”
清明临近,在一些路边摊点、杂货店铺、农村小卖部,“金元宝”、黄纸、“金砖”等纸质祭品开始销售,还有各种面值的冥币,甚至做成美元、英镑、玉皇通宝钱的样式。
在传统纸钱祭品之外,各种纸扎新祭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纸扎电饭煲、饮水机、冰箱、空调等“家具”祭品只是“入门”配置,笔记本电脑、保险柜、整体浴室等一应俱全,甚至小到洗漱用品、订书机、台灯,可谓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一家墓园旁边的祭品摊前,摆放着一辆车长2米的纸扎“越野车”,立体造型十分抢眼。纸扎车上,轮胎、车窗、把手、天窗齐备,甚至驾驶座上还配有一名“司机”。看到有人停留驻足,摊主热情招呼:“全套168元,赠送驾驶证、行驶证,档次高、有面子。”
在五花八门的祭品市场上,不仅可以选择现代化生活装备,也可购置田园生活配置。鸡、鸭、鹅、鸽子组成的“家禽套装”、农用三轮车、多层四合院、大轿子等祭品,受到不少买家喜爱。
祭品中也不乏“奢侈消费品”。名包、名酒、名表、首饰……在这些纸扎外壳下,一些国际品牌的标志清晰醒目,而这些“傍名牌”的纸扎祭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得给家人买上车和房,这样才活得舒适”“除了钱,您还得让家人娱乐一下吧,买副麻将、智能手机‘烧’过去……”一些店还推出“私人订制”服务,称“只要你能想到的,我们都可手工制作”。
半月谈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商品名含有“童男女”关键词的纸扎祭品正在售卖,而一些纸扎“别墅”“四合院”,售价高达上千元,很多热门商品为“豪华套装”“祭拜祖先全套”。
“白色经济”火热,潜藏多种风险
“祭品多为纸制品,满足传统的烧纸祭拜习俗。这些商品制作门槛低,一些简单的印刷设备就能生产,生产成本也非常低廉。”一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介绍,因为利润高、耐储藏、不易腐烂,如果当年卖不完,还可以来年再卖。
成本低廉的祭品利润空间不小。商贩低价从批发商进货,进价仅几元的商品,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假钱“变”真钱,在清明旺季,部分商贩一周盈利就高达数万元。
半月谈记者致电河南一家供货厂商了解到,仅以“纸钱”为例,厂家按每吨黄纸4500元的价格卖出,销售商家拆装零卖,以2斤一捆就能分装打包成1000捆,每捆卖20元到30元,这个过程就能获得3到4倍的利润。
在祭祀用品市场,纸扎祭品一般都没有严格定价,黄纸是售价最低的,也是利润最薄的。像纸扎冰箱、洗衣机、豪车、麻将桌等大件祭祀用品,批发价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但商家出售时一般可以10倍高价卖出。
“商家为了不断刺激市场购买欲,用越来越精细化的需求捆绑消费者。”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馆长李宁说,“很多商家会用言语给消费者传播‘烧祭品才能得到祖先的保佑、造福子孙’等迷信思想,让‘白色消费’现象愈演愈烈。”
不少祭品存在着违规生产、粗制滥造的现象,商家没有正规营业执照,也没有统一定价标准,导致“白色经济”花式翻新、层出不穷。
更令人忧心的是,在“白色经济”的背后,还潜藏着空气污染、火灾风险等问题,埋下了环境、安全隐患。
还清明节以“清明”,以绿色祭奠慎终追远
“祭祀的核心,是遵循传统公序良俗,表达对亲人先辈的悼念和追思。但‘花式祭品’折射的祭扫陋习,是对传统习俗的误读,更是对现代文明的亵渎。”湖南江永县文明办主任田丰明说。
田丰明介绍,近年来,各地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城区公墓内专门设有香纸燃烧炉,提倡鲜花祭奠、植树寄思、家庭追思等绿色低碳祭祀,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清明祭扫乱象减少。“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由于墓地分散,要改变清明烧纸的祭奠方式,仍然存在很大难度。”
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同时,印刷业管理条例也明令禁止印刷含有反动、淫秽、迷信内容的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
李宁表示,对于流窜在墓园、殡仪馆边的无证无照殡葬用品摊位,民政部门一般是对其进行现场没收。但检查过后商贩又会“重操旧业”,要想斩断祭品的生产、销售渠道,还需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发挥职能。
“要改变传统祭扫风俗,需要提供群众能接受的替代方案。”李宁说,湖南各墓园、殡仪馆已经禁止销售烟花鞭炮等祭祀用品,同时,墓区内禁止焚烧和燃放冥币、香烛和烟花鞭炮等丧葬用品的行为。“我们还将提供更多可替代的文明祭祀服务,比如添土、上香、献花等,让老百姓易于接受。”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记者:谢樱 | 编辑:原碧霞
责编:郭艳慧
校对:黄琛茜(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