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里的哀思:那些花、留言、跟帖、转发里的“朋友再见”

2022年04月05日 07:18 次阅读 稿源:南方都市报 条评论

2021年8月22日,47岁的胡续冬在北大的办公室里因病猝然离世。这个性格乐天、交游广阔的诗人兼学者的离去,给亲友带来了巨大伤痛,也在文化界掀起持久的哀思。追悼会上,朋友和学生们为他默祷,也为他唱起激昂的“啊朋友再见”。

胡续冬在互联网上的代号是“胡子”,尽管他示人的总是一张娃娃脸。进入豆瓣app上他的主页,你会看到“用户已故,此账号已被锁定保护”的字样。主页头像下面一个鲜花的按钮已经被点击了超过1万次,点开“前来悼念的豆友”发现,三月底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几十束山茶被奉上。

这就是呈现为一朵朵数字之花的赛博时代的哀思。在被表达后,赛博哀思不会枯朽,不会快速散灭,它甚至加入与丰富了被哀悼者的数字遗迹——在那些“花”、留言、跟帖、转发中,逝者的音容再度浮现。

数字哀思

生活重建者有了情感寄托

“数字遗产对我有很多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他(胡续冬)的赛博分身,是他存在过的证据。我不太喜欢微信的语音,但是现在想到手机里有随时可以听到的他的声音,就会觉得有些宽慰,不过到现在我还没有勇气打开来听……”

几个月过去了,胡续冬的妻子阿子(网名)还是难以接受他离去了的现实。她说,自己并不经常回到丈夫的数字遗迹中去追思,因为那会很难过,但是将来,这些遗迹应该会是女儿很大的慰藉,是小朋友被父亲爱过的记录。阿子最珍视的还是较私密的日常聊天记录。丈夫的微信现在还是置顶联络人,这是她安全感的一点来源。她说,至于公开的那些遗迹,就已是“大家的胡子”了,不仅属于她自己。

在广州诗人黎衡看来,胡续冬是他的良师益友,对他影响和帮助非常大。噩耗让他悲痛,甚至让他感到恍惚。黎衡每次点到主页上逝者的标志,他都觉得“荒诞”:一个鲜活的人,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一个数码的墓碑!

另一位豆瓣网友Dasha,原名陈宁,2012年12月因病去世。他是媒体人兼业余译者,热爱诗歌,最爱里尔克的诗,并独力建起里尔克中文网。如今他的豆瓣账号也挂着“锁定保护”的字样。

Dasha的挚友,艺术家、策展人周琰回忆道,和Dasha在豆瓣上互动比较多,也有很多私信交流,但她和Dasha其实对彼此了解很有限。然而,他的离世对她而言仅次于父亲去世。如今她还经常回到Dasha的豆瓣主页,或者翻看两人的对话记录。

其他平台也有类似的账号。去年年初,一个“没人看的B站UP主”——“墨茶 Official”被曝去世冲上微博热搜,他的经历引发大量网友同情。2021年1月23日,@哔哩哔哩弹幕网发布公告,核实up主“墨茶Official”在居所因病去世,并表示已征得家属同意其账号将列为“纪念账号”。

2022年3月18日,是微博博主走饭因抑郁症离世十周年,其生前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下面的留言已超100万,转发超过11.6万,走饭的微博俨然成了众多“生活重建者”的情感寄托和倾诉树洞。

平台保护

对账号保护措施多倾向于“冻结”

在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中,豆瓣是最早开始对去世的用户账号信息进行保护的。但这套保护机制浮出水面,却是因为一次事故。

2018年3月,豆瓣已故用户的页面大面积“失联”。最先是有人发现2016年离世的高校教师江绪林的账号无法打开,接着豆友们就发现大量逝者的个人主页显示“你想访问的网页不存在”。一时间,豆友们群情激愤,有人怀疑是已故用户长时间不登录或者没有绑定手机号而遭到清除,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简单粗暴,无法容忍。

几天后,豆瓣做出了回应,这一问题是一套保护已故用户账号的后台机制出了bug,修复之后已全部恢复正常。回应没有详细解说保护机制的运行模式,但几年来,豆瓣没有再出现类似的事故。

豆瓣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已经确认逝世状态的用户,平台会将其转为已故状态。为确保账号安全,该账号会被锁定保护,并将原绑定信息解绑,不再支持登录。其近亲属可以通过提交相关资料对其账号进行注销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其近亲属仅可以对其账号进行状态上的修改处理,无法获取账号密码。如果近亲属提出涉隐私内容的诉求,豆瓣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为逝去用户设置已故状态、悼念图标,对于逝去用户的精神意义,豆瓣相关负责人表示,“账号的存在本身是用户精神财产延续的方式,能够继续长期辐射其社交圈层,所以只要用户或其近亲属、委托联系人没有提出注销,我们会选择保留其账号及其在世时的内容创作,也是保留用户之间的精神联系”。该负责人还透露,未来考虑增加“委托联系人设置”、“自动删号设置”等可以让用户提前对数字遗产进行处置规划的选择。

类似的保护机制,近年来也在其他平台启动。

据悉,哔哩哔哩(下称:B站)是国内首个推出纪念账号的互联网公司。2020年12月24日,B站发布公告称,自今日起,对于不幸离开人世的B站用户,平台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其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

据悉,在申请成功的那一刻,账号会被冻结,之后任何人都将无法进行登录。同时账号的充电、打赏等功能也将逐一关闭。而在逝者的个人主页上,会出现一段来自B站官方的悼念信息。

B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创稿件的著作权归属用户,用户去世后归属其合法继承人,继承人可以凭借证明材料向平台要求去世用户账号内的原创稿件收益。对于用户产出的其他内容,如评论弹幕等,B站尊重用户生前设置;用户生前未设置的,还在摸索探讨。

据南都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超过五十位用户提出申请,并有八位用户成功设置为纪念账号。值得注意的是,B站即将对“纪念账号”功能进行改版,改版后将会为用户提供纪念账号下的信息处理方式选择,以及相应的设置项。

2021年,抖音为30位用户设立逝者纪念账号。对于用户反馈的疑似逝者账号,平台将要求该反馈用户提供个人身份证明、与逝者之间关系证明、逝者死亡证明等证明材料,相关材料一经审核确认,平台将对该账号设置保护状态,将不能变更手机号、密码、实名信息,避免账号被盗、被违规利用。

逝去用户的账号仍然包含个人隐私的部分,如聊天记录、好友列表等,其直系亲属是否有资格掌握账号密码?

对此,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核实材料后,可以将该账号下的财务财产转移至继承人的账号,“但若需要继承并继续使用已故用户的账号,则需提供相关遗嘱证明。否则,抖音开启账号保护后,将禁止任何人登录/发布/修改/删除账号内容。”若已故用户曾有遗嘱,允许继承人继承其抖音账号,继承人完成账号继承动作后,可以发布置顶帖,回应好友请求,更新头像和背景图等,但无权登录账户、查看消息和删除好友请求。

十年前去世的微博博主“走饭”曾经小号被盗,盗号者利用其账号行骗。2020年9月17日,微博发布《关于保护“逝者账号”的公告》后,为了保护逝者隐私,防止其账号被盗,微博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状态,即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新浪微博会通过新闻报道、亲友反馈、人工识别等在内的多种手段来判断账号用户的逝者身份,不会与长期不活跃的“僵尸号”混淆。逝者身份在及时审核确认后,就会立即开启保护。而实际在公告之前,微博对逝者账号保护已是一项常规工作。

在保护逝者微博账号隐私方面,微博方表示,如逝者亲属有特殊要求,向微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死亡证明+户口本/结婚证的有效内容照片/扫描件)以后,微博会将去世账号交给其亲属,但账号只能登录用于缅怀纪念,不能发布新的内容和更改账号设置。

平台对账号的保护措施多倾向于“冻结”。对此,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刘涛认为,这从法理上还有可探讨的地方,用户本人的意愿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他觉得还是要在规约系统或者一套协议的体系当中完善它,比如说可以立数字遗嘱,指定它的继承人,新的拥有者可以关闭账号,也可以继续运营,而不是只有“冻结”这一个选项。

阅后即焚

希望自己的数字痕迹被抹去

逝者留下的数字遗产,亲友们大多希望能长期保留。但自己的数字遗产是否需要,或者是否应该保留?这一点却有了分歧。胡续冬的妻子阿子说,大概还是希望尽量保存,“证明自己存在过”,但她觉得最大的问题恐怕是这些平台自身能存在多久。

黎衡说,胡子的年轻朋友把他在网上的日志和一些主要作品都做了备份,就是担心网站自身的存续。让他忧虑的一点是,尽管数字媒介非常便利,信息传播非常高效,对个体用户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成本很低,但平台又是极端脆弱的,要维持稳定的平台服务其实很昂贵。

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的一个设定就是,未来的某天发生了一次全球性的大停电。人类社会的很多存储设备上的信息都烟消云散了。出于这种焦虑,黎衡不时对自己的信息与作品进行备份,备份有各种形式,可能存在电脑邮箱、网盘或者是纸质版本,只是依赖于一个网络平台,他还是觉得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而多位“95后”则明确表示,并不希望把自己的数字遗产完全保留下来给家人。

据悉,在2020-2021年,共有223名“00后”在中华遗嘱库立下遗嘱,其中17.3%涉及数字遗产。95后网民小徐认为,把数字遗产列入遗嘱也许有助于让家人朋友更好地了解自己不为他们所知的另一面,他理解这种做法。但是,对他自己而言,只会把虚拟财产留给家人,社交平台账号则希望在离世前永久注销。

“我网上冲浪的内容如果被别人看到会有些‘社死’。所以不希望列入遗产,只希望去世后马上销毁。”95后小冯表示。00后小谢也持同样的观点——公开即“社死”,或许是更多年轻人心中的想法,哪怕是对父母公开。

策展人周琰对于数字遗产的保留有一种更为豁达的看法。Dasha的挚友老陈在豆瓣上开了“Dasha的足迹”小组,后来他注销豆瓣,注销前把这个小组的管理权转给了周琰。周琰说,老陈还曾想要成立一个纪念Dasha的德语翻译竞赛常设奖,但最终也未能成功。

周琰觉得,Dasha不会在乎这些形式的纪念,他会希望人们继续好好钻研、翻译里尔克、荷尔德林等德语诗人,最好忘了他——他就像他自己的诗里那条鱼,不知生不知死,逍遥自在,我们太执着反而让他笑话。

话虽如此,周琰仍然珍视朋友留下的数字痕迹。她说,使用社交媒体后慢慢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些朋友心灵相通,彼此敬爱珍视。周琰人在国外,和朋友并不能常见面,所以网上的点滴就是他们生命交织的点滴。她希望朋友们的痕迹能够原封不动地保留,“你不知道谁,会在什么时候,悄悄又去探访逝去的朋友,他或者她触摸到什么痕迹。”

有点悖论色彩的是,周琰并不希望自己的网络痕迹保留,或者可以理解成,她对此并不执着。她说:

“我的生命最终也只是在极少数挚爱的人那里短暂存留,随着他们离去,必然如雪片入水。我喜欢这种被广大无隔无遮的彻底拥抱,它就是我一生最向往的真实的平等,所以要什么痕迹啊?大家都没有什么痕迹。”

焦点

消弭自己的数字痕迹容易吗?

多平台提供注销服务

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痕迹或内容一旦产生,就会被纳入数据库,成为平台的重要财富,提供给平台分析、采样、推广……很多时候,即使用户想要退出,平台也并不一定愿意那么爽快地交出对这些数据的支配权。

不过,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平台提供了“注销功能”。

◎抖音

注销完成后,抖音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相关日志记录保留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随后删除用户的个人信息或对其进行匿名化处理。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已提交的身份信息、好友关系、已发布的视频内容、评论、点赞、收藏等身份和内容信息。

◎B站

提供自助注销账号服务,随后ID名称会改成“用户已注销(数字)”字样,但是有up主发布视频表示,依然可以找到注销用户原先投过的视频、音频、评论。

◎豆瓣

平台从建站始即为用户提供了注销账号的功能,用户有权利要求消除其在平台留下的痕迹,可以自主删除自己发布的内容。

对文章打分

数字遗产里的哀思:那些花、留言、跟帖、转发里的“朋友再见”

4 (67%)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