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羊毛不仅不能薅,甚至薅了还有可能触犯法律。
4月18日,有部分网友发现,在饿了么外卖平台上的瑞幸椰云套餐价格异常,只要不到5元,甚至有网友只花了0.01元便下单了该套餐,一时间大量网友涌入,趁机薅了一波羊毛。
然而,相关门店随后进入了闭店状态,并取消了大部分尚未完成的订单。
对此,瑞幸咖啡官方发布道歉信,称由于饿了么后台价格配置问题,导致瑞幸椰云套餐价格短时间内出现错误,门店受到大量异常订单积压。为确保正常运营,公司已经紧急取消了饿了么平台异常订单,饿了么门店暂时闭店。至于被取消订单的小伙伴,目前官方还在考虑做用户补偿并另行通知。
很快,#瑞幸咖啡道歉信#的话题冲上热搜,#瑞幸取消bug订单合理吗#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应如何看待“薅羊毛”的行为?用户利用漏洞“薅羊毛”是否违法?“薅羊毛”的法律边界又在哪里?很多网友对此表示困惑。
知名法律博主@谈典看法 表示:
“客观来讲,如果确实是工作人员配置失误,这对商家肯定会造成损失。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并不知道你是真促销还是失误,所以消费者下单付款后,合同就成立并生效了,瑞幸方单方擅自取消订单,属于违约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或者赔偿损失。
但法律赋予瑞幸在这种情况下的救济途径,并不是直接取消订单,而是以重大误解为由主张撤销合同,这个需要向法院起诉。不过,这样成本太高,程序太繁琐,瑞幸可以与消费者协商,取得理解和支持,比如给予消费者一定的补偿,消费者同意取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或者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价格、数量等产生错误认识,按照通常理解如果不发生该错误认识行为人就不会作出相应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重大误解。
构成法律上的重大误解,本次瑞幸事件不是个例。
据报道,此前一家果农网店错将“26元4500克”的脐橙价格写成“26元4500斤”,B站的一位up主“路人A-”发现后迅速带领上万粉丝下单抢购,一夜之间该网店被下单700多万元。事后,B站将该up主账号封禁,直至其妥善处理该事件。
在这起新闻事件中,“该网店将原本“26元4500克”错写成了“26元4500斤”,显然属于对标的物规格和数量的重大错误认识,造成自己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意思完全背离,且被哄抢700多万元订单而无法发货,给自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亦符合重大误解的法定构成要件。
事实上,因恶意“薅羊毛”触犯法律而获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平台漏洞“薅羊毛”——
2018年,某在校大学生徐某利用肯德基APP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一边下单,一边取消订单,骗取KFC套餐兑换券和取餐码。找到这个门道后,徐某除了点餐外,还做起了买卖。他将用这种方法得来的肯德基套餐,通过线上交易软件低价出售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还将“方法”传授给4名同学,造成肯德基品牌所有者百胜公司损失超20万元。最终涉案5人因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9年,陈某发现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打车服务器”与“滴滴车主服务器”在实际运营中的漏洞后,大肆招募全国各地的滴滴车主司机配合其虚假刷单以牟利。陈某根据滴滴车主司机“空跑”模拟的虚假轨迹,绕过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打车服务器防火墙,通过滴滴公司计算机系统后台向各滴滴车主账号任意支付车费后,与滴滴车主分成。经鉴定,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损失98万余元,被告人陈某获利51万余元,最终陈某被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甚至还有人以非法营利为目的,购买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薅羊毛”——2019年,赵某从网上购买他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使用20部手机,先后注册登录了上百个账号,通过刷单云闪付赚钱,其行为构成收买信用卡信息罪,最终赵某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报报提醒,贪便宜应有底线,因系统漏洞导致的获取超出正常范畴优惠的“薅羊毛”机会,绝对不应也不能去碰。“薅羊毛”也要遵守诚信原则,即使有的商家平台存在技术漏洞,也不代表它可以被非法利用,消费者不能以此作为借口,逾越法律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