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垄断,知网被查!一个创立二十余年的学术平台,支撑着一家年赚超十亿的上市公司。而在“无本万利”的生意背后,“绑架消费”、“教授维权”、“高校停用”等汹涌民意不断积累、发酵。最终,市场监督总局,以31个字的消息宣告重拳出击。5月13日,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事实上,自2019年2月,“不知知网”事件突发后,知网就开始自带热搜体质,可谓“一人不知,天下识”。
于是,在“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登上热搜后,多个热搜相继出现,包括“知网回应被立案调查”、“知网向赵德馨教授夫妇登门道歉”等等。
众多网友也在相关话题里奔走相告,“天临四年,知网被查”。
作为“教授维权”事件的当事人,赵德馨教授的反应也引人注意。据九派新闻报道,赵教授告诉记者,得知知网被立案调查时很开心。并称,与知网的官司还在继续。
作为一个学术平台,原本应该是一方严肃、纯洁的净土,何以引发群嘲?
一家独大,接连涨价,引发多个高校停用
知网作为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能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单位,本科生、硕博研究生要想毕业,必须将论文上传知网并进行查重。而经过20余年发展,知网数据库也已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及研究机构采购的重要标的之一,也是学术科研人员及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重要途径。
根据知网发布的信息,如今知网在高校市场上的占有率是100%,90%以上的中国学术资源检索和全文下载来自知网。
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按标题搜索“知网”,以半年时间进行检索,共有162条符合的内容,除高校外,还包括医院、图书馆、研究所以及政府部门等,标的金额数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其中,陕西理工大学2022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项目,预算45万元;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2023年电子资源采购(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预算55.6万元;佳木斯大学同方知网系列数据库采购,预算60.36万元;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服务采购项目,预算99万元······
此外,从政府采购网中也能找到北京师范大学花费198万元、清华大学花费188万元续订知网数据库的公告。
然而,知网与高校等各方,并不总是“各自欢喜”的良好交易关系。
据厦门大学招投标中心官网披露的厦门大学“中国知网”数据库采购成交公告显示,2019年该项目成交金额为73万元;2020年成交金额为74万元;2022年成交金额为85.1万元。
于是,伴随着知网方面的“涨价”,高校方面也只能用“停用”来抗议。
2012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称,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将暂停使用。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停用知网,原因是持续涨价已经过于离谱。武汉理工大学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北京大学也曾因涨价的事情表达过抗议,曾在2016年3月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数据库商涨价过高,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最近宣布停用知网的,是中科院。
今年4月,中科院停用知网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相关邮件指出,中科院在知网的订购总费用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目前已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
来源: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连中科院都用不起,知网终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4月19日下午三点,知网在其官方微信上就此事进行了回应,称其与中科院的订购服务延长至2022年3月31日,在4月1日之后的过渡期间,知网延续了相关服务,未出现服务中断的情况。知网还表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知网数据库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计划在近期启动2022年度服务。
也就是说,中科院最终也不可避免地与知网继续了合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知网数据库资源的独有性以及其在市场上极强的话语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或许是市场监督总局对知网涉嫌垄断,进行立案调查的关键导火索。
深陷“教授维权”、“绑架消费”等争议
早在2017年知网曾遭到文著协的起诉,知网未经授权,通过期刊、杂志等复制包括汪曾祺在内的多位作家的作品,在网络上肆意传播。2019年,法院认定知网构成侵权,判决赔偿文著协1万元。
2021年12月以来,赵德馨教授维权事件持续将知网推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据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赵德馨100多篇论文,赵德馨没拿到一分钱稿费,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最终,赵德馨胜诉并累计获赔70余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侵权胜诉后,论文被下架。
面对巨大的舆论声浪,中国知网发布公开说明向赵德馨教授致歉,并表示“将积极会同相关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与赵德馨教授沟通,妥当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但迄今为止,赵德馨教授被下架的100多篇论文在知网上仍然查不到。
4月18日,赵德馨教授再度发声:“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知网已于5月12日下午登门道歉,表达了重新上架赵德馨教授与其妻子周秀鸾论文作品的意愿。
而在昨日,市场监督总局发布消息将对知网涉嫌垄断立案调查后,赵德馨教授也终于能够“开心”了起来。
天眼查App显示,知网关联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其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涉及上千条法律诉讼,其作为被告的近800条信息中,案由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超过700条。
来源:天眼查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作家陈应松状告知网营运方一案近日开庭。据上游新闻报道,对于原告提出了1500元/千字的赔偿要求,知网代理人表示,如果按赵德馨教授200元/千字赔偿标准,那么知网全部在库作品要赔1200亿元,知网获益也不高,如此高昂的赔偿无法承担。
而除了“教授维权”,知网此前还曾出现“绑架消费”的争议事件。
就在“不知知网”同一月,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使“知网”引发关注。
根据相关报道,此次这知网上热搜是由于“最低充值费”被告了。来自苏州大学的学生小刘在中国知网下载文献时,因需付费7元而在“充值中心”里充了50元。令小刘不解的是,根据知网规定,这50元没用完不给退,交出去的钱成了泼出去的水。网友纷纷吐槽知网“充钱容易退钱难”“绑架消费”。
如果说“绑架消费”,凸显了知网“一家独大”的傲慢。那么接连遭遇“教授维权”,则是直戳知网傲慢的死穴。
年营收超10亿,毛利率常年维持在50%以上
如今,23岁的知网“跌落神坛”到如此田地,似乎谁也料想不到。
知网的前身“中国期刊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得到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门的支持。彼时,中国期刊网打出的口号就是“创新知识资源全国共享行动计划”。
2003年,中国期刊网更名为我们熟知的“中国知网”。
知网运营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中核集团收购同方股份获国资委批复。收购完成后,中核集团获得同方股份21%的股权。最新持股比例为30.11%。
背靠清华,知网天然就走上了一条别人羡慕不来的捷径。虽然还有万方数据、维普期刊、Web of Scienc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常用文献检索工具,但在先发优势,和后天资源的加持下,都难以撼动知网“中国最大学术资源库”的市场地位。
相关数据显示,知网在高校市场的占有率为100%,其他主要市场的占有率为60%以上。知网坐拥6000多万份文献、核心期刊收率为99%。
据了解,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而作者的论文每在知网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本(硕士学位论文)甚至2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的费用。2021年,知网终于下调了下载费用,最新的标准为:常规期刊的下载费用为0.5元/页,硕士学位论文为7.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为9.5元/本。
基于此,知网的毛利率常年维持在50%以上,并在2011年达到惊人的72.05%。2020-2021年,知网的毛利率分别为57.58%、53.93%、53.35%。
最新年报显示,同方知网去年的营业收入为12.89亿元,净利润为1.94亿元。
以营业收入计算,知网要赔付1200亿,需要近百年。
此前,人民日报曾有评论称,“面对维权和批评,知网应当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赢得大家的谅解,虚心接受监督和批评,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发展上,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点,这才是长远发展的正道。”
于是,在市场监督总局将立案调查的消息发出后,知网方面发布公告称,“坚决支持,全力配合。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
来源:知网
未来,接受监管洗礼的知网,能否拂去学术界上空那浓重的阴霾,所有人正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