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作为应届毕业生,去年签约了小鹏汽车,但今年要毕业了却突遭对方单方面毁约,此次毁约涉及20多名同学。此事一出,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前述网友还表示,他是去年通过校招途径获得了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放的offer,随后与该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
小鹏汽车毁约,
签了“三方协议”也不保险
但今年5月,小鹏汽车HR称因为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为学生提供5000元补偿。和他一样被毁约的学生有20多名,主要是现在已经5月底了,校招渠道基本都没了,基本上大家都准备去上班了,很多被毁约的同学都找不到工作。
对于小鹏的这种毁约行为,网友们也是一番热议——“应届毕业生错过这届校招,再找工作很难。我是深深体会过”“毕业生就业签署三方协议,是为了保障毕业生就业,约束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的,现在用人单位单方面毁约,然后搬出三方协议,只赔5000?”“一个企业需要的就是有远见。从毁约应届生看,就说明缺远见。企业怎么能走得远”……
天眼查显示,小鹏汽车成立于2015年1月,是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商,致力于应用新的技术、工艺和商业模式,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化电动汽车。汽车拥有低速自动驾驶跟随的功能,并为解决停车难的困扰,开发了包括自动泊车以及远程召唤的功能。隶属于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小鹏汽车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营收为209.9亿元,同比增长259.1%,全年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汽车总交付量为98155辆,同比增长263%,再创历史新高。
法治网研究院还注意到,与飙升的营收相比,小鹏汽车的盈利状况并不容乐观。小鹏汽车2021年净亏损为48.63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是27.32亿元,同比扩大78%。这就意味着,随着销量的增加,其亏损也在扩大,似乎陷入了一个“卖得多亏得多”的怪圈。
针对网曝单方毁约应届生一事,小鹏汽车回应称,近期,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我们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解释,“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签订的,明确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由于毕业生在尚未离校时尚不符合原劳动部关于确认劳动关系有关事项中规定的劳动者的主体资质,故其与用人单位并未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议亦非劳动合同,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学校见证下,签订关于将来订立劳动合同等相关事宜的预约合同,具备普通民事合同的性质。任何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邢芝凡也认为,在法律性质上,三方协议不是劳动合同,也不是劳动关系的证明文书,而是作为预约合同,由协议的三方对将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做出约定。用人单位违反三方协议的行为有别于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该违约行为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篇约束。如果三方协议对违约责任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一般以实际损失作为赔偿,依据小鹏汽车单方面毁约的行为给应届生就业带来短期的就业困难。“从法律角度来看,如果双方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对应届生进行了补偿,可以视为对自身违约责任的承担。”
造车新势力,
成为毁约新代表?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深入发展,由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构成的“蔚小理”方阵,已经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三驾马车”,长期受到资本和市场的关注。
无独有偶,理想汽车近期也同样陷入毁约应届生风波。有用户在脉脉等平台透露,理想汽车在5月毁约了2022年毕业的校招生,其中不少人已经和理想汽车、学校签署了三方协议,准备等着毕业答辩结束后入职。
对此,理想汽车回应称,近期进行了业务调整,部分岗位被关闭,涉及部分今年尚未入职的校招生。理想汽车提供了调岗选择和解约赔偿的方案,目前正在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
蔚来汽车倒是没有曝出毁约应届生,然而它早在去年就已经规模化裁员。2021年8月22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发表内部信宣布,公司将在9月底前裁员1200人左右。
猎聘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新发职位数量同比增长134.74%,位列所有领域第一,招聘平均年薪为24.57万元,薪资涨幅为24.57%。
种种因素下,蒙眼狂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似乎已经在踩刹车,也开始精打细算起来。而新能源汽车节流的一粒尘,落在应届生头上,就成了一座山。
对此,郭政分析,2022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很多企业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营业收入及利润下滑,导致企业在“开源不利”的情形下被迫选择“节流”。首当其冲的即缩减人力成本,而时至初夏,正值大学生毕业季到来且违约成本低廉,故大学应届毕业生成为首批“受害者”,纷纷被企业毁约。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风险与合规部负责人杨保全律师认为,虽然从法律上讲,签订三方协议并不等于签订劳动合同,但其是对录用员工的一种承诺,即双方已就录用就职一事达成协议。由于用人单位的单方毁约,肯定是要承担违约责任的。如何承担违约责任呢?双方可以协商,既可以按照在三方协议中约定的金额,也可以考虑到违约行为给毕业生造成的损失。
不过,杨保全补充说,这种损失一些时候并不好计量。比如签了理想汽车,学生可能会放弃其他大厂的机会。而企业突然的解约行为,就要让毫无准备的毕业生再去找工作。而且应届生求职有着鲜明的特点,往往在上年年底的时候,就有很多大厂进驻校园进行校招,很多好的工作机会往往都是在那个时候。法律上判定用人单位单方毁约造成的损失,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般是1—3个月工资来酌定让公司承担。但即使赔偿1个月、3个月的工资,也难以弥补毕业生的损失。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责任”则可以托起“信心”
事实上,除了新能源汽车赛道,近期其他行业的相关企业也被频频曝出单方毁约应届生事件。
作为一家发展势头迅猛的商家服务公司,有赞一度被业界视为杭州“小阿里”。今年3月,有赞就被曝出解约去年秋招时招聘的全部2022届应届毕业生,涉及产品、研发、运营等岗位。根据协议,有赞赔偿每人5000元。
多名被解约的应届毕业生透露,他们不会再把互联网公司当做就业的第一选择,而是选择国企、教师、制造业这些更稳妥的方向。“互联网行业可能从我们这届开始将会是一个转折,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这里面的泡沫。”
“我们更期待企业能够深深认知自己每提供一个offer的效力问题,要为这样一个承诺去做责任兜底。否则法律不答应,也会让品牌形象受损。”杨保全说,疫情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很难,特别是已经签订三方协议的,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信守承诺,为更多跨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提供机会。否则,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份三方协议,还有孩子们的信心。
邢芝凡则提醒,对应届生来说,应当注意三方协议并非是就业的充足保障。在签署协议时,建议应届生留意三方协议中关于违约的条款;在签署了三方协议后,应届生可以适当留意市场上合适的其他就业机会,为自己多一些保障。
郭政也提醒,应届生签订三方协议应注意:1、明确职务与岗位;2、培训体系;3、薪酬、福利待遇;4、户口问题;5、违约责任6、补充条款需要落实。“前述问题在签订协议前都应妥善考虑,特别对于毕业生来说,机会来之不易,应慎之又慎,对于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应当将其明确事项及承诺以书面形式约定,同时具体明确违约金额,避免其擅自毁约。但同时,企业也应信守诚实信用原则,不擅自毁约。如有更佳选择,双方应进行充分沟通,力争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两败俱伤。”
2020年11月,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意气风发地发了一封全员邮件。激情飞扬的文字,感染了很多员工。其中一段赫然写道:
“新鲜的血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数的增加,更是新鲜的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注入。所有的主管都需要重视有潜力的应届生,对他们要有更多的耐心,要肯花时间培养有潜力的毕业生。年轻的高潜人才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通常经过6—9个月的培养,就会展现出非常快的成长速度。”
豪言犹在耳。只是,此一时,彼一时。
当然,很多时候,形势的变化未必都能如当初所愿,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举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那些目光长远且试图通向卓越的企业来说,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推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