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软银手上拥有大约350亿美元的现金。有分析师认为,如果孙正义利用ARM上市的机会,以股票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能够筹集到超过200亿美元的资金。
这意味着软银的现金将超过550亿美元,足以支撑其在接下来几年里的大手笔投资。
去年,孙正义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软银将进入“防御模式”,除了降本增效、几乎中止投资以外,还包括将软银的日常控制权让给更为保守的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
不过,今年6月份,消失于公共视野7个月之久的孙正义重回台前,发表了一段名为“开启反转攻势”的演讲,高调宣布软银开启“进攻模式”,将利用AR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重振旗鼓,最终“统治世界”,演讲中,AI、ChatGPT等概念几乎贯穿全程。
当时,孙正义称,AI是他当前最关心的事情,他每天都在使用ChatGPT,通过提问让ChatGPT和他在头脑风暴中进行了对话和辩论,并对此感到“非常兴奋”。
事实上,孙正义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鼓吹AI的革命性,然而嘴上看多的他,却彻底踏空了AI。
2018年,孙正义告诉投资者说:
“我们并非盲目投资,我们专注于一个主题,即人工智能。”
2020年,他还夸下海口称,史无前例的投资狂潮将让软银成为“AI革命的投资公司”。
2017年至2022年年中,孙正义在季度和年度业绩报告中提到“AI”的次数超过500次。他曾表示,AI将“重新定义所有行业”,并引领一场强大的新信息革命浪潮。软银将在该领域寻找顶尖创业公司,建立所谓的“第一AI战略集群”。
然而,在400多家创业公司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之后,软银在当下的AI投资狂潮中,显然有些跟不上步伐。
风投数据库PitchBook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6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生成式AI创业公司中,软银只投资了其中的一家。相比之下,软银的死对头Coatue、Lightspeed和老虎环球基金等投资巨头都在该领域投资了多家独角兽公司。
最尴尬的是,2017年软银购买了AI领头羊英伟达价值30亿美元的股票。如果当时软银没有为了短期利润而抛售,而选择继续持有,那么现在这部分股份的价值将达到500亿美元——可能比ARM上市时整个公司的市值还要高。
惨痛的教训之后,软银只能在AI领域重新开始——花大量资金投资初创企业。
今年上半年,软银已经出售了一系列资产以增强其资产负债表,包括清仓阿里巴巴的大部分股份。
有分析指出,而即将上市的ARM,将成为软银在阿里之后新的资金来源。
MST Financial的分析师David Gibson认为:
“在未来6到12个月内,软银可能会以超过500亿美元的储备开始未来几年的疯狂消费,这是自第一支愿景基金以来我们从未见过的场面。”
一些投资者认为,孙正义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准备进行一次变革性的大规模收购,尤其是在AI方面,以重新在科技领域站稳脚跟。ARM上市正值软银的关键时刻,受科技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影响,软银投资组合价值也在日渐缩水。
东京Astris Advisory公司的软银分析师Kirk Boodry估计,如果ARM在IPO时估值达到500亿至600亿美元,软银出售10%的股份,这笔交易的收益将达到60亿美元左右。
他预计,软银能利用其在ARM的剩余股份作为抵押,借贷250亿美元。这是现在抵押ARM股份能获得的资金的三倍。因为,一旦ARM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认可,银行将更愿意放贷。
软银已经为此次IPO押上了所有,为了讨好沙特、阿联酋等中东LP们,孙正义本月以640亿美元估值买下了愿景基金手中25%的ARM股份,也就是说,如果ARM上市时市值达不到这个数字,损失就要由孙正义来承担。
华尔街多数分析师都认为,在当前的IPO寒冬里,640亿美元的估值可能太高,ARM IPO的实际收益也许会不及软银预期。这也意味着,孙正义也许没办法获得理想情况下的两百多亿美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