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盒马撤柜关门的消息,源源不断地冒出来。有网友发现,自己买的盒马商品没人送货。送来的东西日期不新鲜,种类也变少了,爱喝的苹果汁下架了,常买的鸡肉也断货了。就连我们办公室很多同事,也发现买到临期产品的概率变高了。他还表示,这在曾经追求高质量的盒马,是绝不会发生的。
当有人贴出盒马货架被清空,既没人补货,店里也没有顾客的照片时。
差评君意识到这事有点不对头了啊。
可就在 3 个月前,盒马 CEO 侯毅还放出了豪言壮语,未来盒马的使命是 10 年 1 万亿,和网友、同事的所见所闻一对比,这矛盾和冲突感,妥妥得拉满了。
差评君也大概了解了一下,去年 5 月的时候,盒马憋住一口气要上市,可惜最后没憋住,从那之后,似乎就在不断漏气了。
甚至于,一度传出了阿里要出售盒马的传闻。
虽然官方立马跳出来辟谣了,说没有的事。
但稍微留意一下,确实能发现盒马这日子是不太好过。
开头网友传的盒马关门,确实是存在的, 2 月底大连盒马门店就宣布停业。不过,盒马一向开关门速度飞快,效益不好了就直接砍掉。
根据知危编辑部采访到的武汉员工的说法, 3 月份,武汉还要再关 3 家。
不光是对亏钱的门店下手,在日常生活中,盒马也是能省则省。
在一些帖子的下方,就有员工吐槽过盒马近乎离谱的省钱法子。
比如封厕所、不开门就不开灯,一关门立马关灯、一个人顶十个人用。巴不得一张厕纸,撕成两份使。
这省钱的算盘,还打到了员工的工资和合同上。
2 月初的时候,合肥等城市的门店,就只招收小时工或者兼职。像合肥后场拣货工,每件从 0.26 元,降到了 0.17 元。全国各地降薪幅度都在 20% 左右。
同时,盒马试图把正式员工转成外包三方员工。
知危编辑部采访的武汉门店员工就告诉咱们,他在 2 月 18 号就收到了转临时工的通知。
取消五险一金、节假日三倍薪资、年假、十三薪,转为三方合同。要是不同意,就自己拍屁股滚蛋( 没有 N+1 )。
“ 有员工同意转了,还有哭着签字的。 ”
受访者估算了一下,按一家店 20 个员工算,一年能给盒马省 40 万元。
这边疯狂地压榨员工,在消费者那边,盒马也是各种抠抠搜搜。
以前免费提供的包装袋,现在每单强制收 1 元。在北京、南京、长沙的盒马,免送费门槛还升到了 99 元。
对于很多习惯在盒马买菜做饭的人来说, 99 元的凑单门槛能要了他们的命。。
大家实在想不通了,怎么大手大脚的阿里富哥儿,兜里好像突然没钱了。
如果我们看数据,会发现虽然盒马整体仍在亏损,但前年亏损已经在变少了。侯毅还在员工全员信中透露,其中盒马鲜生单个业务,前年甚至已经盈利。
按理来说,日子应该要慢慢好起来了,结果去年阿里一拆分,盒马独立了出来。
离开了大家庭之后,盒马的日子也开始紧巴起来了,如何盈利,成了当务之急。
所以,一整年时间,盒马都在做各种尝试。
在 9 月份前,盒马想到的赚钱法子是把炮口对准山姆,去抢中产的钱。
先对标山姆推出了每年 658 元的钻石会员。还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移山运动,正面比价、比货,打出半折的优惠。
最离谱的是跑到山姆门口,一车一车地往盒马运人……
虽然没伤到山姆分毫,但这招棋也算给盒马带来了不少好处。根据瑞泽洞察统计的数据,移山期间,盒马 APP 周均日活涨了 13.3% ,山姆也小涨了 3.9% 。
很多人以为,和山姆的这场贴身肉搏已经够猛的了。
结果没想到,移山结束才一个月,盒马又上新一系列大开大合的操作。
盒马干脆半放弃了自己的偏高价,重品质定位,打算用极致的低价硬刚到底。
去年 10 月,整了个全面 “ 折扣化 ” ,全场 5000 多款商品降价甩卖,之后连成本极高的生鲜价格都被打下来了。
随便举两个例子,以前卖 79 元的草莓盒子,现在只要 59 元、 39.9 的肥牛片降到了 31.9 。
面对一直居高不下的配送成本,盒马也选择重拳出击。
一位接近盒马的人士对知危表示,线上订单如果没到 99 元,对盒马来说送一单亏一单。
不巧的是,
很多店铺的线上订单都能到 80 % 以上,有配送员算过,平均每单配送费都在六七元左右。每天平均 3000 单,一个盒马门店一个月就要支出五六十万。
估计是想止一波配送费的血,部分城市的盒马,便强制把运费门槛提高到了 99 元。
但,这也让习惯了低运费门槛的消费者们,挨了一闷棍。
而且,除了提高免运费门槛,盒马还额外加设了线下特惠价,逼用户到店消费。甚至还有过线下价格,比线上会员价还便宜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会员抱怨盒马不地道。
结果,盒马压根懒得安抚人心,直接挥刀把每年创收五亿多的会员制度全部砍了。
只能说,没人能阻止它,给来线下的家人们谋低价。
可能看到这,你会觉得有点奇怪。盒马不是说要赚钱吗?1 块钱的包装费都要抠搜,产品降价几十块,还有赚头吗?
有
。因为盒马的砍一刀,不只砍在自己身上,也砍到了背后的供应商们。
产品方面的降价,主要来自两块地方:一是自有品牌,二是供应商。
在自有品牌方面,盒马决定把占比在3 年内提高到 70% 。所以,我们稍微留心一点,就能发现货柜里的东西,不知道啥时候都印上盒马俩字了。
因为卖自有品牌很爽,利润很高,没有品牌商赚差价。卖多少钱,完全自己说了算。
除此之外,对那些供应商们,盒马也是下了狠手。
先是精简 SKU ( 库存量单位 ),下架 3000 多个产品。
另一方面,对供应商压价。根据茶叶品牌 Chabiubiu 创始人的爆料贴,盒马要他们降一半的价格。
侯毅公开地和供应商们说过: “ 希望你们一次性给我最低价。 ”
只要愿意给低价,产品有竞争力,那就合作。如果不肯给,再大的牌子也不伺候。如此高压下,导致去年年末就有大量的品牌跳出来说,要跟盒马 “ 断交 ” 。
也难怪侯毅说,有人要封杀他们。如果我是供应商,已经想蹲他楼下,等着暴揍他了。
盒马也知道这样会得罪不少品牌,但没办法,拆分之后,盒马每一步,走的压力都很大。
去年 2 月,蔡崇信在阿里巴巴业绩会上说: “ 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的核心聚焦。如果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 ”
面对不断调整的阿里,盒马必须尽快完成它所谓的 “ 753 ” 大业,即 KA ( 大客户 )商品是市场价的七折,自有品牌是市场价的五折,临期商品是市场价的三折。
归根结底一句话,用便宜的价格来抢用户,扩规模。
但价格压得越低,那些供货稳定的大牌子,就更懒得陪盒马玩。全靠自营,现在的盒马能力又还不够格。
好在盒马现在在圈子里,还有点号召力。
曾经公开断供的王小卤,转头又和盒马牵上手了。盒马还顺便谈下了百世、玛氏……
也不可否认,盒马也依然拥有着一批相当忠实的用户,对很多人来说,盒马是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 山姆 ”。
他们烧钱烧出来的日鲜蔬菜、肉类、品质在线的甜点,以及快速的配送网络,对于大城市里不好去菜市场的人来说,确实是很方便。
反正差评君还记得,公司附近的盒马刚开业的时候,编辑部不少同事可都是翘班去实地考察的。用同事的原话来形容,第一次去盒马,甚至有种“楚雨荨第一次去美特斯邦威 ”的即视感。
当然玩笑归玩笑,盒马确实是不少人对新零售生鲜超市这个概念的启蒙。
但赔钱的生意终是做不长久,只能看盒马接下来,还会祭出什么样的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