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和全球芯片产业竞争中占优势的一方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经济的主导力量,这一点几乎没有人怀疑。预计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5884亿美元。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下降8.2%至5268亿美元,并在2022年达到最高水平,达到5741亿美元,这是新冠疫情导致的低迷。现在很明显,该行业的销售额总体上呈稳定和动态增长的趋势。
芯片行业的增长稳定性不仅与市场规模有关,还与行业收入量有关,这或多或少与收入占销售额的波动增长率无关。
芯片行业的发展潜力与绿色经济相当,但差距很大。2020年,绿色经济规模为1.3万亿美元,而半导体达到4400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绿色经济将飙升至10.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5.2%。相比之下,过去30年,芯片收入占全球GDP的比例从0.25%翻了一番,达到0.50%。
上述数据表明,除了绿色经济之外,西方与中国还面临着另一个关键战场:半导体领域。虽然争夺绿色经济和主导绿色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正如其他分析所概述的那样,本文将概述西方芯片行业的关键瓶颈,以及如何克服这些瓶颈。
西方的半导体市场地位
《芯片与科学法案》是美国联邦法律,授权提供约 2800 亿美元的新资金,以促进美国国内的半导体研究和制造,其中拨款 527 亿美元。该法案包括为美国本土芯片制造提供 390 亿美元的补贴,以及 25% 的制造设备成本投资税收抵免,以及 130 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研究和劳动力培训,双重目标是增强美国供应链的弹性并对抗中国。
《CHIPS法案》对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业投资527亿美元,旨在实现三个主要目标:1)降低国外冲击破坏国内芯片供应的可能性,2)提高美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并创造国内就业机会,以及3)保护半导体在制造过程中免受破坏。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目标都是可以理解的,尽管《CHIPS法案》不受欧盟、韩国或日本竞争对手的赞赏,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CHIPS法案》不能被视为解决美国芯片供应或美国整体竞争力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完全适用于欧盟,欧盟于 2023 年颁布了自己的《芯片法案》,旨在调动 470 亿美元实现美国的目标,从而帮助欧洲在一个仍然落后于美国和亚洲的领域赶上进度。欧盟《芯片法案》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将欧盟在全球芯片产量中的份额翻一番,达到 20%。虽然欧盟委员会最初提议只资助类似于美国《芯片法案》的尖端芯片工厂,但欧盟政府和立法者已将范围扩大到涵盖整个价值链,包括较老的(成熟的)芯片和研究以及设计设施。然而,为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预计的资金严重不足,而且指望欧盟的做法超越一些零散的半导体生产投资是根本不可行的。
中国瞄准低端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正寻求主导较不先进芯片(28nm 及以上)市场,而西方的《芯片法案》实际上并未解决这一问题。西方政策的既定目标是让美国和欧盟实现芯片供应链独立。但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或将主导 50% 的较不先进芯片市场。
虽然《CHIPS法案》并不是一项糟糕的举措——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如果目标是控制西方芯片制造业,这些法案还不够。这是因为西方正在资助那些在利润丰厚的芯片上投入巨资的公司;然而,西方在低技术但同样重要的芯片方面的脆弱性将持续存在。这些芯片是日常用品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医疗器械、汽车、飞机,最重要的是军事硬件。全球生产的芯片中约有 70% 是低技术或成熟芯片。只有大约 30% 属于先进芯片类别。
中国正在实施其在其他领域反复使用的经济战略,但这一次比以往更加猛烈,地缘政治考量也更加明显;即找到一个行业的弱点,占领低端市场,然后向上发展。他们的代工厂正在生产低技术芯片,然后再瞄准更先进的节点。中国人明确表示,除了至关重要的国内自给自足之外,在战略上扼制低端芯片也为他们在与西方的经济战中提供了优势。
但半导体行业就像苹果派一样具有美国特色。
美国在该领域的一些关键领域保持着主导地位,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就市场份额而言,美国设计了世界上大部分芯片,约占 70%。它控制着主要的工具和相关技术,包括物理工具(荷兰 ASML 除外)和数字工具,如 Cadence 和 Synopsys。紧随美国之后的是韩国和日本,它们都是有影响力的参与者,而欧盟仍然缺席。
只有在芯片制造领域,美国的地位才有所下滑。美国国内仍有制造工厂,但主要将业务外包给台积电和联华电子等海外代工厂,这两家公司都是台湾企业。大多数美国代工厂只为拥有它们的公司生产芯片。制造能力是拥有独立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部分,尤其是在台湾地缘政治地位日益不稳定的情况下,美国和西方现在迫切需要独立半导体供应链。
芯片制造外包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它需要大量资本,而且利润往往较低。生产先进芯片需要高端机器,但生产成熟芯片只需利用贬值的机器。
对于英特尔和格芯等公司来说,成熟的芯片通常不适合纳入利润结构。大多数美国公司出售旧设施和旧设备,有时卖给中国买家。
原因显而易见:运营现代晶圆厂的经济效益令人震惊。一个规模适中的晶圆厂可能需要花费约 50 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这需要每秒产生 50-70 美元的收入才能在开始时实现 20% 的回报。即使在折旧之后,它仍必须产生 30-40 美元的收入。
美国的制胜之道?
考虑到上述情况,西方有必要:向成熟芯片投入更多资金(还需要减少公共债务和国家预算赤字,以及建立与私人保险公司共同保障国家担保承诺的计划),并且对所有中国芯片有所晶体。
上述措施成功实施后,能为西方争取时间。如果实施顺利,将提高西方经济体在芯片领域的生产能力。但鉴于这些经济体的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这些新增的成熟芯片将卖给谁?或许还是卖给中国,因为中国本土工业仍在稳步增长。目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就是这种情况,其约 45% 的收入来自中国,如果西方其他类似的大型生产商加大对成熟芯片的投资,该公司很可能会失去中国市场。
因此,综合起来,这意味着,如果西方只颁布专门的法律(《芯片法案》)并试图通过芯片生产部门的政策来解决全球供应链控制问题,西方将不会获得太多好处。相反,西方需要全面再工业化来刺激国内需求,然后找到解决该行业问题和全球竞争力的方法。与此同时,扩大再工业化(包括绿色产业)需要巨额补贴。接受这一现实,西方将不得不忘记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许多阴影,记住紧缩政策有时可能意味着什么,并大胆地将自己比作中国,利用西方更好的经济生产力,在自己的领域(补贴)击败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