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破产,清华天才犯了“四大错”

2024年06月17日 14:02 次阅读 稿源:首席商业评论 条评论

一家独角兽“离奇”破产了。近日,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法院已于2024年5月15日正式受理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作为其管理人。柔宇科技,一度被誉为“全球柔性科技行业的领航者”,其创始人刘自鸿更是被誉为“清华天才”,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史上最快毕业的华人博士。


作为中国早期涉足柔性屏技术的企业之一,柔宇科技曾经吸引了IDG、中信资本、深创投等超过20家知名VC/PE和产业资本的追捧,估值一度飙升至超过500亿元。

但去年开始,柔宇科技就不断被爆出欠薪、停产、破产等负面消息。尽管在两个多月前,柔宇科技还坚称并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仍在运营,但如今看来,破产已板上钉钉。

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硬核科技公司,前后融资近百亿,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更令人费解的是,柔宇科技的破产还牵扯到了两位业界大佬——刘姝威和华为。据刘姝威透露,华为曾有意注资柔宇科技,但遭到了创始人刘自鸿的拒绝,理由是他希望公司能够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

然而,这一说法立刻遭到了华为的否认,华为表示从未有过这样的投资计划,这使得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仿佛陷入了一场罗生门。

估值超500亿元,柔宇科技什么来头?

2012年,柔宇科技成立,业务主要聚焦于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其核心业务集中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的研发与制造。

创始人刘自鸿,拥有耀眼的学术背景,不仅是江西省抚州市的理科高考状元,还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博士学位。还在IBM担任过顾问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


与许多停留在PPT阶段的初创公司不同,柔宇科技是一家硬核科技公司,在成立仅两年后就成功开发出薄至0.01毫米的柔性屏样品,这一成就基于其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这项技术与当时三星主导、京东方等公司跟随的LTPS技术相比,具有不用硅、温度要求低、制造环节少、生产难度低等优点,迅速让柔宇科技在业界崭露头角,甚至登上了央视新闻,成为“一夜成名”的明星企业。


柔宇科技强大的研发能力、创始人刘自鸿的名校背景以及折叠屏的广阔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在2012年至2021年期间,柔宇科技共获得9轮股权融资9轮股权融资,总计61.97亿元和一轮36.53亿元的债权融资,估值一度高达522亿元。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IDG资本、深创投、盈科资本、中信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平安创投基金等知名机构。

2020年,柔宇科技以60亿美元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第12位,并荣登《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榜首。创始人刘自鸿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以145亿元的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位。

2020年,柔宇科技以60亿美元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第12位。并成为《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的榜首。而刘自鸿随着柔宇科技估值一再上涨,至2020年,刘自鸿以145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明星公司,近年来柔宇科技的情况却急转直下。上市失败、欠薪、股权冻结、强制执行等丑闻频出,最终走向破产清算,创始人刘自鸿也被屡次限制消费。据天眼查显示,柔宇科技存在3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29亿元。

有趣的是,柔宇科技的破产还牵扯到了两位业界大佬——刘姝威和华为。

刘姝威何许人也?她因打假蓝田股份一战成名,曾获评“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她认为刘自鸿的问题出在企业业务超出了他的能力圈,而资本市场对超出他能力圈的决策进行了投资,结果导致投资失败。她同时强调,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不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刘姝威 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刘姝威还提到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但被拒绝。原因是刘自鸿希望像三星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和制造。然而,华为随后发表声明称并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投资要求。

刘姝威和华为到底谁说得对?此事不好说,刘姝威自2020年任柔宇科技独立董事,曾多次号召“拯救柔宇科技”,也许是想抬高一下柔宇科技的身价,毕竟公司虽然破产了但技术、专利这些无形资产还在,想体现一下价值,这也可以理解。也有可能华为只是了解过柔宇的情况,并没有明确要投资。

刘自鸿犯了“四大错”

可以说,柔宇科技是成也刘自鸿,败也刘自鸿。

在公司破产前,刘自鸿的人生充满了成功与荣耀,但前半生的顺遂使他过于理想化、完美主义,并在管理上显得骄傲自大。这种个人情怀和管理上的短板逐渐让柔宇科技陷入了困境。


刘自鸿

刘自鸿在柔宇科技的发展中至少犯了四个关键性的失误。首先,他对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判断失误,导致技术路线独特但难以落地,缺乏商业化的造血能力。

柔性屏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由京东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导的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也就是固定曲面屏。此技术已经发展了20年,生产工艺成熟,产能爬坡稳定。因此,市面上主要的折叠屏手机几乎都用的该技术。

另一种则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即全柔性屏,尽管全柔性屏在理论上比多晶硅(LTPS)技术更优,但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良率不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另外,全柔性屏还有电子迁移率(半导体内部电子的移动速度)较低的短板,为了保证电流通过的效率,晶体管就要做得更粗,这会导致屏幕的黑边较宽和屏幕颗粒感强等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所以大厂们不爱用。


但柔宇称其有自研技术可以解决成本和良率问题,所以比较坚持自己的路线,但市场验证了吗?根据财新报道,外界对柔宇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良率”上。外界对其良率一直有质疑,但柔宇从来不公布良率,这也使得很多厂家不相信其技术成熟度,因为这决定了产品生产的成本,良率低,要造出合格的产品,意味着有一批废品产生,那么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尽管柔宇科技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申请了众多技术专利,但未能成功转化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也没有拿到任何一家手机/平板大厂的订单,产品销量一直低迷。比如2019年,公司全柔性显示屏产量31.4万片,销量仅5.27万片。

其次,刘自鸿在创业初期就选择了自建生产线的重资产模式,对资金链要求比较高,但又没有能力及时造血。2015 年11月,柔宇科技立项,在深圳龙岗区坪地建设“全球首条类 6 代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

这种高投入的模式对于初创公司来说风险极大,特别是在没有造血能力的情况下。据透露,柔宇此前获得的融资基本投入到了自建生产线中,这直接加速了公司逐步陷入资金困境。

再者,刘自鸿在权力上过于集中,缺乏对市场形势的清晰判断。股权结构中,刘自鸿持股38.6%为实际控制人,最大外部机构中信资本持股6%,WEI PENG(美国)持股4.9%,柔宇科技CTO余晓军持股4.4%,其他创始团队、机构持股0.07%—4.6%。

刘姝威曾多次表示希望刘自鸿退出管理层,专注于柔性技术的研究,这样产业资本才会进入,柔宇科技才会有转机。但遭到刘自鸿拒绝,最终拖垮了公司,也断送了自己创办的企业。

此外,柔宇科技的员工也爆料,公司事无巨细都需要刘自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底下人没有权限。甚至还有员工认为,柔宇“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就是刘自鸿,他的完美主义不适合放在柔宇这样的创业公司身上。

最后,他犯了一个商业大忌,就是进入了客户的领域,把客户变成了对手。

在全柔性显示屏卖不出去的情况下,柔宇科技不急着扩展B端销路,却急于进入C端市场。2018年,柔宇科推出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柔派,售价8999元起步,512G存储版本高达12999元。


图片来源:柔宇官网

不仅分化了资金链,贪多嚼不烂,还把客户变成对手,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

手机行业是巨头云集、竞争激烈的领域,柔宇科技作为新兴企业,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果然其推出的折叠屏手机、柔记智能手写本等消费产品全部扑街。甚至还因“全球第一台折叠屏手机”的归属问题与小米总裁林斌发生了争执。

在客户服务方面也做得不好,招股书显示,三年半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竟然没有一家持续合作的。

什么都想干,但什么都干不好。柔宇科技虽然在2012年成立之时就瞄准了柔性OLED显示技术,但如今却面临破产清算的境地,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折叠屏还有未来吗?

柔宇科技的命运多舛,与折叠屏市场尚未大爆发有很大关系。在智能手机高端旗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曾被视作行业的新增长点。华为、荣耀、OPPO、小米等厂商纷纷涉足折叠屏领域。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2023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迅速增长至约700.7万台,年增长率高达114.5%,连续四年实现了超过100%的年增长速度。

然而,尽管出货量快速增长,折叠屏手机在整体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仍然较小。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折叠手机出货量仅为1590万台,仅占整体市场的1.4%,而在中国市场,折叠屏的份额也不高。据IDC数据,这一比例仅为2.4%。

例如,OPPO Find N2 Flip虽一度成为中国最畅销的小折叠手机,占据小折叠市场31%的份额,但实际激活数量却不足20万台,显示出折叠屏手机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仍有待提升。


OPPO Find N2 Flip 图片来源:it168

高昂的硬件成本和维修费用使得折叠屏手机价格偏高,而功能性上并未展现出独特优势,折叠屏手机难以激发年轻消费者的换机欲望。此外,市场上关于折叠屏手机的投诉也屡见不鲜,如屏幕折痕、显示故障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尽管国产手机厂商在折叠屏领域投入巨大,但折叠屏手机依然难以成为大众的刚需产品,有一些厂商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年初,知名分析师郭明錤曾爆料说OPPO和VIVO决定暂停2024年推出新款竖式折叠屏手机的计划,但随后遭到了OPPO和VIVO的否认。

只能说,国产手机厂商已经进退两难,进吧,消费者不买账,退吧,沉没成本又太高。荣耀CEO赵明就曾表示:“现在肯定没有收回,还差得远,不是一个亿,我们做荣耀Magic V2投入了10亿。”

与此同时,苹果亦迟迟没有步入折叠屏领域,旗下折叠屏产品多番延期,苹果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AI技术的发展上。近期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召开,其产品惊艳了不少消费者,纷纷留言表示“必买”。

这不得不再次感慨苹果的明智,没有卷进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没有卷进折叠屏行业。毕竟,与折叠屏的硬件革新相比,AI的想象空间更大。


随着苹果下场AI竞争,OPPO、小米、荣耀等厂商也纷纷发布了各自的AI战略,一轮新的战役,已然打响,这将会分散厂商在折叠屏领域的投入。

但折叠屏市场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折叠屏市场的高速增长部分基于较低的初始基数,且增速似乎难以持续。市场预测显示,2024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增长将放缓至约11%,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占比也仅从1.4%微增至1.5%。

总而言之,折叠屏市场依然面临挑战,手机厂商所期待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刻尚未到来,但无论折叠屏市场如何风云变幻,柔宇科技已然下场了。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使用教程

对文章打分

柔宇破产,清华天才犯了“四大错”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