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美国公司”,要去英国上市?

2024年06月22日 18:16 次阅读 稿源:略大参考 条评论

跨国公司并不罕见,丰田的汽车卖遍全球、八成的iPhone14手机在郑州制造、新能源新贵比亚迪也正在全球建厂。但即便资产、市场、办公地散落全球,它们的国籍仍然是清晰的,比如苹果是一家美国公司,这件事恐怕毫无争议。但有一家公司,至今无法说清楚它属于哪个国家。

它是中国跨境电商平台SHEIN。这家以“小单快返”著称的快时尚品牌成长于中国,由山东淄博人许仰天创建,广州番禺是它的核心供应链基地,但2021年底前后,SHEIN将总部搬到了新加坡。市场方面,SHEIN的商品主要销往美国,按照第三方机构Consumer Edge今年初的数据,SHEIN以40%的份额,成为美国最大的快时尚品牌。

——然而在最新的上市传闻中,SHEIN的IPO目的地是伦敦。

SHEIN自己对待国籍的态度十分微妙,对于自己是否是中国公司,他们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日前在微博上对SHEIN的身份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希音的中国血统不可否认。”对于SHEIN一直模糊的态度,他也表示:“再说,你就大方承认又能怎样?”

事实上,SHEIN面临的不止是身份辨识的困难,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麻烦。

01 中国血统,新加坡户口,美国灵魂

SHEIN到底是哪国公司?

5月8日,在米尔肯研究所全球大会上,在被问及SHEIN的真实来源时,SHEIN执行主席唐伟(Donald Tang)表示:“如果从出生地和供应链角度,SHEIN是一家中国公司;如果从总部和核心人员办公地角度,SHEIN是一家新加坡公司,CEO办公室、财务等核心部门均设在新加坡。”

唐紧接着说:“SHEIN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与美国一致:创业精神、创新、个性表达、法治和公平竞争。我认为,如果这样看,我们就是一家美国公司。”


但发言以后,SHEIN的态度却有些复杂。米尔肯研究所现已从其网站以及Vimeo官方频道上删除了唐 5 月 7 日小组讨论的视频。据《金融时报》援引两位商业专栏作家的说法,SHEIN 曾敦促他们不要报道唐的演讲。

这不是SHEIN第一次在国籍上表现出极其模糊的态度。

2021年底前后,一家名为“Roadget Business Pte. LTD.”的新加坡公司成为了希音公司和商标的拥有者。同时,在此时间节点附近,SHEIN在招聘软件LinkedIn上将公司地址修改为新加坡。事实上,早在2019年,这家新加坡公司就已成立。

入住新加坡后,SHEIN不仅扩大新加坡当地员工人数,还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2023年9月,林志明代表SHEIN与新加坡当地组织签订了一份协议,宣布将提供总计 867.5万新元的资金,用于增强新加坡社区以及提升当地的教育机会。除此之外,SHEIN还为当地贫困家庭举办公益摊位,为他们提供服装。

积极融入新加坡的同时,SHEIN正在抹去在中国的痕迹。据企查查显示,到SHEIN总部迁往新加坡后的2022年初,许仰天在国内曾任职过的10家企业,有9家已注销。在官网介绍里,SHEIN用“全球时尚和生活方式电子零售商”来介绍自己,并没有明确自己的国籍。


自此,SHEIN的身份开始从清晰变得模糊,而让它更加模糊的是SHEIN的回复。

在总部变更为新加坡以后,SHEIN官方曾作出回应,提到:“中国是我们重要的中心,同时以本地化为目标我们在各核心市场也会设有中心,比如美国、新加坡等。”

2023年10月,媒体向新上任的SHEIN副董事长马塞洛·克劳尔提出了更明确的问题:SHEIN是否是中国公司这个问题,他的回复是“no idea”。

同样充满疑团的,还有SHEIN老板许仰天本人的国籍问题。在此前发布的胡润百富榜名单中,许仰天的居住地被标注为新加坡。这次SHEIN官方的回答干脆利落:“许仰天目前仍是中国公民。”

但这仍然无法解答SHEIN的身份谜题,也无法解释,一个二选一的简单问题,为何SHEIN回答得这么困难?

02 双重红利,双重压力

跨境电商的关键词,在于“跨”,它的价值来自两种优质资源的组合。

SHEIN的左手,是中国优质的服装供应链。中国每年服装产量超过700亿件,在全球产能中占比过半。建立在这一沃土之上的SHEIN供应链,也就是SHEIN十分自豪的“希链”。希链支撑着SHEIN高性价比、且上新迅速的核心竞争优势。

SHEIN的右手,则是美国庞大的消费市场。2023年,美国服装及服饰(含鞋类)零售额共计3127.3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市场。当最好的供应链,遇上最大的市场,SHEIN的成功也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SHEIN的红利是两头的,然而压力也是——它面临着来自中美双方的政策问题。

国内的压力,与SHEIN这类企业可能出现的IPO息息相关。2021年5月左右,有消息披露SHEIN将赴美上市。在2021年12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的《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根据该规定,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其主体运营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均应发生在国内——SHEIN的主要收入来源显然不来自国内。


美国方面,SHEIN面临的难题与TikTok有些相似:数据安全。

去年4月,美国国会下属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C)发布报告,认为跨境电商平台SHEIN及其他跨境电商存在数据安全、采购违规、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建议美国政府应保持警惕。去年5月,媒体曝光了一封美国国会议员递交给SEC的公开信,公开信中,议员们指责了SHEIN“通过操控庞大的供应链,收集和利用消费者的大量数据,以满足不合理的市场需求”。

数据之外,SHEIN身上还有其他麻烦的问题:新疆棉。相比纯国货和纯海外品牌,SHEIN在面对这一问题上显得更加困难。2023年年初,美国三位参议员致函SHEIN,要求该公司提供所售服装产品是否使用新疆棉。尽管SHEIN简称原料的来源可控,但围绕这一问题的质疑仍然没有消失。

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并不是纯商业问题,它的解决之道,也不全在商业层面。

除了前文提到的总部搬往新加坡外,SHEIN的供应链也在全球布局。2023年5月,有消息称SHEIN将在墨西哥建厂。2023年10月22日,SHEIN宣布加速巴西本土化进程,与巴西12个州的330家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

但SHEIN真的离得开中国吗?

在SHEIN将总部迁往新加坡不久后的2022年2月8日,《广州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披露快时尚跨境电商巨头希音的湾区供应链总部项目落户增城中新镇,总投资150亿元,总供地约3000亩。今年5月11日,希音湾区大旺智慧产业园项目在肇庆高新区签约和动工,项目总投资56亿元——从实际动作来看,SHEIN还在中国扩张供应链。

另一个问题是,SHEIN的新身份能帮助其摆脱掉旧有的压力吗?

至少来自美方的压力仍然存在。2024年2月,美国两名议员Sherrod Brown和Rick Scott呼吁终止“800美元免税”的优惠政策,他们直接点名SHEIN。该政策是指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商品可免除关税,而跨境电商的产品通常都在此范围之内。这不是美国方面第一次呼吁终止该政策,在2022年和2023年就曾传出过有关消息。

在最近的伦敦IPO事件中,美国参议员马尔科·安东尼奥·卢比奥更是致信英国政府,敦促其谨慎批准该集团在伦敦的首次公开募股,称应“正确理解为一家中国公司”——看起来,SHEIN模糊进行的“去中国化”,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03 IPO谜团

当SHEIN在美股市场传来不利消息后,它新的传闻上市地,已经变成了伦敦。

6月初,据多家媒体报道,SHIEN正准备向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提交招股说明书,以获得上市前的批准。按照500亿英镑的估值,SHEIN有望成为伦敦证券交易所历史第二大的IPO。

对SHEIN来说,伦敦是个中美之外非常合理的目的地。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十个交易所中,五家在中国和美国,分别为纽交所、纳斯达克、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排除掉这五家之后,剩下五家分别为东京交易所、伦敦交易所、泛欧交易所(总部位于荷兰)、印度交易所、多伦多交易所。

这其中,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吸引着全球投资人特别是SHEIN的主要市场——欧美投资人的注意力。与此同时,自2015年脱欧以来,伦敦交易所不断衰落,过去十年减少了25%的上市公司。按照媒体统计的数据,2023年伦敦交易所通过IPO募集的资金仅有约10亿美元,为几十年来最低水平。总而言之,伦敦交易所需要大的IPO来提振市场。

看起来,SHEIN和伦敦股市之间算得上天作之合。然而到6月6日,有媒体爆料称,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SHEIN的英国IPO可能不符合纳入富时100指数的资格。在英国境外注册的公司其自由流通股的比例最低必须达到25%——再次遇阻。


事实上,这样的剧情在SHEIN的故事里已经重复了许多次。

从2021年以来,SHEIN的IPO故事就陷入了一种循环:有媒体报道其计划IPO,SHEIN方面否认存在IPO计划,然后继续传出上市消息。

比如2021年5月有消息源透露,SHEIN正筹备在美国上市,被SHEIN方面否认。2022年,又一次重启IPO计划,但很快再次终止。

2023年年中,SHEIN再次传出上市消息。今年5月,媒体曝光了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向SEC问询SHEIN上市事宜的问询信,从侧面印证了SHEIN的IPO动作。2023年年底,SHEIN再次传出赴美上市的消息,称其在寻求900亿美元的估值,并已邀请投资人参与路演并秘密完成交表。

然而媒体的求证,却总是得到“消息不实”的回复——按照待上市企业的过往经验来看,如果传闻属实,企业的回复通常会是“不予置评”或者“一切以公开资料为准”。

最终,SHEIN并没有在美股成功上市,当上市消息再次出现,目标已经变成了伦敦。


反复传出上市消息,又反复不了了,SHEIN在IPO路上的麻烦到底在哪?

前文提到的数据安全、原材料来源、IPO监管等非商业原因,或许是主要障碍。

比如在2023年年中的那次上市风波里,美国二十四名议员联名呼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停止中国服装跨境电商巨头SHEIN的任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理由仍然与新疆棉有关。

在此次伦敦IPO事件中,也有非商业原因的介入,前文提到:美国议员曾致信英国政府,敦促其谨慎批准该集团在伦敦的首次公开募股,称应“正确理解为一家中国公司”。

SHEIN着急吗?

客观来看,尽早IPO的确能换来更有确定性的数字。资本方面,2013年以来,SHEIN已完成9轮融资。业务方面,随着TikTok、速卖通、Temu等竞争对手的入场,跨境电商行业充满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在2022年4月的融资中,SHEIN的估值还高达1000亿美元,然而等到2024年初,SHEIN在私募市场的估值已经缩水到了450-550亿美元。

SHEIN的国籍问题可以“打太极”,但要依赖中国供应链,依赖美国市场的两个基本事实不变,麻烦的现状可能还是难以彻底扭转。

对文章打分

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美国公司”,要去英国上市?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