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购买308元,预售模式支付尾款后实付款321元;护肤品也是一样,预售券后实付款是1535.95元,直接购买的价格是1523.64元……从网友晒出的截图看,直接购买价更低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不免让消费者质疑,“双十一”预售促销的意义何在?
↑预售商品支付尾款后实付款为321.41元,直接购买为308.31元。图据澎湃新闻
“双十一”已经成为全民瞩目的年度购物盛宴,平台和商家都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而今年电商平台的“双十一”活动,比去年提前了10天启动,想必也是为了更早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大家的购物热情。
一些消费者为了省钱,将购物需求在“双十一”期间集中释放,他们煞费苦心地又是凑满减,又是下定金,参与平台的预售活动,以为能收获实惠,结果预售产品不仅价格不占优势,反而比直接购买更贵,这无疑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也损害了平台的声誉。
对此,平台客服人员回应称,如果预售价格比直接下单更贵,“建议用户退款,重新下单购买”。如此回避问题核心的回应,显然难让消费者信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价格的波动是常态,即便是在“双十一”期间,商家也拥有自主调整价格的权利。只要商家未明确承诺“双十一”预售为最低价格,预售商品即便比直接购买更贵,实际上也谈不上违法违规。
问题的关键在于,“双十一”经过多年的演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促销节日。相较于直接购买,预售模式的流程更为繁琐复杂,消费者愿意参与其中,也是希望得到更多实惠;商家通过预售提前锁定客源,也能够根据需求合理规划生产,减少库存积压。这本应是一种双赢的商业行为,一种基于交易常识的默契。
然而,有的商家在“双十一”期间搞预售,结果是假促销、真套路,消费者没有充分比价,很容易掉进坑里,一旦支付定金便难以退还,这何尝不是违背了市场规则与契约精神?而且,如果商家有保价的承诺,那么在消费者还没付尾款就降价,也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诚如客服回应,消费者可以付完尾款,再选择退款,但一番操作下来费时费力,无疑是对消费者的额外折腾。商家耍小聪明套路消费者,最后成本还得消费者来承担,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预售商品比直接购买更贵,类似的问题,以往的“双十一”也有出现,引来吐槽。对此,平台提供的解决办法,不能仅仅是让消费者退款重买,更不能因为消费者退款重买可以提升平台的交易数据,而对商家的预售调价行为视而不见。
平台理当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优化预售活动的规则,确保预售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如今的“双十一”,活动周期越来越长,玩法越来越复杂。一些消费者非但没有享受到实惠,还被平台和商家的各种规则、玩法给绕进去了。长此以往,只会降低消费者的参与热情,而任何小聪明也终究会被时间清算。
作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盛宴,旨在通过实惠的促销活动,激发购物热情,实现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多赢的“双十一”,亟需回归它本来的样子。而要真正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激发购物热情,不管是平台还是商家,还得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