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年度反智事件:阿里提线,木偶姜萍

2024年12月31日 14:55 次阅读 稿源:翻车志 条评论

从达摩院传出的信息,尤其是宣传片《数学天才,中专少女》,既是谎言的源头,也给了公众迷信谎言的误导!达摩院的宣传文案不咨询数学专业团队,而是一批写宣传文案的公关人员和制作纪录片的文青自行决定?至今人们不知道,剧本是由达摩院“全程策划”,还是“前半段”由王闰秋“原创”,然后才有达摩院“接盘加持”?最后,达摩院以一纸“情况说明”,把“作弊”推给王闰秋和姜萍,但它却没有说明,自己如何可能“受王闰秋蒙蔽”!


【姜萍在“主流媒体”的镜头下,有模有样地板书,表演数学演算】

1,“神话”的诞生

令人惊奇而振奋的消息是半年前,6月13日爆出的:“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名单公布,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17岁女姜萍以93分,获得第12名,进入决赛,而同时入围决赛的,大多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国际国内著名高校。


【图片来自达摩院的网站】

这个爆炸性新闻出现的社会背景是:近年来,公共传播渲染了数学对于现代科技,尤其人工能智能的重要性,导致民众产生了在数学上寻找民族自信的期待。一个有指标意义的表现是,遇有青年数学家出现,立即被封神。“某神”成为青年数学家在公共传播中不言自明的代称。

在这种背景下,姜萍横空出世,立即满足了公众内心的呼应。自媒体轰动,人民日报,央视等国家级宣传机构也极尽煽情。


【官方宣传机构会不会达摩院求证和甄别新闻事实?达摩院有没有误导人民日报和央视?】

那些天,姜萍的新闻热度盖过了俄乌战争,挺俄的与挺乌的,都“挺姜”。新闻热度超越了网络热点的“一星期效应”,持续了好几星期。官方宣传工具和民间自媒体罕见地形成了共同点。人民日报称赞姜萍说,她不是“爆冷门”,而是“天赋与勤奋共同书写的励志故事”,以及“用智慧和勇气‘设计’了不被定义的人生”。

种种情景,令人至今难忘,但今天看来,也难免有被欺骗后的“失落”和愤懑!

2,数学的公共抒情

不是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吗。数学虽然有专业性壁垒,但在广大的网络世界,我们可以认为存在一个群体叫“数学群众”。“数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受到达摩院和众多不负责任的宣传机构和自媒体的误导。

实际上,质疑紧随“姜萍数学天才事件”之后就出现了。但质疑的声音被狂热的追捧盖住了,代表性的质疑人士,受到网民的痛批和辱骂。

舆论迅速离开数学,转向“抒情”。情感集中到“底层子弟的上升空间”时,找到了网民情绪的公约数。谁都不认为“底层子弟的上升空间”不应该受到激励。人们感动于“一个农村女孩,一个中专生(因家庭贫穷上不起高中——遭到其父否认),一个未成年数学爱好者”。质疑成为良心问题。

更有一批人是这样回怼质疑的:“姜萍,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她都是最好的姜萍,最棒的最美的江苏女孩!”这就是完全拒绝讲道理了。这批人大概最愚昧的,他们不知道,他们正在“讨论”的事情,包含着世界上最纯粹的,“认理不认人”的道理。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2:02

自动播放

【达摩院纪录片《数学天才,中专女生》删除了,全网也基本删除,这是好不容易刨出来的】

3,姜萍表演一次就被退场了

诡异的现象其实开始就出现了。在热烈鼓噪的同时,除了官方宣传机构“采访”到姜萍,达摩院的网站有姜萍的“宣传”之外,其他人却见不到姜萍了。姜萍老家成了全国各地热血沸腾的网友们奔袭的目的地,但是老家人去室空。

姜萍哪里去了?连她的父亲也在找人,他问村干部:“怎么能把我女儿关起来?”现在,时过景迁,我们可以冷静地问一声,谁,为什么把姜萍“藏起来”?王闰秋“有能力”把姜萍“藏起来”吗?如果是王闰秋干的,官方和主流媒体应该都可以叫王闰秋“交出来”!

“把姜萍藏起来”,应该是“策划姜萍数学天才事件的人”,才有这个动因。因为如果开放采访,怕姜萍在媒体和网民面前露馅,因为媒体和网民中,难免中有人有数学常识和追问精神。

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担心姜萍被过分打搅,因此大家对见不到姜萍也表示理解。不过,更合理的解释是,姜萍“藏在什么地方”,应该告诉她爹妈或者通过她爹妈。

4,可怜的提线木偶

为什么天才仅得上个技校?答案是家里穷,读技校,早工作,早养家(底层孩子的悲辛,打动了无数善良的人们)。“技校数学不及格”如何转瞬变成数学天才?姜萍(更准确地说,被教唆)说,“我对浅显的数学不感兴趣,只喜欢深奥的问题”。如此等等,谎言的逻辑链上缺少什么就被什么。

为了忽悠大家深信不疑,王闰秋甚至说,姜萍用Google翻译器做外文版偏微分方程习题。这只能是王老师编造的神话。假使姜萍在王老师的影响下,真的从技校数学(非常初等,不及高中)不及格,转而爱上了数学,但也不可能发生短短一年攻到偏微分方程去奇迹。


【媒体报道说,“王闰秋觉得姜萍有数学天赋,于是向她推荐了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和谢惠民的《数学分析》,上晚自习时还经常给她‘开小灶’,探讨数学难题。在研究多元积分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姜萍又继续研究起了Lawrence C. Evans编写的《偏微分方程》(全英文)。”】

网上还公布了姜萍的“数学笔记”(我没有查到源头,是否达摩院的纪录片《数学天才,中专少女》?望网友帮忙告知)。这都要一个字一个字抄的呀。可见,他们为了制造这个骗局早已处心积虑,而不是仅凭灵感的。

姜萍,可怜的孩子不由自主,成为达摩院和王老师的提纯木偶。或者说,她处于流程中,按一种被希望的模样塑造。那么,姜萍到底学过高等数学没有?如果按达摩院最后的交待——《情况说明》,似乎不能排除姜萍钻研过高等数学。

我认为姜萍没有钻研高等数学。如上所述,姜萍是一个“数学小白”,就算她是一个“有灵性”的姑娘,就算在王闰秋的影响下,在十六岁以后,突然燃起了对数学的狂热的爱好,也不可能如达摩院、王闰秋和姜萍自己所吹嘘的那样的水准。

技校数学不及格,需要补习的初中数学,需要学习的是高中数学,没办法学习高等数学,这是一条硬道理。再从剪辑出来的镜头,看她板书和笔记中高等数学符号的幼稚和错误,看她高等数学名词的口误和生疏,也应该没有。

姜萍没有笔记本电脑,这如果不是因为家穷(她父亲否认不念高中的是因家穷),就是她没有从网络获取知识的兴趣,所以不需要(这证明了她不太可能服装课余钻研数学)。

现在,我们想起姜萍在镜头前青春稚嫩的面容,结结巴巴地说着她并不明白的数学,心里难过。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老师叫她“配合演出一下”,她可能不知道事件的性质,还可能觉得好玩,何况还有达摩院支持,还上人民日报和央视,可怜的孩子进入角色了,表演得也太可爱了,以至善良的人们不忍心把怀疑加诸其身。

就这样一个无辜的孩子,居然被阿里巴巴达摩院摆拍得有模有样。镜头下连数学都可以丰收,还有什么办不到的。

5,一则花絮

这时出现了一个插曲。一位北大数学硕士又发表声明,“坦诚”自己以前打赌“姜萍数学天才事件”是假的错了,并向姜萍道歉。他表示,自己之前的质疑是出于误解和冲动,对姜萍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他求网友放过自己,说自己也是受害者,愿赔姜萍200万。

以上信息,我看到的是网友的转述,不知道是否为原文原意,或者全文为网民伪造。如果是真的,我觉得这是故意装怂。他是专业人士,当然相信自己是对的(本文假定,只要是专业人士,又真心关注过,满足这两个条件,他就一定有判断),但他可能害怕独自面对一个死皮赖脸的智力竞赛机构和永不疲倦的“网络数学大军”,于是“战略后撤”。

但这却助长了纷争,使信者恒信。这是吵到高潮时的一个花絮,是以记之。

6,涟水地方当局不愿背锅了

到6月下旬,涟水地方当局,开始给事件降温,或者说让自己摆脱干系。

6月27日,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公开回复网民质疑:一、网传姜萍在学校月考中的成绩——83分的截图属实。二、姜萍参加的数学竞赛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组织实施,关于竞赛的情况请向阿里巴巴达摩院核实。三、姜萍预赛使用的电脑是借的。

涟水方面在“后撤”了,“甩锅”了。如果说他们开始也跟广大网民一样“不明真相”,或者说跟广大网民一样,受达摩院和王闰秋“愚弄”,这时他们可能感觉势态不妙。

对于稍微理性的人,仅见“一”,也应该清醒了。“二”表明涟水地方当局不愿跟达摩院绑在一起,不愿意协助达摩院演下去。相当于是对达摩院说:你们自己去面对网友们的质疑吧,我们不配合了。“三”,谁借给姜萍借电脑?王闰秋?有没有可能是达摩院?

到此,如果王闰秋知趣,也应该寻台阶下,但他在惯性途中,刹不住;达摩院呢,仍然置若罔闻,对被蒙蔽的群众,仍然冷眼相看,默不作声,要等到最后,才发一个《情况说明》,兀自转身,留下一地鸡毛(这个下面再细究)。

不过,一些愿意接受涟水当局表态的网友,感到无聊,无趣,感到受愚弄,有人有点生气,开始转向,或者退出讨论,舆论稍有降温。不过更多的网民不接受。

7,怀疑者冷静,明白人后撤,“主流媒体”不答应

这时的“主流媒体”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中专女生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热度持续上升,有钦佩,有祝福,关爱与善意令人感动,但表达边界仍需守住,切不可为流量“消费”他人隐私,呵护人才的最好方式是少添些喧嚣,多给些安宁,为她专注学习留出空间。无论未来求学之路如何,无论后边比赛成绩如何,求知中感受科学之美,已足够有价值,把答案交给时间,追随内心,继续前行。

这是一类特殊的言论。要分析这样的言论,以笔者的能力,颇感为难。因为它不在逻辑的轨道上运行。它的话术路径是,首先完全避开事实是非存在,即“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它一鼓作气制作了如下一连串标签:“不关爱”,“不善意”,“表达没有边界”,“‘消费’他人隐私”,“不呵护人才”,“制造喧嚣”,“破坏安宁”,“不给姜萍学习留空间”。

在一百多个字里,给质疑者制作作了8个标签(太密集了)。顶着这八个标签,还会是好人吗?也就是说,只要你试图知道真相,便直接把你扔进了坏人堆。而他自己为什么总是那么正义,那么正确呢?因为他可以拒绝事实,只讲立场。


说到后来,它甚至脖子一伸,两眼一闭,干脆把“未来”也抢占了:“无论未来求学之路如何,无论后边比赛成绩如何,求知中感受科学之美,已足够有价值”。按正常逻辑,无论如何,没有真实性,如何“感受科学之美”?没有真实性,有什么“足够价值”?但是,它不,它“无论如何”,就一口咬定。

此外,这里有一点常识可以提一下:一,数学竞赛习惯上不说“比赛”;二,这里讨论的具体项——数学,不能扯到另一个概念——“科学”上去。细究起来,科学不包含数学,所以是“另一个概念”。它们的区别是,科学靠实证,科学悬案可以“交给时间”;数学用逻辑,用数学方法,可以现场判定,不需要“等待时间”。姜萍这事也是,她能做那些题,就是能做;不能做,就是不能做,达摩院的卷子要现场判分——不能“等待时间”!

他们为什么认定了一个虚假的天才故事就不放手?就不向事实低头?分析这种动机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按照常理,就算他们事先不知道故事是假的,前阶段受了达摩院和王闰秋的蒙蔽,但在已经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为什么还不改初心?如果你没有做更正报道的习惯,你可以默不作声,扭头走开;为什么只站在达摩院和王闰秋一边,为什么把事情转移为立场问题,为什么给质疑者以道德贬斥呢?

尤其是最后再来一剂麻醉药——“把答案交给时间,追随内心,继续前行”——有点厉害。或许他们就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忘记求真的天性,时间会成为最后的背锅侠——多年以来,他们扔了多少“答案”给时间啊。

8,王闰秋为什么;达摩院为什么

假设王闰秋原创了这场闹剧的前半部分(预赛排名出笼以前),他的动力是什么?推测的可能是,作为苏州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卷在一个县级中专教数学,感觉才华无处发挥,他想制造一个新闻,显示自己的才华以改命,前一年他和女朋友都参加了竞赛,成绩不错,但不足以改命,今年再来一把劲暴的。

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王老师及其女朋友(据说也是苏州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也参加过达摩院的数学竞赛),故意把他俩自己的卷子做得比“姜萍的卷子”差一点,这就是为什么姜萍比他俩的名次高的原因。还有可能不只是王老师和他的女朋友的帮助,而是王老师帮助“姜萍”利用了更广泛的网络支持。


【达摩院网站截图】

达摩院设置的预赛规则给了王闰秋式的操作之可能性:预赛是时长48小时的线上答题。虽则同时要求了“禁止与他人讨论、外传赛题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作弊行为”,但既然王闰秋有备而来,规则就给了他充分的时间和“他人讨论、外传赛题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作弊行为”。

达摩院在后来的“情况说明”里确认了王闰秋和姜萍的违规行为,称姜萍在预赛中拿了很高“名次”,是由于“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所致。但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吗?不是。达摩院自己也没有把安当成多么严重的事情,连“作弊入围取消决赛资格”的说法都没有,因为没必要。

预赛只是对报名参与决赛的资格筛选,属于报名程序,没有决定意义。一方面,可以设想,一个理性的人,不会通过作弊的方式,去取得决赛资格,这样做对自己没有意义,另一方面,对达摩院也没意义,只是增加了它决赛阅卷时多看一 分卷子的麻烦,而不会打乱决赛的秩序,不会改变决赛的名次。

这一点,没有谁比达摩院更明白了。它明白它的“赛制”没问题。它把姜萍忽悠成旷世天才被网民揭穿下不来台,才故意说自己的“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被王闰秋、姜萍师生二人利用,于是为了把责任全盘推到王闰秋和姜萍身上,自己反而成了受害方,受了王闰秋和姜萍的蒙蔽。

实际上,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不是达摩院和“主流媒体”的大肆鼓吹,姜萍的预赛名次,本来无所谓。无法解释的是,达摩院明知道自己的预赛成绩依赖报名参赛者的自律,为什么“不加核实”就大力鼓吹“姜萍天才事件”?就制作宣传片《数学天才,中专少女》?你们就不用咨询一下专家团队吗?如果有咨询,姜萍的真实数学能力,如何骗得过数学专家?

这个悖论只有两个解释:一,“姜萍数学天才事件”的剧本是由达摩院全程策划,然后找到王闰秋参演的;二,达摩院发现王闰秋“原创”的故事后,才接过来加戏演下去的。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前面说了,它本身没“价值”,如果不是达摩院和主流媒体接着干的话。所以,无论怎么说,主要责任都在达摩院。所以,达摩院全盘甩锅给王闰秋和姜萍是不公平的。



制作虚假的纪录片,需要精心摆拍,需要处心积虑,不能是一时兴起。当网民指出“姜萍数学天才故事”的漏洞以后,达摩院并不理会,而是悄悄换一种方式,把“天才少女”改作“出格人生”,继续炒作。也就是说,达摩院不愿意放弃初心,选择了硬着头皮继续欺骗下去,否则,便不会有这个事件。

假设“姜萍数学天才事件”只是王闰秋的“恶作剧”,在预赛名次出来的时候,他该怎么办?假如由他来向社会公开这个惊天的“大新闻线索”,人们也会立即去查达摩院的网站,查到预赛是实际上是“开放性”的,便不至于狂热,便会请达摩院出面来证实或证伪。也就是说,如果达摩院不从中作祟,便不会有这个骗局,达摩院什么时候停止祟,闹剧什么时候熄火。

一切主动权,决定权,事发后的走向,均决定于达摩院。而王闰秋,如果没有达摩院接盘,他会玩不转。他一个人要在镜头前把谎话吹圆,可比做达摩院的试卷要难多了,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有达摩院协作,"主流媒体"加持。

顺便说一句,外界不会知道人民日报和央视是主专门向达摩院核实过新闻事实,还是这些大牌宣传机构也跟某些网民一样,捡到封皮就当信,不去核实,或者看看达摩院网站就了事——无论如何,达摩院都涉嫌故意“误导主流媒体”,你说该当何罪吧?

9,姜萍到底参加“决赛”没有?

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决赛,于北京时间2024年6月22日0:00-24:00 举行。参赛选手可以选择在“比赛窗口期”内任意连续的8小时做题,决赛采用“个人闭卷形式”。

决赛分为五个赛道,即五个类型的题目,选手可任选一组题目。网上有人放出消息说,姜萍选择了第五组。题目类型为“应用与计算数学: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最优化方法,数值线性代数,数值分析,机器学习”。

更具体的消息是:“面对各种质疑,姜萍没有退却,也没有跳出来反击,而是不声不响地认真准备,随后在22号的决赛当天,上午9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场。在8小时的严格监控下,参加完了整场考试,然后微笑着走出了考场!”

所谓“8小时的严格监控” ,或“个人闭卷”,我的理解,就是连续8小时网络镜头,我请过修手机的小师傅,他先把监控镜头打开,才开始工作,达摩院的数学决赛,大概是这样的吧?我不知道时间长达“8小时”,如何“严格监控”,吃饭和进洗手间也监控吗?这可能需要高度人工智能。

姜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场”,完了又“微笑着走出了考场”,大概也只能在网络探头之下才能看到。那么,这是达摩院的报道?或许就是王闰秋老师选择的的“8小时”和姜萍是错开的,王老师有条件看到姜萍“进、出”?


【“5F”,有图有真相】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那些题目应该是姜萍不会做的,或者说“完全不会做”的,这跟我们看到姜萍在宣传镜头下摆拍的那聪慧的聪慧的样子没有关系,一个少女的聪慧比起那些题目,是杯水和车薪的关系,完全不管用。

而她初赛就作弊了,在全网关注之下,她和王闰秋应该有点慌张,达摩院也在想下一步怎么办!姜萍有没感到懊恼,不想去参加决赛呢?可是,从以上那些决赛期间释放的消息来看,可能达摩院或者王闰秋,也都打算把戏演下去,把姜萍完美地包装成一个伟大的天才而后收官。除此以外,对于有关方面在决赛阶段释放的烟幕弹,还能做怎样的解释呢?

以前,我以为姜萍参加决赛的颇有现场感的报道是网友编造的,而达摩院以默认签收,直到看到达摩院11月3号的《情况说明》写道,“根据决赛阅卷结果,二人未获奖”,是不是应该确信了呢?我只能说,达摩院需要姜萍去决赛,以证明达摩院此前并不知道姜萍的初赛卷子是作弊得来的!

但是,《情况说明》里的“据调查了解,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之“调查了解”从何而来?不是说达摩院在得知技校女生获初赛第12名,就对姜萍的成绩做了核实吗?在制作纪录片《数学天才,技校女生》之前,和制作过程中,不也应该发现吗?那你们这个“调查了解”是什么时候做的?从“决赛阅卷结果”得来?无论怎么解释,都是忽悠公众,继续坑爹。

10,达摩院的《情况说明》说明了什么?

无论外界吵成什么样子,达摩院就是不作声(当然,宣传姜萍本身就是一种回应),直到五个月以后,才羞羞答答地发表一个《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解读达摩院的“情况说明”是一件令人气馁的事情。简单地说,它就是达摩院最后释放的一个烟幕弹,掩护自己安全撤退。


其中核心一段是这样的:

在本届竞赛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和其指导的学生入围决赛,引发社会关注。根据决赛阅卷结果,二人未获奖。据调查了解,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这也暴露出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这段话的意思是,“责任全在对方”——王闰秋及其学生姜萍;其中只有“这也暴露了竞赛赛制不够不完善,管理不够严格”,似乎在说“自己也有责任”,但是,最后的“责任仍然在对方”——漏洞是我的,你凭什么来钻?

就这样,“情况说明”不仅把自己打扮得毫无责任,反而无辜又委屈,很是受伤的样子。


11,达摩院凭什么“捏住王闰秋”

达摩院完胜而逃。姜萍和王闰秋没有退路。姜萍,大家不忍心谴责她(但她可能需要心理治疗),王闰秋领到来自东家的“处分”,以“通报”的形式昭示天下。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情况通报

据调查了解,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我校教师王某某对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经研究,我校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鼓励师生踏实上进。同时,恳请广大公众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包容和爱护

可以注意一下达摩院和涟水中专各自通报的发布时间。涟水中专,2024年11月03日10:12”,阿里巴巴达摩院,“ 2024年11月03日10:09”,相差3分钟。

这说明达摩院和涟水县教育局是“联动”的,事前有过“良好的沟通”。在达摩院打扫一地鸡毛,企图给闹剧谢幕善后的时候,需要涟水县教育局及涟水中专的“配合”。阿里巴巴何等地位,要不是阿里巴巴达摩院演砸了,涟水中专想攀也攀不上。

但是,此一时也,达摩院居然找到涟水教育局说,求求你们了,你们把王闰秋老师给我按住吧,我们只能让他当背锅侠了,给他一个小小的处分,就是给我们大大的面子,我们准备把全部责任推给他师生俩,因为我们不能认错啊,我们怎么能错呢?这样吧,只要你们答应配合我们,可以提些条件……

涟水教育当局心里想(这里的情节是我杜撰的),我们早就划清界线了(见本文第6段),6月27日就以涟水中专的名义发了声明,你们一意孤行,要硬撑下去,现在你还要来绑上我们……话虽如此,达摩院枉驾屈尊,来求我们,实在也令我们又惊又喜呀。

于是涟水教育局就问,你们说怎么办吧,我们全力配合。达摩院说,情况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不能认错嘛,只能是王闰秋和姜萍的错,你们就处分一下王老师,姜萍就适当照顾,继续雪藏就是了。涟水县教育局表示,这好办,给王老师一个处分嘛,再给他嘴上贴一块不干胶,叫他不再说话,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达摩院说,具体怎么办,那是你们的事,我们的目的只是转移视频,当我们的《情况说明》出来的时候,大家不要老盯住我们的“情况”看,要引导舆论去针对王闰秋。涟水教育局说,OK。

后来的情况,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在杭州,一个在江苏,分别在不同省份,前后相差3分钟诞生的孪生姊妹——达摩院的“甩锅声明”和涟水中专的“处分通报”。

12,没有现代数学经验,就只能上达摩学院和王闰秋的当吗?

最后这一段,是安慰我的网络朋友们的。

记得在最热闹的时候,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学者卷了进来,成为“挺姜派”。我对所有上当的人们表示理解。理由除了上面提到的,诸如“故事编得太好”,达摩院作背书,最高级别的宣传机构加持,如果还有,我觉得要有一点高等数学的经验,在这里会有用,虽然不是必须。

不是说有学习高等数学的经验就不会上王闰秋和达摩院的当,也不是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就一定上他们的当,而是说,高等数学的经验会告诉我们,“姜萍数学天才事件”为真就太奇迹了,数学史上没有诞生过姜萍这样的天才。

第一个硬道理是前面已经说过的,再重申一下:从初中数学到偏微分方程,中间的距离,从一个数学小白开始,可以花一年时间跨过去,对于有一点现代数学经验和常识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常识,就可能“可以想像”,就可能把姜萍想像成数学界的王勃或莫差特。

再说细点,就算你可以两个月读完高中数学,以下呢?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你又用几个月读完?这不是看小说,不可以一目十行,而是每一页都有“问题”,都得思考,还得做练习题。就算人类出现了这样一位天纵之才,可以一目十行地学数学,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格外早慧的人,不可能16岁了技校数学还不及格。

华罗庚是自学出道的天才,拿他和姜萍比较,一句话可以说完:在姜萍技校数学不及格的年龄,华已经自学了很多东西。华罗庚不是像姜萍那样,一夜之间爆出的天才。

再用陶哲轩来对照一下。陶被认为是华裔人士中智商最高的数学家。他在17岁,也就是姜萍现在这么大,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博士去了。这时,他的数学能力,大概和现在的姜萍被达摩院吹嘘的差不多。但是,陶哲轩可是从小没耽搁,7岁自学微积分,不像姜萍,16岁还技校数学不及格,17岁就突然成为另一个陶哲轩。

所以,姜萍的故事是说不圆的。姜萍的神话是公众的想像力帮骗子们“补充出来”的。


【一对师生,两个活宝;一个憨厚,一个可爱】

再从“社会心理学”层面讲,一,以数学为道具欺骗公众的事件,显得比较新鲜,公众没有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过,无警觉;二,“主流媒体”习惯上把科学神话扣在大公司和大机构头上,自工农兵上大学时代以后,很少宣传“民科”;三,民间数学竞赛机构,也是稀罕事物,公益性明显;四,“数学天才”的新闻不是药品广告,没有谋财害命迹象。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公众就容易被带走。

另外,有人说(有点像玩笑),在人的一生中,语言词汇与日俱增,壮年甚至晚年达到顶点,而数学知识从走出校门那天起便与日俱减,连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工作与专业无关,十年后便没法辅导孩子的功课了,最后“退化”到“仅够买菜的水平”。所以,在“姜萍数学天才事件”中被蒙蔽,只要不是专业人士,不算特别丢人。

但是,整体来说,我们作为族群中的一员,都应该为这个事件感到丢脸。数学史上有过错讹而当真的故事,但那是求真过程中的波折,其结果也往往是积极的。如此多方合谋(不谋而合?)构造虚假天才来欺世盗名的事件,从未与闻。而这个事件发生在追求“数学强国”的发轫之时。真可谓南辕北辙。难以想像“数学强国”会发生这样的事件。

这种操行的数学教师和数学竞赛机构,以及这种只管宣传,不管真相,即便真相大白,也不刊登更正启示和道歉声明,反而更使劲地胡扯,以掩盖真相的宣传机构,也跟“数学强国”想去十万八千里。

2024/12/14,12/27.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对文章打分

回顾年度反智事件:阿里提线,木偶姜萍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