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遗踪
禄星
“财神”的原始影踪,可以追溯至先秦两汉的“司禄”。
《周礼·春官》提到祭天时,向司禄献报谷数。东汉郑玄注解说:“司禄,文昌第六星……禄之言谷也,年谷登乃后制禄”。
本次乙巳蛇年正月初五,文昌星将悬挂在北斗七星斜上方
古代的财富收入多以粮食计算。郑玄把“禄”解释为“谷”,还有古音的联系,“禄”“谷”上古音近。古代的俸禄就是粮食。春秋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孔子回答:“奉粟六万”。粟就是小米。司禄作为文献里最早掌管财富的星宿,现在还作为福禄寿三星的一员受到崇拜。
灶神
战国以来,黄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到了汉代,贵金属的货币属性愈发受到重视。这种对黄金的渴望,催生出了新的财富神祗。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于是,原始的家神灶神就逐渐有了祈祷财富的功用。东汉的《风俗通义》里记载,汉宣帝时有阴子方用黄羊祭祀灶神,因而子孙富贵,引发了对灶神的全民崇拜。
“孔方兄”
西晋初年,天下太平,涌现出像石崇、王恺这样的一批超级富豪。社会爱财之风蔚然,有鲁褒作《钱神论》,有鉴于世风“有钱可使鬼推磨”,而把“孔方兄”称为“神物”。也可以看成是最早的“货币拜物教”了。
偏财神
财神崇拜里分正财和偏财。来路不正的偏财崇拜,似乎来源更早一些。财色伤人,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能招致钱财的魔物鬼怪在传说当中也出现得很早。
猫鬼移财
《隋书》当中记载的独孤陀猫鬼案,是以鬼物捞偏财的一桩名案。
独孤陀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异母弟。独孤陀的外祖母家养猫鬼,这种猫鬼能作祟杀人,每杀人后,“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和大臣杨素夫人郑氏,同时染病,医者诊断都中“猫鬼疾”。
隋文帝素知独孤陀家有这种异术,派人审讯。据独孤陀家的婢女徐阿尼招认,独孤陀有一次向妻子要酒,妻子说家里没钱买酒,独孤陀便要求徐阿尼向富有的大臣杨素家施放猫鬼,甚至为了让皇后多赏赐财物给自己,还往皇后本家放猫鬼。案件查结,隋文帝通令天下,有查明养猫鬼杀人移财的,一律流放戍边。不知道所谓“招财猫”,是不是也跟“猫鬼移财”的传说有关。
五神
民间更有名的偏财神,就是宋代以来极为流行的“五通神”。相传“五路财神”之说,就是源自“五通”。但“五通”的真身究竟是什么,说法不一。有说是山精木怪,有说是独脚山魈,有说是五显灵官,甚至有说是佛教“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住智通”这五种神通化身而来的五通仙。
但从《夷坚志》、《聊斋》乃至各路民间传说来看,五通多是一种淫祀邪神。南宋洪迈《夷坚志》中有许多五通神的故事,其所作所为,有接受人牲、淫污民女,还能令人“乍富骤贫”。书中的《独脚五通》一篇,鬼怪的原形就是独脚山魈。明代《道法会元》记载魈鬼能“迷惑妇女、运财宝于空室,能使贫而富,富而贫。”
向五通求财的风俗,至明清苏州达到顶峰。今天初五接财的风俗,在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赐秀童》中就有记载:“正月初五,苏州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吃过了利市饭,方才出门做买卖。”而苏州五通神信仰的中心,就是苏州名胜石湖边的上方山五通祠,因祭祀香火兴盛,上方山和石湖还被称为“肉山酒海”。
关公
清初理学家汤斌主政江南,大力打击江南淫祀,捣毁了上方山五通祠。为移风易俗,倡导以正神取代邪神,改五通祠为主祀忠义的关帝庙。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五通财神的民间信仰一直迤及清末民国。今日的初五接财神、五路财神的观念也跟五通神关系密切,甚至一身正气的武神关羽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求财信仰,最终成为所谓的“武财神”。
行业神
财神信仰的正式起源,一般多以北宋为起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梁录》这两部宋代笔记中记载宋代年俗张贴纸马,按照今天的民间遗风,就是印刷有神像、吉利图案的一种纸版画。《东京梦华录》中有“财门钝驴、回头鹿马”,《梦梁录》中有“财马”,可能就与财神有关。此外,与偏财神相对的正财神中,很多就与唐宋以来的行业神相关。
最早的行业神据说是茶圣陆羽,晚唐以来,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保佑本业的祖师神祗。而最善长求财逐利的商人的行业神,后来就成了财神。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民间所谓的文财神范蠡和中路财神王亥。王亥是商朝的先王,古史中称他服牛乘马,到北方有易氏去经商被害,近代被尊为商人始祖。当然除了古史中模糊的经商经历以外,王亥能成为商业保护神,更重要的是殷商的名号恰好又与“商业”的“商”叠合。虽然实际上两者并没有直接联系。
陆羽画像 清乾隆年间《历代名臣像解》
与之相关的,被纣王剜心的王子比干成为文财神,大部分原因也是托了商朝名号的福。
比干画像
文财神中,还有范蠡和端木赐,这两位都是春秋时坐致巨富的大商人,上了司马迁《货殖列传》财富榜单了,再加上一为智者,一为儒宗,背景清白,被选中当行业保护神再合适不过了。
范蠡画像
五路财神中还有后周世宗柴荣。柴王爷入选,也与推广繁荣商业有关。中国古代的都城在汉唐之间都实行里坊制,百姓聚居在里坊墙内,出入坊门还有宵禁。唐代长安繁华如锦,商业贸易都被集中在东西坊市之间。直到后周世宗柴荣经营汴梁城时,因地制宜,随民之便,不再划定里坊,改变了都市商业发展的格局,从而奠定了《清明上河图》里沿街商铺鳞次栉比的繁荣景象。他受商人之尊崇,也是名至实归。
周世忠图片
正财神赵公明
最为人熟知的财神,就是骑黑虎、执铁鞭的武财神赵公明。小说《封神演义》的推广对普及赵公明的财神形象功不可没。不过《封神》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财神的名号,姜子牙给赵公明的封号是“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主管“迎祥纳福,追逃捕亡”。但是赵公明手下的四位正神的名号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利市,明显都跟财富有关。
然而这位尊神最早出现在《搜神记》、《真诰》这些东晋南北朝文献中时,却是以为害人间的瘟疠之神的面目登场的。直到元明的《三教搜神大全》,这位已经获封“正一玄坛元帅”的赵元帅,部下还有六毒大神、五方猖兵,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的神威,可说是与最早的神格一脉相承。不过除此以外的诸多神功里,也包括了“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厉鬼是怎么变做财神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要追溯到域外。
儒家传统耻言利,但中国文化广纳博收,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为吸引信众,对满足求财的民间愿望就不太遮遮掩掩。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不空羂索咒心经》说“专心诵此大神咒心,乃至七遍,不杂异语,当知是人现世定得二十种胜利。……六者多获财宝,随意受用;七者所得财宝,王贼水火,不能侵损。”又如唐代菩提流志译的《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若有国王、王子、妃后、公主,及诸宰辅并凡庶等,能书写此咒安于宅中,其家即得大富贵,饶财常富。”
佛教中最著名的求财满愿之神,当属北方天王毗沙门天。唐代不空翻译的《毗沙门天王经》里说到有行者念诵真言向毗沙门天祷告,求天王“受与我财宝”。毗沙门天之所以有这种能力,源自于其印度神话的原型——财神俱毗罗。
古印度财神俱毗罗像多持一吐宝鼠,后来毗沙门天的佛教图像中也有继承,再后来还演变成《西游记》里托塔天王的义女金鼻子白毛老鼠精和《封神演义》里魔礼寿的花狐貂。
毗沙门天作为财神的信仰多出现在密教经典中。武宗灭法后,唐密式微。但俱毗罗和毗沙门天的财神信仰在藏密当中开枝散叶,生出了黄、红、白、黑、绿五色瞻巴拉财神。而五色财神中,又以黑财神“藏拉那波”最为人称道灵验。其原因恐怕是黑财神之形象与另一神通广大的神佛“大黑天”类似,从而形成了“叠加buff”。
而赵公明从瘟神变为财神之关键,也可能是由形象接近造成的。北宋宋真宗模仿李唐尊老子李耳为先祖,给自家臆想出一个名叫“赵玄朗”的祖先来。赵玄朗之名于史无稽,后来逐渐与神仙中姓赵的比较有名的赵公明结合。“玄”就是黑色,所以到《三教搜神大全》里赵公明的形象就明确为“面色黑而胡须”,并且还说明这是“北炁”之象。五行之中,北方属水,应黑色,四神中的北方神兽叫“玄武”。而这种传统五行的对应关系,受到三教混杂的影响,与北方毗沙门天天王、黑财神、大黑天或许就挂上关系。特别可注意的是,大黑天在藏传佛教中,常常取代黑财神,成为一身兼治病和求财的双重护法,也与《三教搜神大全》里赵元帅“保病禳灾”与“买卖求财”的两种神格相应。
大黑天像
赵公元帅的财神神格难以在更早期的本土文献里找到确证,其外来文化交流影响之可能也不可尽除。甚至五路财神之形成,也不能排除与藏密五色瞻巴拉有关的可能。在云南民族地区,赵玄坛与大黑天摩诃伽罗合体,成为土主赵伽罗。更是财神有外来文化接触的一个旁证。
“擦边”财神
民间传说的财神来源五花八门,除上数各路以外,还有一类纯属“擦边”而来。只是由于其形象或职司略与钱财相关,民间秉着宁可拜错、不可错过的精神也把他们一股脑儿收罗进了财神的编制队伍。
李诡祖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财神李诡祖,也就是最常见的一身文官打扮抱着金元宝的那位财神。
李诡祖原来出现在《三教搜神大全》里被称为“增福相公”。据记载,原是魏文帝(一说北魏孝文帝)时的官吏,白日在相府断阳间事,晚上还管阴曹的冤案,此外还有这位神仙还打着一份莫名其妙的工:主管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衣饮禄料”,以及全体在世居民每年“分定合有衣食之禄”。说白了,他有点像是企业后勤部门发福利的,根据每个人的 KPI 再定量发放。因为手里攥着福利,还管考核,这位“增福相公”就转岗财神了。
刘海
民间财神中的“刘海”也是一位“擦边”财神。刘海这位神仙,原名叫“刘海蟾”,是五代时的一名道士,后来被尊为全真教五祖之一。刘海蟾的名字,后来讹传为刘海,而多出来的“蟾”字就衍生出“刘海戏金蟾”的传说。盖因蟾蜍在有些方言中被称为“癞宝”、“癞疙宝”,所以就有“吐宝金蟾”的说法。再结合刘海蟾的形象,就生出了“刘海戏金蟾,一步一吐钱”的说法。民间造像中,刘海就拿着一串金钱逗引金蟾。有如此好的寓意,不把他发展进财神队伍就可惜了。
明代宫廷画家刘俊所作《刘海戏蟾图》
和合二仙
刘海成为财神之后,由寒山、拾得两位高僧演化来的“和合二仙”也擦边成了财神。只因寒山拾得的画像一般都做头陀状,留齐眉乱发,正好跟由神仙刘海的名字而来的前发“刘海”一致。看来留刘海,是有财运的。再加上商人讲究“和气生财”,和合二仙就这么擦着刘海的边成了财神。
结语
财神起于近古,是随着货币经济、商品经济的繁盛,逐渐占据民间信仰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民间信仰的来源庞杂,历史上又不受到知识阶层的重视,以至于考索民间神祗的来源难免会陷入“文献不足征”的困境。不过,立足于大众文化来说,考索来源并不是人们对财神最核心的期许,为节庆增添气氛,寄托美好的生活理想,才是这些民间诸神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吧。
祝大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大的财富。
策划制作
作者丨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审核丨生膨菲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副研究员
策划丨何通
责编丨何通
审校丨徐来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