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坎,中国跨境电商迟早得面对

2025年02月10日 09:18 次阅读 稿源:观察者网 条评论

2月1日,特朗普挥下重锤,宣布自4日起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豁免”(De Minimis)条款。这项政策曾是Temu、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绿色通道”,据估计,这些公司通过该渠道向美国运送的包裹总额就达460亿美元。短短几天内,形势急剧变化。

2月4日,美国邮政署(USPS)一度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包裹,又在不到12小时内予以恢复,并表示将与海关合作,确保新关税政策的实施。

2月7日,白宫跟进回应称,特朗普政府暂时恢复了“小额豁免”条款,以便美国商务部有准备时间让该命令可行。

政策朝令夕改,但背后释出的强硬信号是确定的。


美国邮政即时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包裹。 美联社

事实上同一时间,特朗普政府传出更严厉的打击信号——Temu和Shein据报或被列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的所谓“强迫劳动”名单。一旦成真,这些平台的商品将面临更严厉的进口限制。

“免税红利”戛然而止、关税壁垒加高,以及监管的不确定性,正在冲击中国跨境电商的全球竞争力。面对政策收紧趋势,风暴中的跨境电商该如何破局?

早有征兆:“小额豁免”何以成为众矢之的?

特朗普取消中国商品的“小额豁免”政策,看似突如其来,实则早有征兆。美国政界长期对“小额豁免”规则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中国跨境电商如Temu和Shein快速崛起的背景下,该豁免政策成为电商平台撬动美国市场的重要支点。

小额豁免条款,即1930年关税法第321条,最初旨在允许美国游客将海外购买的商品免税运往美国。2016年随着《贸易便捷与贸易促进法》(TFTEA)的颁布,免税门槛从200美元提高至800美元。但是伴随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该豁免条款成为Temu、Shein等平台向美国输送商品的主要手段。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至2023年,受小额豁免影响的中国出口额从53亿美元飙升至660亿美元。然而在中国电商出海生意愈加红火之际,美国政界对该规则的批评声浪持续升温。

2022年,民主党众议员布鲁梅瑙尔提出的《进口安全与公平法案》,主张限制部分国家利用豁免规则向美国出口大量低价商品。虽然该法案被搁置,但是美国国会对于小额豁免质疑并未减弱。次年,时任佛罗里达州参议员的鲁比奥联合其他议员再次提出法案,要求取消中俄商品的免税资格。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下属“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和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相继发布报告,将矛头直指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Shein,指责其“钻空子”避开关税和海关检查。

2024年,美国的立法和行政动作都有所升温。众议院筹款委员会4月批准《结束中国滥用“小额豁免”规则法案》,拔高了中国商品适用豁免规则的门槛;国土安全部同步宣布加强对小额豁免包裹的审查;拜登9月在情况说明书中提前预告,将采取措施遏制过度使用和滥用“小额豁免”的条款。在离任前最后时刻,拜登则公布一项拟议规则,将受特定贸易和国家安全行动约束的低价值商品排除在“小额豁免”的适用条件外。

政策推进的步伐在特朗普上任后骤然加快。他在上任首日公布的“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备忘录中便要求评估“小额豁免”规则下的关税收入损失以及进口假冒产品和芬太尼等违禁药品的风险;2月1日更是火速祭出“取消中国商品小额豁免权”的行政令。

通常,按照传统的联邦规则指定程序,修改政策会留出几个月的时间调整供应链运营以适应任何潜在变化。但特朗普的这套“休克疗法”显然令各方措手不及。《联合早报》指出,美国邮政的朝令夕改,或许就是因为当局对于实施禁令尚未做好准备,低估了这么做对于正常包裹往来造成的巨大影响。不少海关和快递公司在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面前陷入混乱,难以应对这一变动带来的巨大冲击。一些出口商也表示,他们已停止接收和发送订单,等待相关变化的明朗。

“鲶鱼效应”再现:中国跨境电商如何重塑美国市场格局?

美国政界围绕“小额豁免”的辩论,恰恰反映了中国电商在美国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2024年苹果应用商店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已连续两年蝉联美国下载量榜首。这一现象背后,是以Temu和Shein为代表的中国电商平台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对以亚马逊主导的美国电商体系形成结构性冲击,推动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temu包裹

Shein于2017年在美国推出,凭借其快速更新的时尚趋势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获得了大量追求时尚但预算有限的年轻消费者的青睐。通过与谷歌和Facebook等合作,大力投入广告进行市场扩展,现估值高达660亿美元。Temu则在2022年亮相美国市场,迅速通过数十亿的营销支出打入市场,特别是在超级碗期间播放的“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电视广告,进一步提高了品牌曝光度。

以这两家平台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商业模式。Temu和Shein均凭借“工厂直销+极简流通”的方式,省去了“众多中间商及其相关成本”,铸就起强大的成本壁垒。Temu采用全托管模式,商家仅需支付平台佣金,平台则承担物流和营销费用。Shein则通过灵活的供应链管理,降低了商品的仓储和物流的成本,使得商品定价大幅低于传统电商平台。

因此,即便是采用耗时更长的跨境直邮,依然能够吸引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而“小额豁免”政策的实施,配合中国工厂直发模式,帮助平台降低了运营成本,并进一步巩固其独特的价格优势。根据美国众议院中国委员会2023年的报告,两家平台利用“小额豁免”政策,占据全美每日跨境包裹量的30%以上。

根据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公司Marketplace Pulse的报告,Temu的崛起正在改变美国消费者对中国直销产品的期待。虽然亚马逊长期依靠便捷的购物体验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取得市场主导地位,但Temu证明了消费者愿意接受较长的送货时间,以换取更低的价格。这对亚马逊构成了严峻挑战,迫使其在去年11月推出了“Amazon Haul”服务,试图模仿Temu模式,专注于将低价时装、家居用品及其他产品从中国直接发货给客户,形成与Temu的竞争。


Amazon haul 视频截图

特朗普政府决定取消中国商品的“小额豁免”政策,不仅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构成直接冲击,也会对美国本土电商平台的战略布局产生影响。但在政策波动下,Temu和Shein凭借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以及价格优势,依然能够在美国电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推动行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革。

红利退场:危机与机遇并存

特朗普此举一方面是认为该条款导致美国损失关税收入,另一方面是出于遏制芬太尼流入美国的目的。有分析指出,该政策对打击芬太尼走私的实际效果有限,更像是作为一种“要价手段”来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尽管如此,经过国会的漫长铺垫和两任总统的行政令接力,“小额豁免”政策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是考虑到这一变动由总统行政令直接下达,并援引美国《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案》(IEEPA)在一定期限内管理进口贸易,加剧了这一进程的复杂性。值得注意的是,“小额豁免”规则属于1930年关税法,要全面取消这一条款,仍然需要国会通过立法采取行动。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恐怕只是短期内的政策调整,相关细则的出台可能会姗姗来迟,目前海关执行层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其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因此,这一举措并不意味着政策的最终定局,更多是为未来的重新谈判和框架调整铺路。

其实,早在拜登任期内,改革方向逐渐显现,包括提高门槛、将类似受301条款关税约束的低价值商品排除在外,以及加强信息收集要求,提高对最低限度货物运输的可视性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理解后续政策的可能走向提供线索,预示着未来跨境电商领域的政策可能会经历更加严格的调整和改革。

此外,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不止于“小额豁免”。路透社援引Semafor报道称,美政府可能会将Shein和Temu纳入国土安全部下的“强迫劳动”名单。这份强迫劳动名单由美国国会通过的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确定。一旦被列入这一名单,这些公司就有可能面临产品无法出口美国的严重后果。


截图自Semafor

Temu和Shein的危机也不仅仅局限在美国。2月5日,欧盟宣布将加强对Temu和Shein等电商平台直邮商品的海关检查,寻求征收包裹处理费、取消价值低于150欧元包裹的免税政策等措施。次日,欧盟又根据《数字服务法案》(DSA)要求Shein必须在2月27日前提供非法产品风险及其推荐系统和用户数据保护等信息,而从去年10月开始的针对Temu的调查也仍在进行中。


欧盟将加强对来自temu和shein等网站的廉价商品的检查截图自路透

可见,中国跨境电商平台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小额豁免”政策的取消,还包括美国和欧盟对中国跨境电商监管的不断加码。眼前“小额豁免”红利终结的困局,则是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有观点表示,即使增加关税,这些平台依然具备价格优势,但平台面临的挑战要复杂得多。

最首要的变化便是成本。随着美国加征关税和取消小额免税豁免,从中国发往美国的低价值包裹的关税税率将明显提高。此外,各家物流服务商纷纷调价,物流成本显著提升——或是对货物加收20元/票的报关手续费、预收30%关税保证金,或是按包裹申报价值的35%收取综合关税。尽管目前的政策尚不明晰,但未来物流公司、卖家和平台之间可能需要引入新的机制以明确分担物流成本。

其次,清关模式根据行政令要求发生了改变。此前配合800美元小额豁免,这类低价商品普遍采用T86(Entry Type 86)的“非正式清关”方式快速进入美国。免税政策的取消,使得低货值包裹需转为正式报关提交详细单据。额外的文件填报和合规要求,不仅将增加美国海关的负担,也对中国电商平台的经营策略构成挑战。

最后,由于清关流程更加复杂、时效延长等因素,服务的难度和成本将有所上升,平台可能面临消费者流失的风险。取消小额免税政策可能不会导致 Shein 等平台的低价商品大幅上涨,但根据《纽约时报》引用的研究,这一政策变化预计将给美国消费者带来110亿至130亿美元的损失,尤其对贫困和少数族裔家庭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

当然,Shein和Temu面对此次看似突如其来的行政令也并非毫无准备。由于拜登政府时期就有关于小额豁免政策收紧的迹象,两家平台便已着手减少对这一规则的依赖。

Temu在过去一年积极探索半托管预先备货、本土卖家等新模式,允许在美国拥有仓库的卖家自行处理订单履行和物流。此举使得平台在美国本地仓储的商品得到更多推广,这些商品标有绿色“本地”标志,并出现在搜索结果和列表页面上。Marketplace Pulse估计,Temu目前在美国约20%的销售额都是由当地卖家发货。此外,Temu还增加了海运货物的比例,从而减少“小额豁免”门槛下的进口量。

与Temu的转型策略相比,Shein虽然在全球供应链方面仍高度依赖空运,但也加大了在美国的本地化布局。自2022年起,Shein已在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地设立了多个仓储配送中心;并于2024年在西雅图开设了供应链中心,作为其美国配送和物流业务的枢纽。通过这种方式,Shein进一步推动了其在美国市场的拓展,并致力于缩短消费者的交货时间。同时,它也正在探索供应链多元化,逐步增加来自巴西和土耳其等国家的供应商,以应对新关税和法规带来的挑战。


Shein在美国建立了仓储中心

尽管短期内“小额豁免”政策的收紧会对两家平台产生实际影响,特别是在物流和关税方面,但考虑到中国在全球电子商务和供应链领域的强大竞争力,Shein和Temu有望能快速适应并解决问题。

这一政策变动本身也可能带来跨境电商平台出海模式的新一轮更迭,无核心优势的铺货型卖家和低利润卖家可能加速退出市场。过去依赖“小额豁免”的卖家将遭遇成本上涨的压力,利润空间受到压缩,且转向海外仓储的成本与风险也会增加。随着这些低竞争力卖家的逐步退出,跨境电商行平台将从“小包直邮”的全托管模式向“大宗海运+本土化运营”半托管模式转型。

中国跨境电商的扬帆破浪之路,本质上是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创新实践。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2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所指出的,“跨境电商直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到货快、节省费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Temu和Shein的成功并非政策套利的结果,而是源于它们灵活的制造模式,这一模式才是它们出海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一国的贸易政策如何调整,跨境电商本身所具有优势和特点并没有消失,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因此,虽然眼下面临挑战,但跨境电商的出海趋势不会改变,它们将在不断变化的浪潮中前行与调整,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对文章打分

这道坎,中国跨境电商迟早得面对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