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再次"薅技术":美国法国谁会给印度核电梦"打钱"?

2025年02月14日 15:54 次阅读 稿源:网易科技 条评论

2月14日消息,圣保尔-勒杜朗斯(Saint-Paul-lez-Durance)是法国南部一座人口只有千人左右的小镇,拥有一座风景如画的15世纪城堡和几家商铺。然而,这座小镇的古雅风情并不是印度总理莫迪本周造访的唯一原因。圣保尔-勒杜朗斯也是世界顶尖核能研究中心卡达拉什(Cadarache)的所在地。

莫迪此次“核能之旅”正值本月早些时候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从印度联邦预算中拨出23亿美元,用于推动印度核能发电。

印度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举措旨在提升国内核能能力,促进私营部门参与,并加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先进核能技术的部署。”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发电量低于300兆瓦(MW),业界普遍认为其能够解决核能产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业内人士表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在其他地方制造模块,并在现场组装,这将大幅缩短建设周期并降低成本,从而避免核电项目常见的成本超支和工期延误等问题。

事实上,印度政府表示将在10年内利用这笔资金建造5座模块化反应堆,帮助实现2047年达到100吉瓦(GW)核能装机容量的自设目标。目前核能约占印度总装机容量的3%,印度计划到2031年将核能发电量从6.7吉瓦(GW)增加到22.4吉瓦(GW)。

虽然目标不小,但面临的挑战却尤为严峻,甚至让人觉得几乎无法实现。例如,国际能源署(IEA)、投资银行伯恩斯坦和加拿大皇家银行都认为,印度的核能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即便中国在基建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也花了约15年时间才建成第一座模块化反应堆玲龙一号。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印度能缩短这个时间周期,必定会让人感到“惊讶”。

“这一目标绝对值得印度全身心投入,但从股市分析师的角度来看,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太远的路要走……”伯恩斯坦分析师尼基尔·尼甘尼亚(Nikhil Nigania)表示。“2033年印度能建成一座国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可能性都很小,更不要说印度计划要建5座。”

原子讼争

印度或许刚迈出第一步就绊倒了。

根据《核损害民事责任法》(CLND Act),招标建造一座220兆瓦(MW)巴拉特(Bharat)小型反应堆将把建设核电站的所有财务风险推给了私营企业,而国有电力公司NPCIL则保留了许多利益,包括对核电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核损害民事责任法》还规定,所有公司及其供应商必须为印度发生的任何核事故负责。一些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条款成了私营部门的制度性桎梏。他们表示,如果没有这项法律,世界上最大核电厂可能早就在印度投入建设了。

法国国有核电巨头法国电力公司(EDF)在法国和英国运营着60多座核电站。公司于2021年提交了建造6座反应堆的计划,预计能为印度提供9.6吉瓦(GW)的无碳能源。然而,今年早些时候EDF表示,由于《核损害民事责任法》的存在,项目无法推进。

EDF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债券招股说明书中表示:“除了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等国家风险之外,还必须满足与印度核责任范围相关的条件,并且必须在签署最终合同之前敲定项目融资计划。”

与此同时,美国核能巨头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也提出建造6座1200兆瓦(MW)的AP1000反应堆,这种反应堆技术十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和美国已通过严格测试并完成商业化验证。然而,西屋电气计划提出后再没有任何进展。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在2023年表示:“因为缺乏事故发生时承担有限责任的持久保证,作为大功率核电站供应商的西屋电气对向印度出售产品仍持谨慎态度。”

这些顾虑并未被忽视。印度政府表示,计划修改现行法律,修订现行阻碍EDF等企业进入核能领域的法律条款。

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表示:“为了与私营部门积极合作,将修订《原子能法》和《核损害民事责任法》。”

然而,对印度来说,修订法律只是迈向核能目标的第一步,印度还需要取得更大进展。

征地难题

另一个阻碍核反应堆机组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寻找合适的土地。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难等核能事故的阴霾常常被印度当地人作为抗议理由,反对在自家后院建设核电厂。

例如,位于哈里亚纳邦的1.4吉瓦(GW)戈拉克布尔核电厂早在2014年就已经奠基,但预计要到18年后的2032年才会开始发电。

但印度也在吸取教训。

由于土地征用和从各方利益相关者获取一众批准手续是最为耗时的环节,目前处于规划阶段的新建核电厂计划部署有6个巨型反应堆组成的集群。

印度现有大多数核电厂设置较为分散,每个核电厂通常只有2到4个反应堆,单个反应堆的发电量不足1吉瓦(GW)。目前,印度政府正在建设的反应堆约为6.5吉瓦(GW),都是对现有核电厂的扩建,所需审批手续较少。

当下如此漫长的建设周期并非固定不变。过去,印度曾通过复制已有的核电技术,可以在五年内建成反应堆。

私营公司

现在私营企业参与的核电项目,主要都是做反应堆的非核心部分,它们也在不断提高建设效率。

例如,本月早些时候,工程公司拉森与图布罗(Larsen & Toubro)提前交付预计将安装在卡纳塔克邦南部凯加核电厂的蒸汽发生器。

L&T重型工程高级执行副总裁安尼尔·V·帕拉布(Anil V Parab)在一份声明中表示:“L&T承诺每年交付6到8台700兆瓦(MW)的蒸汽发生器,并为220兆瓦(MW)的巴拉特小反应堆(BSR)项目落地提供支持,确保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

分析人士表示,缩短建设周期、增加目标实现可能性的一种方式是与EDF等外国企业合作,借助其技术优势。

俄罗斯为印度绝大多数核电厂提供了基础技术,而法国和美国则在运营核能反应堆群方面有着领先地位。

莫迪本周访问法国和美国时,若将核能问题提上日程,是否会让人感到意外?

对文章打分

莫迪再次"薅技术":美国法国谁会给印度核电梦"打钱"?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