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进军外卖,可谓是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内影响力最大的一件事。但对于“京东究竟会在外卖上投入多少资金”这件事情上,行业内却未有定论。但是关于京东和美团的热搜一直不断,“被美团高管暗贬,刘强东回应了”“美团闪购疑似嘲讽京东”“京东外卖崩了”等多条新闻冲上热搜。
在电商平台普遍面临用户增长见顶、获客成本飙升的当下,这个2万亿元外卖市场,美团和京东谁能“持久”到最后?
01
亮剑
4月12日上午 ,针对近期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评论称,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同时表示某些公司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剑有所指!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定位为24小时服务的购物平台,主打“30分钟送达”。其宣传视频中对传统电商配送的对比,出现“你的东东再等等”标语,配图与京东App标识中的狗形象高度相似,被外界解读为“内涵”京东。
同一天,京东黑板报发文“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计划新增超5万名全职外卖员,全额承担五险一金费用;京东品质外卖日订单量突破500万单,GMV超越“幽灵外卖”千万单量;京东自营秒送“快于30分钟”。
这场攻防战背后,是双方对于即时零售迈入“全品类即时化”的共识:当配送时效压缩至半小时级别,商品品类丰富度与供应链稳定性成为新战场,即时零售除了比配送速度,关键还得看商家数量、商品品类以及品控。
02
京东为何入局外卖业务?
首先要确定一个事情,京东外卖的推出绝非偶然。
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当数据逼近天花板,电商增速放缓、用户增长见顶的背景下,作为电商平台流量焦虑如何释放?京东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也必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那就是本地生活了。
2015年,平台推出“京东到家”,把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作为核心服务内容。2016年,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
2017年4月,京东自营超市七鲜正式成立。
2024年3月,京东APP首页上线全新“秒送”频道。
2025年2月,正式上线京东外卖。
但是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不同,京东外卖并非独立APP,而是嵌入在京东APP内。(京东APP首页—秒送—品质外卖)
为什么京东外卖不做独立APP?
后厂村认为:首先对于京东本身而言,外卖不仅是现象级流量入口,更是撬动全品类即时零售的杠杆。其次高频外卖服务有助于提升京东APP日活/月活,也可以将流量延伸至生鲜、日用百货、3C等京东优势品类,反哺主站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
只能说,这如意算盘打的是真好。
03
京东外卖真的让美团坐不住了吗?
虽然外卖是美团发家的阵地,但外卖并非美团的全部领地,吃、喝、玩、乐,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美团无不涉及,2024年,美团年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闪电仓的数量于2024年达到3万个,750万骑手。
据筷玩思维报道,美团闪购多品类订单超过京东全站,去年酒类订单达到京东全站近2倍,成人用品订单达京东全站近4倍,3C家电订单接近京东全站一半。
似乎电商战火已经烧到京东大本营了。
而在外卖平台市场占有率上看,据交银国际证券的研报,2024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占比为65%,而饿了么占比为33%,其他平台合计占有率仅为2%。其中饿了么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活跃商家数量达到了420万。
如果说京东外卖让美团坐不住了,还不如说,美团让京东坐不住了。
京东2024年财报,营收1.16万亿,净利润413.59亿,同比增长71%,截止4月19日,京东港股市值:4041亿港元;
美团2024年财报,营收3376亿,净利润358.07亿,同比增长158%,截止4月19日,美团港股市值:8340亿港元;
拼多多2024年财报,营收3938亿,净利润1124亿,同比增长87%,美股市值1301亿美元。
这组数据的对比,就可以想象,京东在电商平台领域的日子并不好过,在面对拼多多,淘宝、抖音商城、快手电商、小红书的多层“夹心”,流量的增长成为京东最重要的事情。
京东高调上线外卖,寻找流量的突破口,同时借助骑手社保、百亿补贴、品质外卖、免佣金和低抽成等话题对美团形成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截止4月15日京东外卖日单量已突破500万单,虽然京东外卖规模尚小,但其掀起的舆论声势,对外卖行业造成巨大震动。
还想问一句,作为“老二”的饿了么何时亮剑?
04
论“持久战”
补贴难换用户忠诚,供应链与心智成决胜关键。
京东在喊出了外卖百亿补贴的口号,并且刘强东总对京东外卖设定的5%净利润率目标的时候,京东在外卖领域作为后来者,如何能站稳脚跟。
必须要说的是,外卖江湖早已不是靠资本补贴就能改写规则的草莽时代,尽管短期内吸引了价格敏感型用户,但行业普遍认为,即时零售的胜负关键在于长期投入能力与用户心智占领。
从用户角度来看,外卖市场中价格敏感型用户占比较大,他们对价格的变化十分敏感。当补贴停止后,用户在京东外卖平台上点餐的成本增加,而其他平台可能仍有补贴或优惠活动,这就使得用户纷纷流向其他平台。
从商业角度来看,美团以外卖为核心,逐步拓展至酒店、旅行、打车、门票、线上超市、本地生活服务等业务,用高频的外卖带动低频的酒旅。而作为低频的电商购物带动高频的外卖,则不太符合商业规律。
回归到最初的问题,论持久战,京东究竟会在外卖上投入多少资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4月14日,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在“2025中国餐饮连锁峰会”上宣布,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
美团已经表明了决心,后面就看京东的决心了。
从用户白嫖的角度来说,真心希望双方能打起来,如同当年的滴滴和Uber一样,烧钱如同烧纸,造福牛马。
05
总结
互联网从不讲究先来后到,大厂业务互为攻守早就不是新鲜事,你来我往贴身肉搏都再正常不过。无论未来京东外卖能切走美团多少蛋糕,美团闪购能挖走京东即时零售多少墙角,至少在现阶段的气势上,双方都不想输,也不能输。
参考资料:
《京东冲进外卖市场,一块早有布局的“拼图”》-上观新闻
《京东做外卖,是被美团闪购逼急了》-筷玩思维
《美团,慌了》-新浪财经
《京东外卖的“三板斧”能打多久》-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