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中的外贸厂商:准备两年不赚钱 但大限来临前狠赚了一把

2025年04月24日 19:56 次阅读 稿源:字母榜 条评论

陈立站在自己经营了十年的纽约港仓库前,看着最后一辆货车驶离。这座曾堆满中国进口玩具和美妆产品的仓库,因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4月份变得空空荡荡。三个月前,美区的仓库租金居高不下,工厂老板们争相囤货以应对关税窗口期的波动。

但如今,随着关税政策持续高压,进口商们要么清仓退场,要么转向墨西哥、东南亚的替代供应链,“关税成了‘移动靶’,没人敢赌了。”陈立苦笑道。

86年生人的陈立是广州人,在广州和美国本地都拥有着自己的工厂,他曾是这场“关税游击战”的受益者——保税仓允许进口商延迟缴税,甚至分批提货以分摊成本,从eBay到TikTok,巅峰时期他曾经一个星期就卖掉了整个仓库的货。但如今,陈立选择了割肉退仓,“仓库彻底退掉了。”

在东莞的一家玩具厂里,45岁的林振强生产线赶完了最后一批工期后宣布暂停。作为一名福建人,他已经在广东待了20年,拥有3座工厂。去年此时,这里还日夜赶工着发往美国的毛绒玩具,如今订单量锐减30%,临近五一,林振强给20多名工人放了两个星期的长假。美国客户的一句“等等看”,让林振强颇为沮丧。

林振强的自救始于两年前。2022年,他跟随客户建议将部分产能迁往越南,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对美出口优势。但2025年4月,特朗普突然对越南加征46%的关税,政策仅一周后又暂缓,如同“过山车”般的变动让他损失了40个集装箱的定金。

转战墨西哥呢?当地中企早已人满为患,同时特朗普2月对墨加征25%关税的行政令,让成本飙升的传言四起。最重要的是,“墨西哥太乱了,转运货物丢失的可能性非常大,不是当地找好委托人就能做的。”

在林振强所在的微信群里,最近最多的消息就是清仓甩货盘,“先做好这两年不赚钱的准备,把厂子维持住就好。”

截至发稿前,美国突然传来白宫考虑大幅削减对华关税的消息,“关税可能被削减一半以上,但绝不会被降为零。”

但物流商们早已决定在4月25日起对美国方向的物流专线调价,“部分物流商的价格表,普通渠道1kg加价了10元,操作费有70多元,精品服装的物流价涨到了157元,”陈立表示,广州的服装受影响不小。


关税下贴满转让工厂广告的广州番禺街头(字母榜拍摄)

这些都将在美东时间5月2日落地航班取消T86清关模式和800美元以下免税后生效,对于林振强们来说,如今能做的只有收拾心情,等待5月2日关税的靴子彻底落下来。

A

2025年4月中旬的一天,林振强蹲在东莞工厂的卸货区,往年工厂的五轴数控机床正加班加点赶工,如今他先给工人们放了个小长假。

正逢广交会举办,往年林振强的不少美国客户都会专程来看看。而今年,他们都只是线上和林振强打了个招呼,三个月前,因美国对华关税飙升至125%,美国客户暂停了380万美元的订单。

林振强唯一庆幸的是及早停工,上一批货都已经到了美区仓库。他的朋友和他一样做美国市场,却因为客户临时取消订单,留下17个未付尾款的集装箱在洛杉矶港漂了两个月,物流公司追讨的滞港费和违约金高达百万元。

林振强仓库里堆积的模具还有不少2022年为越南新厂准备的玩具注塑模。虽然主做美区,但林振强早已尝试过去越南转运的路子。“越南人工便宜,但是原料、模具还都得国内采买了转运过去。”关键的是,从国内到越南组装加工,再转运到美国,就可以成为“Made In 越南”。

林振强早早就为美国关税准备了出路。不过,4 月 15 日,美国海关宣布启用全新的原产地核查系统,商家要提交原材料采购发票,证明原材料的采购来源和成本,“只要原材料供应链在中国,标打上一个Made In越南也没有用处。”

林振强在美国的朋友告诉他,美国海关开出了20万美金年薪的高价招了很多懂中文的海关专员,专门查国内出口到美国的货值。越南的路走不通了。

林振强在过去一个月重点考察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厂,他希望从彼时还没同步涨关税的美区临近国家里找一个转运点。在找转运点的事情上,林振强的美国客户或许更积极。

从林振强手里批量拿货,成本2美元的东西,重新组合贴标可以卖出20美元的价格,对于客户来说,失去林振强的供货,下一步就是公司倒闭。“大不了就买艘船,停在墨西哥的港口,走海运的路子。”林振强的美国客户对他说。

不过,考察了墨西哥市场后,林振强没得到好消息。

“把货物运到墨西哥当地销售和转运,是两条路子。”对林振强们来说,在墨西哥当地销售并不难,只需要在当地找一个信得过的本地人入股分红,但涉及到转运,不仅是仓库价格翻了一倍,还因为墨西哥的混乱,极易导致货品丢失,“可能货今天看还在,明天要运的时候就没了,问仓库守卫就是不知道。”

在墨西哥,监守自盗并不少见,丢货、少货更是常态。对林振强来说,这些都是额外的风险,让人头疼。

在越南、加拿大、墨西哥辗转,林振强如候鸟一般迁徙,但最终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应忙碌的广州工厂空空荡荡(字母榜拍摄)

大西洋另一端的陈立同样在夹缝中挣扎。

陈立在10年前就到了美国,作为美国籍的工厂老板,陈立习惯了“拥抱变化”。

过去几年,他早已从eBay的供应商转向TikTok等新渠道。在TEMU、SHEIN等平台的冲击下,陈立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成为了这些平台的本土店铺。过去的积累,让陈立在美中租了一个200平的仓库,他在TikTok上的视频破过百万播放量,在TEMU上曾经一个星期就把仓库里的滞销品全部清空。

不过,在关税冲击下,陈立的订单量一下子少了35%。

陈立的朋友们有的不敢再发货,“先把货囤在仓库看情况再说,实在不行低价在美国本土清掉”,有的干脆停了工,甚至一位做海外仓的朋友,因为货运量减少,平台罚款,“倒赔了700万。”陈立的仓库也成了烫手山芋。

4月,陈立选择了及时止损,他关闭了仓库,决心转做服务商,为关税定后还准备来美国做生意的工厂提供服务,”等关税定后,货品怎么进美国,怎么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都是一个高成本的游戏,少不了有人提供咨询服务。“

B

过去,陈立们也有过自己的“黄金时代”。

2019年圣诞季,林振强的工厂灯火通明。流水线上,工人每45秒组装出一棵2.4米高的人造圣诞树,美国客户预付的30%订金让公司账户始终躺着千万元的现金流。光一个圣诞季,就让林振强赚的盆满钵满。

在广州、福建、广西,林振强都有自己的分包工厂,在订单量多的做不过来的时候,林振强会把原料等全部打包发出,“3年前,广州 一个20人的小工厂,光做我的外包生意,一年都能赚70万元。”林振强告诉字母榜。


广州工厂招工仍然热闹,但不少老板表示招工只限定在五一假期前,五一后的招工市场将如何无人知晓。(字母榜拍摄)

林振强还尝试过内销转型,但潮玩品牌商对代工厂的压价更狠,利润不足出口订单的一半。

美区的生意虽然成本高,囤货租仓库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利润更可观,相比起回国和同行卷“脏活、累活”,林振强更喜欢在美国淘金。

陈立过去更是习惯了只做美区生意。

“加拿大、英国这些市场人多,但消费力及不上美国,更不用提东南亚,电商接受度很高,但是稍微贵一点的货都卖不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一直是陈立眼中的淘金场,陈立更是10年前就去了美国,拿到了永居身份,光是做eBay的供应商,陈立的年营收就有数百万美元,在美中租起几百平的仓库,“我这种都是小打小闹,租几千平仓库,做耐克这些品牌带货商的,才是真的大玩家。”

甚至就在美国宣布关税到达125%的幅度后,陈立的TikTok店铺迎来了订单疯涨。

此前,陈立每天店铺至少要投入1000美元的投流费,如今陈立的投流费砍了三分之二,但单量却比以前更多了。“美区消费者怕5月2号后涨价,一向不囤货的美国人都开始扫货了。”陈立告诉字母榜。

这波热度,是被美国的关税逼出来的。对陈立来说,由于经销商中端合同,堆在美国本土工厂的货有了销路。

同时,持续保持在7.3以上的中美汇率也让这波热度带来的利润更高了。

陈立算了一笔账,同样是10万美元,汇率7.2和7.3,后者能多出1万元的差额。“这个时间点,只要能卖货就是赚钱。”陈立告诉字母榜,这个时间点,顶风作案反而能赚一票大的,这正是美区市场的魅力。

C

这场风暴中,没有人是真正的幸存者——只有不断迁徙的候鸟,和永远在重建的巢穴。

外贸人们仍在找出路,如今的美区市场,或可称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尽管美国已经宣布对东南亚征收对等关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部分商品关税飙升至 46%、36%。但如今东南亚仍有90天的豁免期。广东的制衣厂老板张永试图抢占最后一个窗口期,继续从越南转口美国,“走灰清,海运价格几乎没涨。”


只是“灰清”尚属灰色空间,在林振强眼里,是钻海关空子漏报逃税的法子,一旦被查,会面临极高的罚款,甚至要交出过去好几年的利润。

张永笑称自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单品不过1美元成本的货品,罚款本身就有限,张永决定赌美国海关的窟窿暂时还堵不过来。

陈立也曾经考虑过“分拆报税”。

比如佛山的陶瓷可以把茶具拆成“胚体+釉料+烧制服务”,化整为零,把整件征税改成零件征税,关税能从25%减少至9%,电风扇可以拆成“电机技术+3D打印方案”,玩具车可以拆成“车轮+马达+说明书”,分批发货,美国海关也无从截获。

但仔细研究后,陈立发现,虽然拆分确实能降低征税,只需要把产品当成乐高一样拆开,零部件单独报关就可以避税,但问题正在于,拆分后一个产品至少会变成3-4样的零部件,丢件、少件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对于陈立们来说,不仅得多找人手盯货,还要找人在美国本地完成组装,这就让本来简单的流程复杂了好几倍。

“短期内做不了这么复杂的事,反而会增加许多不可控的因素。”陈立补充道。

而经历过过去3年特殊期间天价海运费的事情,扛过来的林振强其实已经为物流部分的涨价做好了准备。因此,即便普通海运的价格普增了10元/kg,各家物流公司的操作费也在50-80元之间,“不管物流成本加多少,分配到每一单,涨价的幅度目前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和过去3年不同的是,当时由于海关的货柜供不应求导致出现了1.5-2万元一条的货柜价格,虽然看着价格高昂,但影响有限。

如今4月25日起所有的物流商报价都在涨,但“有的货代说他们最近要发的货填不满一个柜子。”林振强表示,谁都不想当小白鼠,所有的工厂老板都还在观望和试探。

但即便如此,林振强还是选择守住美区仓库里的货品,“暂时不给线上下单的用户发货”。抢在4月25日物流涨价前,林振强给美区仓库囤了不少货,库存足够撑到今年秋天。

就连林振强在美国的老客户,也在4月初紧急下单囤货,“在美国的老客户们暂时不会复购了,接下来就得拓展新客户了。”只是,接下来不管是拉新、买流量、测试新品,所有环节的成本也就注定水涨船高了。

对林振强来说,虽然物流的涨价还能接受,但“只要增加1美元的成本,利润就得少1美元。”对林振强们来说,一笔笔小账累积起来的小开销,仍然是小刀割肉,“让人肉疼。”

但无论如何,美区的用户需求一直都在。“不管关税涨不涨,物流价格变不变,美国用户也得穿衣吃饭,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要求。”林振强们仍然决定留在美区,毕竟,只要客户有需求,买卖就总有办法能做。

(文中林振强、陈立、张永为化名)

对文章打分

关税风暴中的外贸厂商:准备两年不赚钱 但大限来临前狠赚了一把

1 (50%)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