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去书店了?你有多久没买纸本书了?你有多久不阅读了?书是什么?当然,从竹简时代到数字时代,这个简单的名词的定义在不断被扩充。在我们限定了“实体物品”这个属性之后,答案显而易见:书是凝结固化的信息的实物载体。实体书店的敌人……是整个数字时代。
人们买便当是为了吃饭,有人是为了便当盒吗?同样,书本诞生至今,形态不断变化,功能却始终如一,就是记录并传递信息。这就是传统书店被逼上绝境的原因:数字时代的数模转换,让实体消失了。信息以各种形态直接而高效地传递给受众,载体真切地回到它原本应有的地位,而非过去被当作信息的投射的崇高形象。书店倒闭,不是因为网路上卖书更便宜,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以书的形式接受信息了。
网销书店:无差别横扫一切
电子商务继承了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之一,它迅速地抹掉了「空间」这个对销售至关重要的元素。只需要9块钱邮费以及一天的等待,迅猛发展的物流就可以把绝大部分商品送到绝大部分人手上。书,作为信息的实体,作为商品,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躲过这样的飞来横祸。
面对当当屡屡打出的买300减一百和京东频繁送到邮箱的200元购书代金券,谁又敢说书这种推动并记录着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明和同样在打折促销的洗衣粉有什么两样呢?
关于书因为其介质的商品属性遭遇时代变革的故事,并不是在数字时代才出现。如果你有任何探索的兴趣,去看看1998年的《You've Got Mail》吧。
电子书商店:某种尚未确定的……未来?
当年iBooks在iPad上展现其梦幻般地翻页效果时引来的赞叹似乎仍余音绕梁,阅读在移动设备屏幕上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由乔布斯手把手定夺,iBook Store却远不及同门师兄App Store那样再创佳绩。甚至连代表Apple吞噬报刊业生存空间的内置App「报刊杂志」都连带一败涂地,悄无声息地消失在iOS 9的升级中。
以模拟现实世界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苹果在书本上的滑铁卢,再一次印证了我们一开头的观点:数字时代,人们不再以书本形式获取信息了。苹果错误地去模拟书本介质的特性,将信息实质抛之脑后。新的时代,要求信息传播的新形势。于是,我们看到了化零为整、打破范例的Apple News应用。
只是,当这一切遭遇互联网「自由与免费」的基本属性时,该如何说服消费者以何种形式打开钱包呢?「字节社」和豆瓣阅读这类电子书商店的苟延残喘和「IT公论订阅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为单篇文章付费阅读的小试牛刀,都是某个尚未确定的平行未来。(差点忘了,以及本页面下方那个常见的、但因为我比较要脸从未提醒过的打赏)
书店:娱乐场所
如果你是奔着标题的后半部分来的,在本文的末尾,我们终于要聊到这个话题。
完结于本周的《战斗吧!书店少女》,以年龄相差20岁的两代书店店员为主角,在拖沓断裂的感情戏中有意无意点破了实体书店生存的奥义。如果你对AKB花旦渡边麻友用力过猛的演技不感兴趣,那么身为互联网人的你至少可以看看最后一集。
为了拯救书店免于关门的危机,渡边扮演的店员提出了「睡在书店吧!24小时营业计划」,从而一举让书店的单人日均购数量暴增至7本。诚然电视剧是过于梦幻的,但道理却十分扎实:书体书店存在的意义,就是屏幕无法企及的信息高密度与高曝光度。阅读作为一种主动行为极大受限于人的选择,而身处目不能及的书架之中,选择的可能性就一下清晰了很多。当然,如果还有那些稀有的、能够介绍同一著作不同译者版本之间区别的店员相伴,恐怕这才是远胜任何App和阅读平台的信息海洋。
有趣的是,剧中名为“Rainy Day”的慢书店/咖啡屋,是与作为故事背景面临关闭的书店截然不同的健气状态,也许是由于主角们每天下班后都来消费吧。作为现阶段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这种伴生形态的书店会继续存在到新时代到来。也许有一天,书店会和电影院、酒吧一样,成为代表文化行为的娱乐场所,而实体的书本们也终于可以伴随着文化人的偏爱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