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于斌的投递
近期,备受民众追捧的“专车”是非缠身:武汉出租车集体抗议7万多辆“私家专车”;特斯拉专车被抓罚款一万车辆被扣;香港警方突袭Uber办公室逮捕了5 名司机。一系列抵制、处罚“专车”的行动传递出一个不争的事实:专车后时代已经来临!一觉睡到自然醒,专车司机月收入过万的日子不多了。现如今,备受争议 的专车该如何走上正轨呢?
获取合法身份
明明专车满足了大众的出行需求,可国家为啥要严厉查处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违法。监管部门一直以来的红线是,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营运行为就是违法,即不具备营运资质就是违法。
目前,多数专车平台的车辆来源于两部分:一是租赁公司;二是私家车加盟。由于国家对租赁公司车辆牌照进行了限制,因此专车平台的车辆主要是靠私家车来储备。
一般来说,专车平台上的私家车加盟多采取“四方协议”形式,即专车平台先将私家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通过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聘用车主,再签订一份由软件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共同签订的“四方协议”。
看似正规,实际上多数专车平台是以“四方协议”打掩护,规避监管风险,实现“曲线合法”。说到底,私家车还是不具备营运资质。
按照目前的监管政策,理论上从正规租赁公司租赁的具有营运牌照的车子做专车才不会被处罚。因此,专车走上正轨的第一步就是获取“合法身份”。
解决安全问题
概括来说,专车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三方面:
一是人身安全,即乘客在搭乘过程当中有可能会由于交通事故所导致的自身安全问题。如果出现交通意外,正规出租车公司会承担所有的责任,而非法运营车辆,即便用户通过软件叫车时提示将会为乘客提供什么什么的人身保险,但倘若意外真的出现,责任方或许并不能尽到应有的义务。
二是财产安全,正规出租车都会提供发票,这也是具有法律效应的乘车证据。当乘客下车遗漏东西时,不单可以根据发票获悉出租车的牌照信息,也可以通过该发票证明当时正在坐车。反观非法运营车辆,大部分都属于私家车,乘客与司机之间没有现金交流也不会有发票打印,即便软件里有搭乘记录,但也并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应,更不排除会有存有私心的车主。
三是车辆安全,其实这个方面或多或少是与人身安全挂钩的。正规出租车每年都会强制旗下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测,尽可能地排除安全隐患。而对于没有任何管理体系的私家车来说,这一切都是未知的。同时,对于加入到叫车软件的私家车,车主在拉活的过程当中出现车辆意外,那这个责任又该如何判定划分呢?
可见,安全问题与合法身份息息相关,不具备合法身份,安全问题的隐患就越大,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就越高。
树立自律意识
治理专车问题,不仅要靠国家监管、法律处罚,更需要专车平台自身树立自律意识。
目前,市场上各类“专车”平台鱼龙混杂,觉得大多数是以私家车挂靠为主,简直就是“黑车”平台。比如,Uber等平台都只是简单的审核司机的驾照、行驶证以及保险,对于其它条件没有要求。这些平台的司机没有充分的入职背景审查,没有统一培训、监管欠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安全隐患更大。
权威调查显示,有26.4%的乘客表示曾经收到过“专车”司机性骚扰类短信,同时专车性骚扰事件也在频发发生。
平衡利益关系
武汉出租车集体抵制专车事件并非个例。在此之前,全国已经有16个城市因出租车抵制专车发生大规模不稳定事件。因此,解决出租车与专车之间的矛盾,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正是专车走向正规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去的太远,不拉;去的太近,不拉;要交班了,不拉;那边太堵,不拉;回来要空驶,不拉”这是目前整个出租行业的服务现状。之所以服务令大众吐槽,其根源在于我国的出租车体制。
在国内,出租车司机需要每月交纳不少的“份子钱”,而专车司机既没有“份儿钱”(目前一些专车司机也需要交纳平台服务费),又有专车平台的补贴(车费翻倍外,完成一定的单量还有奖励),还有抵扣券、折扣等低价策略吸引乘客,加上叫车方便、服务周到等优势,诸多“专车”抢占出租车市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此,改革出租车体制,提升服务水平,是缩小与专车差距的必要举措,也是缓解二者矛盾有效手段。
当然,出租车管制的改革会涉及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及多方主体,实操上面临各种阻碍与困难,但一定要坚持顺应市场规律、减少行业垄断的方向上不动摇,而非反其道而行之。
无疑,解决好合法、安全、服务、社会公平等问题,专车走上正轨的蓝图就会越清晰。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举措,都必须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去指导,去考虑专车这种新的业态,而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去考虑,否则对专车就是一种枷锁。
【每篇覆盖100万人的科技评论,微博@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微信个人号117821818,订阅号『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ity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