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详解东芝退出HD DVD始末

2008年02月22日 17:58 次阅读 稿源: 条评论
感谢lin的投递
新闻来源:存储时代/搜狐IT
背景介绍:自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0.9版Blu-ray Disc(BD)技术标准,并成立BD创始人组织。2002年8月29日东芝与当时唯一的盟友NEC向DVD论坛提交了双方共同协商统一后的AOD设计规格。2004年11月29日华纳兄弟、派拉蒙与环球工作室三大好莱坞制片商正式宣布支持HD DVD格式,到2008年01月05日华纳兄弟宣布放弃HD DVD格式 独占支持BD。最后2008年2月19日东芝发表正式声明称,公司已决定停止HD DVD业务,不过仍将继续为现有用户提供产品支持和售后服务。
HD DVD与BD的竞争是东芝与索尼恩怨的延续

主持人:请赵老师为网友简单介绍一下HD DVD和BD各自的发展历程以及各自的优势?

赵效民:首先要明确一点,现在很多网友说蓝光DVD其实是一个很不严谨的说法,BD的全称是Blu-ray Disc,按官方的说法是蓝光光盘,因为DVD是DVD论坛的专属的标识,所以BD协会是无权使用DVD的称呼,以后在这方面需要严格起来,蓝光光盘或者叫BD,蓝光DVD不是一个很严谨的说法。说到DVD论坛,就可以谈到BD和HD DVD这两个标准之间的根本不同。DVD是96年在东芝和索尼之间通过相互妥协达成一个新的光盘标准,这里面有一个很长的故事,DVD的标准诞生当初也是两个标准在竞争,最终诞生出整合型的标准。最早提出来的标准也是索尼和飞利浦提出MMCD的光盘标准,接着是东芝和华纳提出SD的标准,现在的DVD标准基本上是源自于SD,在DVD标准竞争中,东芝是战胜了索尼。在之后,DVD论坛里,索尼也是理事会的成员,但在这个组织里并不是非常老实的成员,因为索尼从最早的录像带格式之中到后面的Hi8和VHS-C到后来的MD,再到最后的记忆棒,在主流的存储格式的竞争中没有得到一次便宜。DVD+R这并不是DVD论坛自身的技术,是索尼和飞利浦重新搞了一个DVD+R联盟做出一个新的刻录盘标准。从中可以看出索尼和东芝之间的恩怨,竞争是由来以久的。

到最后,彻底地爆发是2002年索尼针对DVD接班人发布的新的标准,叫Blu-ray Disc,拥有九个厂商,当时成立了一个叫BDF的组织,就是BD创始者。这个组织完全脱离DVD论坛,DVD论坛因为是DVD的标准相关活动的组织,授权人,BD就是全新的光盘标准,索尼和飞利浦也是起到核心作用的两家厂商,最后拉上了松下。BDA核心厂商是索尼、飞利浦和松下,这三家也都是DVD论坛理事会成员,理事会相当于一个公司的董事会,一些标准的建立,还有标准的改进由理事会的成员投票来决定的。当时BDF的成立可以说宣布了和DVD论坛分道扬镳。DVD论坛事实上说是东芝来主导的开放性组织,就像大家认为BD协会更多是索尼、飞利浦、松下来主导的。因为当时DVD标准是东芝的SD技术为基础,可以认为东芝是DVD论坛主要的领导者,东芝事实上也是DVD论坛的主席身份。2002年BDF的成立给东芝比较大的刺激,成立的方队里有众多日本知名电子厂商,除了东芝基本上都在这里,比如索尼、松下、日立、先锋、夏普等。东芝认为作为DVD的接班人来说,按理应该由DVD论坛来去做,在我看来东芝可能因为面子问题决定自立门户。2002年6月14号是BD阵营开始提供1.0版本的规范。在业界标准制定规范,有时候会出0.9版,只要尾数带9的都是准版本,只有带1.0或者2.0、3.0才是正式版本。6月份BD推出第一个正式版本1.0的规范,同时东芝也提出了自己新的高清光盘技术叫AOD,这就是高清光盘系统。采用的与DVD一样的光盘结构和与BD一样的激光波长,它就是HD DVD的前身。这可以说BD和HD DVD诞生的由来。

我们为什么说东芝可能是出于面子的问题呢?在2002年之前,东芝发布了一个无论从结构还是采用的技术方面都与BD光盘相当的参考系统,索尼在后期的访谈中也讲过,他们当时也认为能拉拢东芝一块进来,因为东芝之前的光盘开发路线跟BD是一样的。就在半年之后,东芝又提出一个新的标准,在我眼中认为他提出新的AOD标准相对来说有点仓促,为什么仓促呢?是因为BDF的成立给他有点措手不及,本来在DVD是老大,在下一代光盘竞争中,东芝肯定不希望自己屈尊于他的对手索尼。索尼也觉得在DVD时代和以前所有的发行媒体标准竞争中,都是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次必须要达到他自己的致胜目的,这也是当时索尼总裁出井伸之给技术人员发的死命令。这两个冤家从95年、96年DVD标准诞生之初恩怨就结下来了。从头再往回看,BD和HD DVD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这两家公司恩怨的延续。 

互有优势 HD DVD复制容易 BD容量大

再说一下HD DVD和BD之间的特点。BD名字里有一个Blu,代表Blue,就是蓝的意思,这是指激光的颜色,激光的颜色从红到绿,到蓝紫,可以看出一个光谱,波长越来越短,越来越短会给光盘记录信息可能提高很多的容量,这是必然的,技术里可以论证的。因为DVD用的激光是红色的,我们现在叫红光DVD,有人叫BD是蓝光DVD也是基于这个原因。HD DVD它的前身是AOD,后来被DVD论坛批准了,DVD论坛也是东芝自己当领导的组织,批准以后就叫HD DVD。HDTV大家都知道是高清电视,HD DVD是高清晰的DVD。高清晰DVD里面有DVD三个字母跟DVD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东芝提出这个标准也是要利用现有的DVD的产业环境来加速HD DVD的普及,它的盘片结构和DVD光盘是一样的,可以利用现有的DVD生产线,现有的DVD光头,也可以通过不是很大的改进,就可以采用蓝紫色的激光发光器,配上DVD光头,基本上形成了HD DVD所用的光头。从产业的过渡性比BD平滑得多。

BD的好处是抛开了原有的技术架构,可以放心大胆地去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的技术等等都可以脱离DVD原来的标准。所以BD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的容量非常大,BD目前来说应用于发行媒体是ROM格式,包括DVD时代有一个DVD-ROM,还有DVD+R、DVD-R这是ROM标准,ROM是发行的,也叫预制光盘,就是在发行的时候,把内容预制在光盘里。HD DVD达到单面双层30GB,BD则是50GB,差别是比较明显的。HD DVD最大的优势跟DVD产业的平滑过渡性,很多的光盘厂商可以利用HD DVD光盘生产线生产DVD,也可以用HD DVD生产线生产HD DVD,在发展之初,光盘厂商比较灵活分配产能,比如DVD需求量很大,它的生产线可能80%是用于生产DVD光盘,20%用于生产HD DVD光盘,当HD DVD需求量起来以后,生产量可以调配,5分钟从HD DVD的生产状态转到DVD的生产状态,返过来是一样的。这对光盘复制产业有非常大的好处。因为在DVD时代,能供应光头的厂商有很多,我们知道的三洋、索尼、夏普、先锋、东芝,他们自己都可以做DVD的光头,但是在BD时代,因为光头的结构和DVD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由于物镜的数值孔径不一样。HD DVD的光头生产难度比BD简单很多。可以看出两个产品规格的特征,BD是新技术,新规格,比较大胆,是能得到更大的容量,HD DVD是注重迅速产业化,容量不是很大,但是跟DVD产业的衔接非常好。

HD DVD的产业环境有一个复制商初期采购的压力非常小,因为采购HD DVD生产线来说没有任何风险,采用BD光盘生产线不能生产DVD光盘的,对光盘复制产业,尤其是DVD光盘复制产业来说,HD DVD有明显的吸引力。这是双方各自的立场和各自的优势。

蓝光的成功源于对片商知识产权有保护

主持人:蓝光的胜利是因为产权保护上做的到位?

赵效民:可以这么认为。从历史中就可以看到一些规律,比如说DVD,当时SD和MMCD这两个标准的竞争,SD容量比MSCD大,初期发行容量才3个GB,SD是5个GB,之后MMCD得到了IBM和苹果公司的支持,因为对IT界比较友好,承诺可以提供复制服务,但是东芝SD跟华纳一块来做的,华纳是很大的媒体发行商,对版权保护非常重视,所以SD在版权保护比MSCD更强一些,结果SD获胜了,目前的规格是按照SD设计的。从这点可以看,容量大的,版权保护好的,发行媒体格式更受片商的青睐,能受到片商的青睐意味着你在战场上有充足的弹药跟对手周旋。尤其对发行媒体来说,它的成功和失败根本不在于技术的优良和其他的技术要素,关键是你提供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吸引到发行商的支持,这是最主要的,包括国内的EVD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哪怕再便宜,发行商不采用你,终究还是不会成功的。

主持人:2008年1月5号华纳兄弟宣布放弃HD DVD格式,独占支持BD,这预示着HD DVD已经退场了。

赵效民:对,可以说是一个天平。天平如果在一个稳定状态下,可能左右稍微有点摇晃,如果突然你把天平一边的砝码移到另外一边了,你会发现天平很快倾斜,这是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大家更多是见风使舵的,真正有原则,站在前线冲锋的人还是少数。像八大厂商一开始站边以后是冲锋了,后边站边的是消费者还有零售商、经销商,他们都是属于见风使舵的。冲在第一线八大影片公司自己为自己的利益去选择了。在这里选为什么BD和HD DVD都有各自支持者。在DVD时代,那时的技术不是很发达,对容量有一定的要求,容量更大,SD战胜了容量较小的MMCD,当容量达到一定的程度,高级的视频代码出来以后,容量不是决定一个发行媒体成败得根本因素了,我不太赞同是因为BD的容量大,所以才战胜HD DVD。因为一开始最早的时候是华纳、派拉蒙和环球三家先说支持HD DVD,到了2005年因为时代华纳大股东的压力,华纳兄弟才宣布同时支持HD DVD和BD。当时有一个趣闻,2005年华纳兄弟三位高管跳槽到派拉蒙,把华纳兄弟要中立的消息带给派拉蒙,派拉蒙在华纳之前宣布中立,这是对HD DVD第一次比较致命的打击。当时在八大片商里只占了三家,其他几家都是BD阵营的。只有环球一家支持HD DVD。为什么HD DVD还有价值,就是在容量保证都满足情况下,片商的需求有点分化,有的需求是复制成本更低,这可能会喜欢HD DVD,有的还是追求大容量,他们可能追求非常极致的品质,这可能是迪斯尼因为容量的问题去选择BD。还有一些片商肯定有自己的立场原则,比如索尼影业,索尼本身是做BD的,索尼影业肯定支持BD。还有20世纪福克斯是非常关注版权保护,当时可以感受得到福克斯是最早加入BD协会的好莱坞片商,但是迟迟没有宣布支持BD,他还是想在DVD论坛和BDF之间讨价还价,他当时想加入更严格的版权保护。

微软VISTA操作系统竟是导致HD DVD终结的元凶


我跟几个朋友交流,也认为最终的原因导致好莱坞片商的倒戈,里面有微软的很大的原因。微软在DVD时代挺靠后的时候,加入DVD论坛的理事会成员,我相信是出于对索尼竞争的考虑,他支持HD DVD。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因为BD对微软的提案不是很友好,微软就支持HD DVD,但是微软在支持HD DVD之后变得非常强势了,在2005年的时候,有报道说,东芝可能要投降了,感觉到孤立无援了。

那个时候英特尔和微软在9月7号宣布支持HD DVD。你要长期跟踪产业就发现,之后微软就成为HD DVD事实上的代言人,东芝反而成了一个配角。微软的强势就在于他阻碍了一部分的技术与HD DVD的融合,而这些技术正是好莱坞片商所需要的。比如当时微软主导开发的版权保护技术AACS,福克斯认为不太保险,又想加入SPDC的技术,微软认为这个技术会影响到VISTA操作系统的发布,因为VISTA宣布提供一个安全媒体播放路径,当时提出如果加入SPDC,要重写VISTA操作系统的代码。

20世纪福克斯2005年7月29号就支持BD格式,微软是9月份宣布支持HD DVD,就是福克斯之后的两个月,他也意识到市场的严重性。20世纪福克斯不是DVD论坛的理事会成员,他向DVD论坛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微软是DVD论坛的理事会成员,他把这个否决了,游说其他理事会成员。这里讲一个插曲,因为BDF核心成员也是DVD论坛的理事会成员,一开始DVD论坛投HD DVD方面的选票,通过一些决议的话,BDF成员一般都投反对票,后来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做比较小家子气,最后形成一个现象,只要投HD DVD相关的选项,BDF一些成员尤其是索尼、飞利浦、松下、夏普都弃权,不参与你的事。弃权票等于是没有影响了,剩下的那些像东芝、NEC、三洋、微软都是原来HD DVD的,他们可能会比较容易通过自己想要的,因为BDF说我们不靠这个方式封杀你,我们公平地来竞争,你的决定我都弃权,也让你通过,到市场上来竞争。

微软在这场格式战的竞争中,起到不是很好的作用,他的确给HD DVD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对HD DVD强势的支持,里面加了不少自己的私心在里面,他可能在HD DVD和好莱坞之间假设了一道看不到的阻拦,或多或少迫使好莱坞厂商选择其他的办法。2007年有报道说20世纪福克斯想把BD+往HD DVD上移植,这是为什么好莱坞退场有这方面的原因。从技术上来讲,东芝总裁说技术上不是败因,我不完全信服。HD DVD的失败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关系,技术上的失败不是容量,更多的体现在带宽上,播放一个片子都知道码率高,质量越好,在码率的问题上,好莱坞厂商还是比较喜欢BD的。除了码率的问题,还有其他的应用需要高带宽配合,如无缝整合、高清画中画等等。

HD DVD的容量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HD DVD的复制成本真得比较低,在容量能超过它的BD双层50GB的成本相当高,这是当初华纳兄弟和20世纪福克斯不太满意的地方。从复制片商来讲,他们选择是HD DVD,华纳是DVD的创始人,HD DVD是DVD正宗的接班人,华纳兄弟对HD DVD非常有感情的,原本是想放弃BD,但是时代华纳的大股东是想赚钱的,不希望混乱的双格式竞争态势延续下去,这么下去,更多的用户是等待,而不是去购买,时代华纳必须做出一个抉择,必须得选择一个。看市场占有率DVD发行占有率,华纳、派拉蒙、环球,就三个占一拨,也达不到50%,华纳就想即使投靠了HD DVD,HD DVD阵营占有率不超过50%,胜算不大,返过来投靠BD的话,胜算可以说是稳定了。当时找了20世纪福克斯,还是提出了版权保护的要求。在BD片子里,发行的标题,光影碟里只有20世纪福克斯用了BD+的版权保护。正是因为当时微软的阻挠,20世纪福克斯的东西没有进入HD DVD体系里。我相信如果当时HD DVD也是支持BD+,福克斯至少是中立的态度。如果福克斯当时是中立的话,竞争的态势可能就不好说了。

再说华纳,当时想拉20世纪福克斯,没有拉过来,他必须为自己赚钱,赶紧了结算了,只要不是了结自己就行了,就这样投靠BD。我不认为BD在综合实力比HD DVD有明显的长处,尤其是在交互性能方面,目前HD DVD能做到的,BD还做不到,估计下半年能做到,从产业成熟来讲,HD DVD完全没有问题。从国外的影碟的评测网站来讲,虽然还差20GB的容量,但是从音质和画质的评测来说,同一部标题的两个版本,没有差别。对普通大众来说HD DVD就足够了。BD做得更好的,就是版权保护更到位一些,起始点更高一些。

PS3问题,有很多游戏玩家说PS3帮助了BD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我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因为PS3是很奇特的武器,因为影碟机是实打实的销量,是给观看影碟的人买的,但是PS3是很特殊的产品,是游戏机,游戏机可以很迅速地拉拢到一大批游戏玩家,正因为本身带有BD的播放功能,很多玩家在买了以后,通过不断地宣传,这些玩家有可能成为潜在的BD的消费群体,这是当初最早打动20世纪福克斯、迪斯尼的重要原因。回到前面的话题,BD的容量肯定是一个优势,但我不认为是一个根本性的,起决定性的优势。BD拿出来这些点来看,这些优势没有一个是决定性的,没有一个是根本性的,集合在一起,它的威力就体现出来。相对来说HD DVD优势就很小,容量不占优,带宽不占优,版权保护不占优,就是复制成本。复制成本发展三五年,肯定能降到比较好的水平线,对于大的片商,大的发行商,这点成本的差距不是很大的问题。

100多万HD DVD用户是牺牲品

主持人:对于曾经与东芝合作的企业包括环球、派拉蒙、梦工厂,以及日本和欧洲主要的内容提供商,此外还包括微软、英特尔、惠普等IT重要厂商,当东芝DVD退出,对这些厂家有没有影响?

赵效民:肯定有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我们看一下,华纳兄弟宣布BD独占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说像美国的色情片商,原来是HD DVD独占的,宣布了以后至少是中立了,中立完了以后,因为BD的PS3还呈很大倍数于HD DVD影碟机在卖,当时东芝还没有说不做影碟机,但是数量的增长趋势大家看出来了。慢慢地以后这边比例很悬殊了,会停产HD DVD节目了。从我们存储时代网销售周统计可以看到,每周有这个报道,CES之后是8:2,对消费者的心理是一个刺激,消费者不购买的话,对商家是一个反馈,觉得BD更受欢迎了。2008年2月13号,百思买宣布推荐BD格式,最大的影碟租赁商NetFlix也说以后只支持BD。商品传达到用户的手中需要一个途径,哪怕你是直销,通过零售商也好,都有一个途径,如果经销商不经销你的产品,不销售你的产品,用户想买也买不到的话,你的产品走向已经很明白了。东芝显然也是看到这个问题了。

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也宣布今年6月份不再销售HD DVD产品。这跟华纳兄弟当时的决定是一样的,华纳兄弟从6月份只推BD标准。东芝宣布停止HD DVD业务是必然的选择,傻瓜才会继续HD DVD业务。反过来说,这也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牌,因为没有硬件的继续供应了,内容发行商在发行HD DVD标题节目的光盘是没有意义的。我相信在未来最多一个月之内能看到环球、派拉蒙还有相关的梦工厂,法国比较大的片商的态度,我相信都会转到BD独占,BD的HD DVD业务最多像华纳兄弟一样,到今年6月份截至了,之后可能就是BD了。

主持人:经过统计,现在有一百多万台HD DVD播放机和30多万HD DVD光驱的用户,接下来像HD DVD已经不生产的标题,那些提供商不生产了,这些用户接下来会怎么办?

赵效民:这个东西就像一场战争,战争肯定要死人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战争肯定有胜利的一方和失败的一方。我们先说胜利一方死的人,这里强调一点BD影碟机有三个规范,这也是BD不太成熟的表现。虽然BDA的人员有另外一种说法,可能有应对不同人的需求。BD1.0没有高级交互的功能,不带画中画的显示,没有本地存储。BD1.1带画中画了,是影片发行商很重要的吸引观众的说法,因为他们认为70%看过电影的人不会再去买影碟了,怎么把70%拉回到影碟的消费群体里,他们想了一些办法,比如里面有游戏,在主画面是影片正片,有一个子画面告诉你当时这个片断是怎么拍的,有一个栏目背景、导演的解说,都是活动的画面,这是DVD实现不了或者DVD实现的话也会非常的死板。

BD1.1支持画中画,不支持连网。BD2.0是BD最高规格是支持连网交互,可以定期与片子的社区进行交流,可以把自己的片段上传下载或者下载新的字幕,下载新的预告片,这个玩起来可以把影碟机当做小型的电脑来做了。现在在国际市场上能买到的是BD1.1规格,以后如果出现BD标题是BD2.0技术的,不是说不能看,正片还是能看,但是高级的交互功能享受不了的,对这部分用户来说也是牺牲掉了,越早用,越贵,可能九百多美金或者一千多美金买的,买了以后,这些东西不是能升级的。没有本地存储,就不能达到BD2.0标准,也不能达到1.1的标准,没有连网口,肯定不能连网,也就不可能升级到2.0。

BD是胜了,但肯定也死了一部分用户,这部分用户肯定要升级,要花钱再买。HD DVD这一百多万用户,说句不好听的话也是一个牺牲品,是失败一方的牺牲品,以后要买BD的产品,BD的影碟机和播放设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些人也应该做好思想准备,他们所支持的格式有可能失败,有可能成功,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不会怨天尤人,我不会说起诉,因为当初是这么选择的,东芝也没有肯定说我的格式能生存下去,能赢。索尼也没有说,只是说我的东西更好,你做出选择了,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没有说100%的保障。现在选择BD的人包括PS3,未来还得升级到BD2.0,兼容性的问题是不是存在,那都是未知的。
我们在FebBox(https://www.febbox.com/cnbeta) 开通了新的频道,更好阅读体验,更及时更新提醒,欢迎前来阅览和打赏。

对文章打分

访谈:详解东芝退出HD DVD始末

1 (5%)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