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客:跨国公司的噩梦还是宠儿

2008年06月19日 09:42 次阅读 稿源: 条评论
感谢冷月的投递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据《商业周刊》12日撰文指出,博客制造的网络危机影响巨大,可能超出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便再一次切身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可怕。事情的起因是:天津一名男子订购了一辆丰田花冠,但三个月后,汽车连个影子都没有。自此,他开始在网上释放自己的怒火。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他的反日情绪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对丰田公司的信誉构成极大威胁。实际上,丰田在四年前就曾领教过中国消费者的厉害,当时丰田登出的广告被指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网络监视公司趁机获利

  北京网络公司大旗网(Daqi.com)对50万个在线论坛定期搜索。在搜到了这位不满客户在其中一个论坛上发的帖子后,在帖子还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前,大旗网便介绍这位买家与丰田接触。丰田对经销商施压,要求尽快交付客户订购的汽车。

  大旗网首席执行官周春兰表示:“即使消费者一条负面的在线评论也会影响很多消费者,这已成为全球品牌必须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代表丰田的一家公关公司表示,丰田已与大旗网展开合作,但拒绝透露这一事件的具体细节。

  一批新兴的公司正在帮助为跨国公司在危险丛生的中国网络中导航,大旗便是其中一家这样的公司。目前,耐克、百事可乐、麦当劳、欧莱雅以及其它一些国际品牌都与类似大旗、北京的中国网络联盟以及上海的CIC这样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公司每月向客户收取500美元到2.5万美元不等的费用,由这些公司负责监视网上的帖子、删除负面消息或制造有利于公司形象的正面声音。

  今年以来,一些跨国公司因亵渎中国文化而遭到愤怒的博客们的讨伐,这为这些新兴的网络监视公司赢得客户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在此之前,可口可乐和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因被指控支持藏独而被中国博客教训了一番;麦当劳、肯德基、诺基亚也因为在四川地震发生后表现得吝啬而遭到中国博客们的严厉指责;因在广告中恶搞毛主席像,雪铁龙不得不向中国人民道歉。CIC创始人萨姆·弗莱明(Sam Flemming)说:“如果你触及民族主义,或者明显犯了错误,对消费者不尊重尊,那你就危险了。”

  帮助客户获得同情

  当在线评论变得负面起来,网络监视公司就会对这样的负责评论是否会引发怒火进行评估。他们要确定究竟是谁掀起了这股批评浪潮----是一名愤怒的消费者、一名只有十几岁的民族主义者还是客户的竞争对手。在此之后,他们要预测这些不满言论的传播速度,是否会被新浪等门户网站转载。弗莱明说:“如果新浪等制作一个专门收集这类新闻文章和统计评论的网页,我们的客户势必要面临一场危机。”今年4月,也就是博客们谴责藏独分子、呼吁联合抵制家乐福之时,这些网站就曾采取过这样的行动。

  此外,网络监视公司还可以同样帮助客户获得同情。2007年,中国著名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在上海的旗舰店面临被“驱逐”的危险,因为当地政府希望用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度更大的国际品牌取代中国自主品牌的位置。与此同时,人们也因为星巴克该不该设在紫禁城一事展开辩论。面对这种情况,大旗迅速利用网络舆论,把这两件事联在了一起。美特斯邦威最终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空间,但大旗方面表示,舆论压力帮助这家服装零售商获得一家更大的店铺的租赁权。周春兰说:“我们在网上论坛指出:‘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正被排挤出局,而另一个外国品牌在紫禁城仍有位置’。我们收到了人们快速而强烈的反馈,人们非常愤怒。”美特斯邦威承认,大旗确实为解决“上海事件”提供了帮助,但拒绝发表进一步评论。

  极力讨好“意见领袖”

  很多公司都愿意为获得正面的报道买单。北京一家西方公关公司的职员说,公关公司甚至雇佣学生发帖子,力挺确定的品牌,同时抨击竞争对手。一则招聘广告关于工作描述是这样写的:“利用在线论坛和博客宣传商品。每天至少发50条宣传帖子。”

  据悉,写手每发一条帖子可获得1.5美分酬劳。做这些事情,中国网络联盟从不躲躲闪闪。公司首席执行官钟兆川(Zhong Zhaochuan,音译)表示,迄今为止,他们网罗的专为客户“美言”的写手多达数千名,同时还会向传播正面消息和控制负面报道的论坛版主给予一定报酬。“我们负责写帖子,然后由他们在论坛上发表。”

  2007年,中国网络联盟曾充当一家大型Subaru经销商的宣传兵。Subaru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中国名字“斯巴鲁”激怒了中国网民,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死八路”。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网络联盟立即劝说论坛版主删除负面评论,同时要求旗下写手刊登与斯巴鲁有关的正面新闻。

  大旗和CIC表示,他们都没有向博客支付酬劳,但两家公司均承认优待在线意见领袖。据悉,两家网络公司都曾邀请这些领袖出席会议,共同测试和讨论新产品。CIC曾向欧莱雅推荐一名颇受网民欢迎的博客以及一名20岁上下的男子,前者正是女性化妆品领域的意见领袖,后者则自称“男版妮可”。最后,这家法国公司邀请“男版妮可”出席兰蔻的宣传活动,甚至出钱请这位网民到巴黎一游。欧莱雅中国区副总裁菲利普·拉米(Philippe Lamy)说:“传统广告只把重点放在‘我的品牌很棒’上,但如果有人在网上发出独立声音,质疑公司的信誉,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杨琳)

对文章打分

中国博客:跨国公司的噩梦还是宠儿

1 (11%)
已有 条意见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编辑精选

    加载中...

    热门评论

      Top 10

      招聘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