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乱象时有发生,信息不透明、投资标的虚假等问题层出不穷,就在去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出台,《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避免《办法》出台对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办法》作出了12个月过渡期的安排,在过渡期内通过采取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分类处置等措施,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促进机构规范发展。
转眼一年过去了,该《办法》进展如何,网贷平台的监管和备案又是否落到实处了呢?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相关整治工作应该于2017年3月前全部完成。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整改期限已被延长至2018年6月底。截至8月24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主导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登记服务平台上,仅有76家平台披露信息,可以说这个《办法》实施的并不顺利。
这一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抛开《办法》实施进度来看,网贷行业自身也在不断地自我提升,将竞争实力差的平台淘汰出局。据统计,这一年来共有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其中恶性退出的问题平台为225家,良性退出的停业和转型平台为657家。
该《办法》最核心的地方在于要求各个网贷平台进行备案,这说到备案,对于一些合规的平台来说确实算个好消息,因为它可以清退不合格者,进一步突显自己的行业地位,如今延期之后意味着那些不合格的平台又可以多生存些时日,在这期间这些不合规平台很可能会在业务上取得更大成功。当然了,关于网贷平台备案的消息也有过,近日广西两家网贷平台“乌龙备案”的消息引起了震动,很显然,在备案的流程和细节方面还没有让市场和相关企业看到明确的方向,这也是该《办法》延期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地方备案规定的不明确之外,还有资金存管指引、备案登记指引、信息披露指引这三大要件的落实也是延期的一个原因,不过目前这三大要件已经出齐,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加明确地引导各个网贷平台的备案工作了。
其实从这三大要件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网贷行业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缺陷,比如资金存管指引,虽然有明确的指引,但是当前不少银行的资金存管系统与网贷平台系统并不兼容,这个改善磨合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业内人士估计这可能需要半年。
而信披指引中,对网贷平台提出了更为细化的信披要求,如网贷平台应该披露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运营信息、项目信息、重大风险信息、消费者投诉渠道信息等网贷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应当披露的信息。具体来看,备案信息包括备案登记、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资金存管、公安机关核发的网站备案图标及编号、风险管理等信息;组织信息包括工商信息、股东信息、组织架构及从业人员概况、分支机构工商信息、官方网站、官方手机应用及其他官方互联网渠道信息;审核信息包括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经营合规重点环节的审计结果、上一年度的合规性审查报告。
虽然这样的信披指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违法违规的网贷平台扫地出门,但是对于合规的平台来说,依旧存在备案流程方面的冲突,比如备案和电信业务许可信息作为必须披露的信息,在备案前肯定无法披露,但不按要求披露又无法备案。也就是说相关规定还要进一步修改和优化,因此这一年的延期一方面是让各个网贷平台做足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制定更为合理和人性化的备案流程及其相关规定。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10897.08亿元,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50781.99亿元。另外据网贷天眼监测数据显示,就目前财报披露较为完整的58家网贷平台来看,营业收入总额为156.03亿元,环比上涨48.47%;营业利润扭亏为盈,较2015年增长6.04亿元,增长了近16倍;净利润总额为2.95亿元,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增长额为6.95亿元,环比上涨171.75%。所以即便是这一年来共有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可整个行业仍在飞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毫无疑问还会有更多的人尝试进入这个领域,搭建新的网贷平台,如果光靠行业自身的优胜劣汰是无法将不合规的平台出清的,甚至有可能会劣币驱除良币,所以《办法》的延期并不是为了让不合规的网贷平台喘口气,而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将其“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