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南京市有位小学生因开博客受到老师表扬,引来了家长们的种种担心.最后这位小学生的博客是因有老师的鼓励而一页页加厚,还是在家长的担心下偃旗息鼓?不得而知.今年,武汉有位六年级的小学生把更新自己的博客,当作自己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课外作业'”,同样引起家长们“意见不一”,“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然而,不管“意见不一”到何种程度,许多小学生仍“纷纷赶时髦,在网站上建起了自己的博客”.(见2008年10月2日《楚天金报》第 16版,《小学生热衷开博客引争议》)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这让人感到新媒介已影响到孩子们的文化行为方式,这说明“人小鬼大”的未成年人已开始利用新媒体,开始让新媒体为自己服务了!
我们小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过办报.自己取报名,自己设计报头,自己设计版面,自己寻找填充版面的“稿件”,但那多是“一次性”的“办报经验 ”,那种作编辑、美工的“自由”快感,并没给我们留下多少关于“媒介”的记忆.开博客却不一样,我们的孩子在一天天更新博客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更学会了美化博客、编辑图片、设计字体字号等技术技能,日积月累,他们也许还可以在博客页面设计上,有所创新.这还是技术层面的能力.至于在日积月累中培养的审美鉴赏能力、动手操作习惯以及对网上文章思想内容、品格优劣的判断能力,更有我们殊料不及的“广阔的可能性”.
我们常常感叹,在媒介包围下成长的孩子,最易被媒介所淹没,他们在媒介制造的时尚中,追赶流行色,满足于快餐文化的“超级想象”,既沉缅于媒介制造的热闹中,又缺乏抗拒媒介文化的负面影响而成为“无传统”的平面人.由此,我们的专家开始呼吁,要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利用媒介,从小就强化抗拒媒介负面影响的“媒介免疫力”;我们的家长,也尽量把种种“少儿不宜”的书、报、刊、碟清理出去,以保孩子生活环境的干净,然而,随着媒介的发展,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原来“有限的少儿不宜”,早成了“无边的少儿不宜”.家长的清理工作,也成了没有完结也没有效果的工作了!
与其担惊受怕地“堵”,不如放心大胆地“疏”,让孩子早点深层次地介入媒介,让他们在自己的“媒介实践”中提高对媒介的认识与辨别,是无需说教的媒介素养教育!
何况,开博客、写博客、设计美化自己的博客,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生而言,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实践!
作者:鲍风
我们常常感叹,在媒介包围下成长的孩子,最易被媒介所淹没,他们在媒介制造的时尚中,追赶流行色,满足于快餐文化的“超级想象”,既沉缅于媒介制造的热闹中,又缺乏抗拒媒介文化的负面影响而成为“无传统”的平面人.由此,我们的专家开始呼吁,要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利用媒介,从小就强化抗拒媒介负面影响的“媒介免疫力”;我们的家长,也尽量把种种“少儿不宜”的书、报、刊、碟清理出去,以保孩子生活环境的干净,然而,随着媒介的发展,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原来“有限的少儿不宜”,早成了“无边的少儿不宜”.家长的清理工作,也成了没有完结也没有效果的工作了!
与其担惊受怕地“堵”,不如放心大胆地“疏”,让孩子早点深层次地介入媒介,让他们在自己的“媒介实践”中提高对媒介的认识与辨别,是无需说教的媒介素养教育!
何况,开博客、写博客、设计美化自己的博客,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生而言,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实践!
作者: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