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大家好!相信你们已经开始在考场内奋笔疾书,书写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此时此刻,cnBeta 编辑团队全体成员为你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相信你们一定能展现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考出一个好成绩!
每一年,我们的高考寄语都不会直接谈考试本身,我们会跟大家一起畅想考试后悠长的假期,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以及往后的人生路。今年也不例外,我们不妨就从考完试以后的假期讲起——你想好到时候要怎么度过了吗?
在我们当时,考试之后的日子里,撕书烧卷子,睡到自然醒,游戏随便玩,是不少同学的“常规操作”。像我自己因为是复读一年,倒没这么兴奋,很快就跟爸妈一起投入了估分和报志愿的焦虑中。
但是,我们那个时候更多的也都是“瞎玩”和“瞎忙”,跟现在很不一样。
我还记得,当时填报志愿,我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只有眼前一本比复习资料厚一倍的目录可以翻。我爸没多想,就一个意见:一定要往北京考。考个地点在北京的学校,专业另想都行。实在进不去北京,就去北京边上。
我就依言去了“北京边上”,选了个天津的学校。
当时学校没有官微,网站提供的信息也极为有限。全家人只在官网看到红墙绿树的校园建筑,觉得还不错;要等真的去到了那边,才知道未来四年会被“发配”到完全不沾边的“新校区”。
请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家填报志愿的忙碌焦虑,并没有换来比别的狂欢考生更好的结果。
极度缺乏信息,造成我们那一代的同学在高考后,有时候做的很多事情,后来发现也都是没什么太大意义的。这年代不提倡“笨鸟先飞”,因为方向错了的话,先飞也只是绕着窝打转转。
但是,我爸想到的这一条基本原则是对的:离开家乡,到北京去,到大城市去。
在我此后的生命中,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只要是最后能在大城市站住脚的,不约而同地,都能想起亲朋好友对他们的催促和期望——走出大山,离开老家,到大城市去,到最热闹的地方去。
东北、西北、华北的人去北京。华东、西南的人去上海。华南的人去广州、香港。全国各地的打工仔,都往广州和深圳跑。这是多少年不断进化凝成的,普通人不用讲都能懂的生存哲学。
时至今日,18 岁已经不再是一个特别无知懵懂的年龄,小城市的人也没那么闭目塞听。
各大高校在高考季变着法子用微博和微信招徕新生,而在此之外的时间段,高校们也频繁出现在梨视频们发的社会新闻里。知乎、贴吧等地也挤满了等着传授经验的学长学姐。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还没去到某所学校之前,把它寝室厕所里的都市传说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时至今日,象牙塔褪去了神秘感,考上大学就拥有一切的神话早就不再被提起,人生是个什么样子,你可能早已被“剧透”到索然无味。
我们日夜接触到的信息无穷无尽,早早地给自己灌输了世界的“全部真相”,也可以让你总结出“复读机”、“真香”、“柠檬怪”等“人类的本质”。甚至连 10 岁小孩都知道——“90后很孤独的,没有老公没有钱没有房。”
看起来,我们似乎真的能足不出户,完成以前不得不亲身前往才能有的体验了。如果就要带一层滤镜看世界你就去暖说说、翻朋友圈,想接触“真实”就打开快手。各种各样不同层级的信息,应有尽有,你需要的只是动动手指。
——真的是这样吗?只是浅尝辄止地隔着屏幕去观察别人的生活,这样就足够了吗?
第一,如果只是这样而已,那么它很可能像你曾刷过的剧,翻过的微博一样,在你脑海中留不下任何曾经历过的真情实感。毕竟,你在读的是别人的故事。
每一次当我背起行囊,前往一个陌生地点的时候,都会尽力先查资料,看有什么好地方,有什么别人去的不多的,没被抖音打卡占领的地方。而我的每一次旅行,都是对自己以前所做功课的一次确认。事后每每想起,也会是一份满满的回忆。
你看,这包含了“预习——上课——复习”全流程的一堂课,对目的地的印象怎能不深?
第二,这样做还过度高估了人类头脑的理性程度。
在你果真要踏上旅途,前往一个陌生地方,去亲身体验屏幕中看到的东西时,计划是随时会变的,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完全随机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郑州一位女教师在 2015 年写的辞职信的全部内容。这位老师本来想着游遍全世界,结果万万没想到,在旅游的第一站就遇到了“真命天子”。在额外多走了国内几个城市之后,她就跟在大理认识的男友结婚,定居成都。
说好的环游世界呢?怕是再也不会有了,但这对那位老师而言,还重要吗?所以,你能亲自体验到的事情,可能跟光是看着视频幻想完全不同。
第三,你获得的个人经验,也不是可以完全转述出来的。
比如说,你回想一下你曾经亲自去过的某个景点或城市,现在要你写个游记或者拍 VLOG,你确定能把你所有想说的都完全说出来?更多时候,是同去的小伙伴说:“我们还吃了这个……逛了那个……”然后你才恍然大悟,“对对对,我刚才忘记加进去了”。
推己及人,你就能想到那些所有你看过的别人的故事,有什么问题了。就算没有经过刻意改编和美化,就算是架起直播,你看到的也未必是全部。
第四,旅途之后,你最终得出的,对你自己有重大意义的结论,别人可能完全不感兴趣;而你自己观察他人的时候,你感兴趣的地方,其实又很容易被人误导。
直播也是要运镜,也是要有个剧本的。真正只是“记录生活”的流水账,一般会在你快速的滑动中一闪而过,它们未经包装的粗粝,跟旁边那些精心雕琢过的视频片段相比黯然失色,不可能引起你太大的兴趣。
很多对外部世界的记载,都是有意而为,都是带着目的而来。奋力描绘北欧和南美的无尽风光,是为了让你报团旅游。描述放弃高薪回家开民宿的烟火气,是为了让你慕名入住。展示一个种菜干农活还能保养好双手的清流女子,是为了让你去她网店买东西。
即使是故意去寻找一些“丧文化”“毒鸡汤”的金句,恐怕也有自己的目的——为了先摧毁你对人生原本的向往,再通过寻求心理咨询重新建立信心。
我不知道,一个人要经历过多少事,走过多少路,才能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将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烂大街”的话?这并不是你听到这句话觉得“啊好有道理啊”,并把它作为过两天就换掉的签名档,就能理解的。
比如说,我真正理解爸爸“到大城市去”的理念,以及今后爸妈为我做的很多事情,都要等到他们做那个决定大概十多年后。
在这段时间,我一直想从反面证明,不按照他们给定的道路也能活下去,也可以活得很好。时至今日,我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也习惯于安顿在大城市——或曰城市“边上”。我觉得,自己跟爸妈,大概各有一半是对的吧。
我所坚持的地方,就是趁着年轻,多去体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多去感受不同人群的内心世界。
只要你这么做了,你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候,感受到触及灵魂深处的文化碰撞;而在那之后留下的,就是对不同意见,不同价值观的高度包容。
比如说,我没有去过非洲,但我对有一天在前往斯坦福大学的公路上,看到的峡谷云层一直记忆犹新。在这里,我摘录一下当时写的东西:
我们前往斯坦福时候,上路是清晨 8 点钟。上车时走在旧金山市内,还是无云的蓝天,出了城奔走在公路上,就变成细细白白的雾气氤氲。走着走着,一片我们从未看过的画卷喷薄而出,伸展在我们的面前。
公路边上是货真价实的谷地,而峡谷当中是 “薄雾浓云”,大团大团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在峡谷中翻滚。走了一段以后,山谷之上的天空恢复了湛蓝,峡谷中却依然是云海滚滚,对比鲜明。
我们正经过的路边是一片平展的水库水面,而这提供了旧金山人们的生活用水。这虽非 “高峡出平湖”,但我们能透过云团,隐约看到镜面般平静的水面,似乎来到了神话传说中的天宫瑶池。
这神奇的云海是我们同行大多数人平生第一次见到,除了新奇,就是彻底被击中一般的震撼,这是让我们感到此生无憾的时刻。
谁能信誓旦旦地说,这曼妙的风景,从来不曾启发过乔布斯心中的禅思,让他在家门口也可以站在艺术与人文交集的十字路口?谁能够否认,这如诗如画的景观,让往来的创业者和产品经理们赏心悦目,在身心沉浸其中的状态下,更有利于培育那难得一见的灵感?
我拍的一幅图片放上去,可能跟“天空之镜”那种精修过的奇景照片相比,也没什么吸引力;但这幅简陋的照片,却可以让我完全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过那个“间隔年”,愿意放着岁月静好的日子不过,前往看似动荡不安的世界边缘。
还记得数月前埃塞俄比亚航空的空难吗?罹难者里面有一个中国女孩,她原本打算跟男朋友一起去看长颈鹿。
只是因为她不是因公殉职的中资公司员工,不是联合国工作人员,只是为了满足她自己的好奇心,她居然就这么在网络舆论上,遭遇到人身攻击的无妄之灾。“家里有钱为什么要满世界炫耀”这样的已经算好听的了,比这更可怕的言论也到处都是。
我在想,这些人不也是天天通过手机看世界吗?全世界的“沙雕视频”他们都能看到,为什么还会出现“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种事?我想,最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压根就没有亲自体验过,亲自感受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去了,你就知道。
当今世界,全球化带来的交流与合作的潮流,正受到严重的挑战,压力来自外面,更来自内部。
我可以确信一点,如果有人一直坚持着“独立自主”,动不动就“不玩了”,那么他并没有真正体会过,脱离外界自我循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如果能尽力避免,又该是怎样的幸运。
我们真诚的希望大家,不管有钱没钱,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都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希望大家不要把出门当成任务,把出国当成镀金,而是意在丰富阅历,感知不同思想,同时传递自己的主张。
正如阿拉伯地区广泛流传的格言:“求学问,哪怕远在中国”。我们在坚持中国形象和习俗的同时,也应该欣赏和兼容别人的审美,尊重别人的文明与思考。
即将成为社会新生力量的各位同学,我们对你们寄予厚望,你们是让中国继续以开放之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
世界那么大,希望你也可以去看看。
祝你接下来的考试一切顺利!加油!
LJ执笔
cnBeta.COM 编辑团队
2019.6.7
本站历年高考寄语:
2005:一些祝福...
2006:cnBeta全体成员预祝考生们实现梦想!
2006:闲话: 谁道闲情抛却久……
2007:互动:高考对您意味着什么?
2009:我们的祝福来自五湖四海
2010:万语千言汇成的温暖诗篇
2011:献给即将握住自己命运的孩子们
2012:笑对人生梦
2013:青春追梦,永不放弃
2014:选择与幸福
2015:大学的用处
2016:用心倾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017:别担心,高考只是一件小事
2018:高考不是“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