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新机发布会,你会不断地被“高刷新率”一词洗脑。最早,厂商之间比性能、比设计,这两年的主流是比拍照,到了今年,高素质屏幕会成为国产品牌间竞争的重要一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当然是好事,终于不用再用拍照顶级,但屏幕稀烂的瘸腿机,而对于国产厂商们来说,屏幕是新的故事,也是一门早该补上的课。
去年,一加在7Pro上尝试了2K90Hz这样的硬件配置,并得到了不错的效果,绿厂全系收益。今年,尝到甜头的一加选择继续提升屏幕的效果。
2020年1月13日下午,国产品牌一加举办了媒体沟通会,介绍了其在屏幕方面的一些进展。
一加官方表示,即将发布的一加8Pro,采用了全新的屏幕,刷新率提高到了120Hz,并且加入了独立的MEMC芯片,对于低帧率内容,可以进行动态插帧补偿;
触控采样率、色准、触控延迟等指标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还加入了 RGB色温传感器,用来实现类似iPhone的“原彩显示”效果。
如果说去年一加在屏幕上的一些配置还是试水,那么今年,屏幕的比拼毫无疑问会成为主旋律。
国产手机品牌在过去几年的攻城拔寨,有目共睹,无论是份额还是产品力,都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平。但客观来看,屏幕应该是过去几年中,国产品牌与苹果、三星的旗舰之间差距最大的一环,可能没有之一。
原因是多方面的,屏幕的优先级为更易感知的性能和拍照让路,顶级屏幕(主要来自三星)的采购价格太高,屏幕效果不易传播等等。但正如你看到的,国产品牌们在性能、设计、拍照等环节投入了相当高的精力,甚至已经到了边际递减的程度。这时候,就需要新的故事了。
过去,iPhone一直被认为是好屏幕的标杆,iPhone11Pro采用的XDR屏幕,又把屏幕表现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屏幕测试机构DisplayMate毫不吝啬地给出了史上最高的A+级评价。
比如iPhone的色准,达到了设计专业人士可以信赖的级别,每部手机出厂之前都会进行调色处理,保证即便是跨设备,依然能维持一致的色彩表现;再比如iPhone的“原彩显示(TrueTone)”功能,能够根据外部的光照环境,自动调节屏幕色温,以保证现实、自然的色调。
总之,iPhone在屏幕上投入与领先至少已经有10年,一时半会确实不好超越,但眼前,有一个“局部超车”的机会,那就是高刷新率。
高刷新率在显示器领域不是新鲜玩意,“电竞显示器”往往具备144Hz或更高的刷新率,来保证射击等类型游戏的画面稳定性。而在移动设备上,此前,雷蛇等游戏手机、iPadPro其实已经在高刷新率上有所尝试,到今年,高刷新率会逐渐普及到各个价位。
如今,一些国产品牌以及三星、Google等都选择了跟进,说明这是一项成熟且有明确需求的技术,它给手机日常使用带来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而高刷新率,也许会是Android手机在流畅度上逆袭iOS的利器。
尽管iOS系统管理严格、触控有限层级高,但也架不住对面是赤裸裸的硬件级别的优势。实际上,通过iPadPro就能看出,iPhone是最明白高刷新率优势的品牌,未来iPhone采用这一技术也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必要再讨论有无必要、徒增功耗等问题,它一定会(或者说已经)成为今年Android手机的趋势。
当然,这不代表iPhone和三星的屏幕不再有优势,色准、对比度、甚至自动亮度调节这种细节,都是一块优秀屏幕综合素质中的一环,只是国产品牌们终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有了提升屏幕综合素质的能动性。
新一轮军备竞赛
国产品牌之间的相互学习是很迅速的,不只是小米,一加开沟通会的档口,努比亚就出来刷了一把存在感,宣布会有144Hz的屏幕推出,紧接着卢伟冰也表示K305G版同样支持……
供应链也已能实现各个价位都覆盖高刷新率屏幕的支持,三星自然不用多说,爆料显示,在S20上,三星会拿出一块2K120Hz的顶级屏幕,其90Hz的屏幕供应早已成熟。
另外,京东方的高刷新率OLED已经具备量产水平,OPPO发布不久的新机Reno3Pro,就是三星和京东方屏幕混用,这款机器采用了一块刷新率为90Hz、1080P+分辨率的OLED屏幕。
而早些时候发布的红米K30已经用上了120Hz的LCD屏幕,供应商来自深天马和深超光电,RealmeX50同样是120Hz的LCD,来自JDI和京东方,K30的起售价低到了1999元,去年高刷新率还是旗舰机专属,今年已经杀入2000元档位,高刷新率就像当年的多摄一样,正在迅速成为“标配”。
不过,采用高刷新率屏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是续航。
理论上,120Hz要比60Hz每秒多渲染一倍的画面,而OLED屏幕由于原理所致,会更耗电一些,一加7Pro的续航水平就有些掉链子,即便是用上了主流的4000mAh电池。
而5G网络又会因为天线的增多,挤占手机内部空间,如何增加电池容量又成了难题。如何平衡好功耗,会是今年厂商们一个主要的努力方向。
其次是适配。高刷新率之所以能够得到更多厂商的选择,是因为它不太吃适配,但这也不代表完全不用适配。刷微博、头条这种信息流应用,高刷新率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游戏、视频等,就需要厂商们去和游戏公司协调,或是加入一些插帧的技术等。一旦有一家厂商去主动联系适配,那么其他家也必须得跟上(参考《王者荣耀》的“优化”)。
另外,高刷新率对于手机的触控采样率,以及系统UI的动效都提出了要求,在这么高的帧数下,如果动画粗糙、采样率跟不上,反而会露怯,显得卡顿、不跟手。如何让高刷新率不只是数字游戏、营销词汇,又是一个大工程。
国产品牌们在“怼配置”上总是不遗余力的,逮到屏幕这么一个新的卖点,一定会可劲地宣传,采购价也会逐渐拉低,随着硬件的普及,生态(比如高刷新率游戏、更加细化主打游戏的处理器等)也会逐渐萌芽。
总之,今年厂商之间屏幕素质的比拼将会占据很大的篇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产品牌们屏幕的这门课,也是时候要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