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新知

世界上最大的锂矿藏可能改变能源供应现状 但它也可能破坏生态系统

乌尤尼盐湖(Salar de Uyuni)拥有世界上
世界上最大的锂矿藏可能改变能源供应现状 但它也可能破坏生态系统

法国WEST托卡马克反应堆创纪录地运行了22分钟法国核聚变反应堆保持等离子体反应超过 22 分钟,创

法国WEST托卡马克反应堆创纪录地运行了22分钟

马斯克呼吁提前终结国际空间站:让我们去火星据彭博社报道,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El

马斯克呼吁提前终结国际空间站:让我们去火星

云南发现3.9亿年前新鱼类化石 双眼长前面 复原图有点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文称,该所朱敏院

云南发现3.9亿年前新鱼类化石 双眼长前面 复原图有点萌

一根翠竹的产业突围和“全球远征”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桥如长龙卧波,飞腾在湛蓝

一根翠竹的产业突围和“全球远征”

为什么电磁炉能把火锅加热,但人手放上去不烫?去火锅店吃火锅,火锅的加热方式基本分为两类,直接加炭

为什么电磁炉能把火锅加热,但人手放上去不烫?

无糖饮料中的常见人工甜味剂与严重的心脏问题有关长期以来,阿斯巴甜一直被当作一种无愧于心的糖替代品在

无糖饮料中的常见人工甜味剂与严重的心脏问题有关
研究发现科罗拉多州森林中的死亡树木导致释放的碳比吸收的还多

由于昆虫、疾病和野火造成的树木死亡,科罗拉多州的森林现在排放的碳比吸收的还多。 一份新的森林碳清单追踪了这些变化,为政策制定者和森林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根据科罗拉多州林业局的一份报告,科罗拉多州的森林储存了大量的碳,但近年来,它们释放的碳比吸收的要多,主要原因是昆虫和疾病导致树木死亡。

大流行病不仅造成大量预期寿命损失 还暴露出医疗保健的薄弱环节

大流行期间预期寿命急剧下降,COVID-19死亡、心脏病和药物滥用是主要原因。东欧和美国受到的打击最大,而日本和韩国的损失较小。 不过,癌症死亡人数继续下降,暗示着医疗保健意外地趋于稳定。

一看书就犯困?真不怪你 这可能是大脑发出的“警告信号”

请问大家一个问题:“睡不着的时候,什么东西看一眼就会犯困?”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书”,尤其是教科书,催眠效果简直就是立竿见影,只要翻开一本专业书,就像陷入了某种催眠术一样,要不了多久就呼呼大睡。奇怪的是,好像也不是所有的书都很催眠,比如很多人看网络小说,甚至都能通宵达旦地看,不但毫无睡意,反而越看越精神。

1.25亿年前蝎子化石重现 复原图太帅气惊艳了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我国科学家在辽宁朝阳发现一种生活在约1.25亿年前的古老蝎子化石——龙城热河蝎这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蝎化石,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据了解,龙城热河蝎生活在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得名于化石的发现地——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

FCC文件显示SpaceX可能在第9次试飞中用塔架接住其星际飞船

SpaceX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的一份新文件显示,SpaceX可以尝试在第9次飞行期间用发射塔接住星际飞船末级助推器。 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通知显示,星际飞船第8次飞行可能在本月晚些时候进行,看来SpaceX的目标是在即将到来的飞行中测试其捕获硬件,然后在下一次飞行中进行捕获尝试。

辅助机器人抓取装置为椎骨受伤的用户提供帮助

如果一个人的脊髓在 C5 和 C7 椎骨之间受伤,那么几乎不可能抓握和举起大件或重物。 患者的手腕通常仍能向上弯曲,手指也能稍微移动,但他们根本无法握住足够有力的物品。这就是背侧抓握器的用武之地。该设备目前还处于原型阶段,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院的汉娜-斯图尔特副教授、博士生安德鲁-麦克弗森和博士后研究员 Jungpyo Lee 共同开发。

大规模太阳风暴释放出神秘的新辐射带

2024年5月的一场猛烈太阳风暴不仅破坏了全球定位系统(GPS),还创造了两个新的辐射带。 一颗复活的立方体卫星捕捉到了这一罕见事件,揭示了空间天气史上首次出现的质子辐射带。虽然在过去的太阳风暴之后也出现过类似的辐射带,但这些辐射带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尤其是新的质子带。这一发现对于前往地球静止轨道的航天器来说意义重大,因为穿过这些辐射带会给航天器系统带来风险。

宇航员从太空捕捉到麦加的壮丽景色

从太空中看,麦加是一座充满光亮和对比度的城市,蜿蜒的道路穿过崎岖的山脉。光芒四射的麦加大清真寺和卡巴矗立在它的中心,即使从轨道上也能看到这座精神灯塔。 在附近,一排排白色帐篷昭示着朝圣者的到来,每年有数百万人在这里举行朝觐仪式。

科学家在无人机上安装昆虫触角 实现基于嗅觉的导航

日本研究人员将机器人技术与蚕蛾的精细感官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生物混合无人机。通过利用大自然进化而来的长距离追踪气味的能力,这项创新可以帮助应对灾难。

天问二号的小目标:让科学家蒙圈的最奇特彗星311P

除了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天问二号探测器还会伴飞、探测主带彗星311P。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探测器穿越3.2亿公里的深空、飞行7年之久去探寻?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数百万颗岩石天体正在默默地环绕太阳运行,311P就是其中的“异类”。

中国科学家又取得新突破 纯红光钙钛矿LED问世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明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及研究员章炜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新型钙钛矿超高清显示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该团队针对新型钙钛矿超高清显示技术中的一项全球性挑战——纯红光CsPbI3钙钛矿量子点材料的相稳定性不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外延异质结界面应力操控”策略。

地球的“神秘舞伴”:揭秘天问二号要拜访的小行星2016HO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已于2月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年上半年择机发射,一次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2016HO3小行星得特殊之处在于,它既不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不属于典型的近地小行星,而是被归类为地球“准卫星”。

南加州大学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可抑制对酒精的渴望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表明,Semaglutide(Ozempic,Wegovy,司美格鲁肽)可能有助于通过降低渴求和大量饮酒天数来减少酒精消费。 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发现,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服用该药物的患者饮酒量更少,这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酒精使用障碍的潜力提供了支持。

来自兹威基瞬变设施的3628个Ia型超新星的海量数据集正在发布

2 月 14 日发布的 Ia 型超新星的突破性数据集可能会改变宇宙学家测量宇宙膨胀历史的方式。来自兰卡斯特大学的 Mathew Smith 博士和 Georgios Dimitriadis 博士是兹威基瞬变设施(ZTF)的成员,ZTF 是一项宽视场天文观测,使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玛天文台塞缪尔-奥斯钦望远镜上的先进照相机。

新发现加强了核桃是一种健脑食品的说法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早餐时吃一把核桃的年轻人,其反应速度和记忆力在数小时后会得到持久改善。 这些发现加强了核桃是一种健脑食品的说法。根据自前科学时代就存在吃啥补啥的说法,某些植物的物理特征表明了其治疗价值。 横切的胡萝卜像一只眼睛,因此据说可以改善视力。 问题是,后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如胡萝卜含有维持视力的β-胡萝卜素,往往会验证这种说法。

机器人上太空做“体检”也穿梭自如

据央视报道,近期,中国空间站航天技术试验领域成功完成了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那么,你想了解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如何开展的吗?据悉,航天员在轨搭建了包含不同直径的直管、弯管、锥管的模拟管道,在模拟管道内开展了机器人运动能力试验、收缩状态下管道机器人拉出试验和机器人状态微调后拉出试验。

引力波探测器有望获得重大突破 或改变对宇宙的认识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一个研究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的研究,展示了光学技术的新突破,有望大幅提升LIGO(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等引力波探测器的性能。

科学家观察到一种在外星行星上才存在的冰

一种被认为存在于外星行星海洋深处的奇怪冰终于被证明存在。研究人员首次直接观察到一种被称为塑料冰的水的混合相,它在高温高压下形成,并表现出固体冰和液态水的特征。最近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些观测结果,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太阳系内外其它世界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其中一些可能适合居住。

微小的昆虫如何战胜南极洲的严寒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有一种小昆虫掌握了生存的艺术。 南极蠓是唯一一种原产于南极大陆的昆虫,它利用一种奇妙的休眠策略组合来忍受极端条件。研究人员发现,南极蠓在两年的生命周期中会在两种不同的休眠形式--静止和强制性休眠--之间切换。 这种精确的时间安排确保了蠓虫在夏季到来之前及时变成成虫,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短暂的繁殖机会。

科学家合成出前所未见的铋分子 数十年之久的化学难题迎刃而解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并稳定了一种Bi₅环--一种由五个铋原子组成的分子--金属复合物。 这一成果填补了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空白,为材料科学、催化和电子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

波兰发布可双足行走肌肉骨骼机器人 外观惊悚

波兰的一家名为Clone Robotics的公司宣布推出新型机器人,100%复刻人类肌肉骨骼。这款机器人的外形酷似科幻动画《EVA》中的角色莉莉丝,同时也让人联想到美剧《西部世界》中的仿生人。有趣的是,Clone Robotics的Logo设计也直接借鉴了《西部世界》的海报风格,进一步凸显了其科幻基因。

中国首枚商业中型可回收火箭:深蓝航天星云一号计划二季度首飞

日前,深蓝航天宣布,中国首个商业化中型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于今年二季度执行首次入轨发射及垂直回收验证,助推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效率提升。据了解,星云一号采用串联二级构型,一二级主动力均采用“雷霆-R1”液氧煤油发动机。

马斯克呼吁提前终结国际空间站:让我们去火星

据彭博社报道,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周四在X上建议加速国际空间站的退役,认为这座轨道实验室应在两年内脱离轨道,而不是按照目前的五年计划。“这个决定取决于总统,但我的建议是尽快让其退役。”马斯克在X上写道。他认为国际空间站“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并且“几乎没有了增量效用”。

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领域深度探索 宝马展示旗下第六代电池等新技术

近期,宝马集团开放其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兰茨胡特工厂,旗下第六代电池,宝马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等正式亮相。在宝马兰茨胡特工厂,新浪科技编辑看到了宝马第6代电池技术(Gen6)的电芯,尺寸为4695(46毫米直径95毫米长度),官方人士称还有46120款,但本次未展示。

太阳能技术一马当先 但由于工业使用更多天然气导致排放量有所增加

一份新报告显示,美国去年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达到了破纪录的3380亿美元,但这还不足以减少美国的总体碳排放量。太阳能技术一马当先,2024 年新增发电能力达 49 千兆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方式。 彭博全美能源基金会(BloombergNEF)和可持续能源商业理事会(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Energy)周四发布的报告称,太阳能和风能目前合计占美国电力需求的近四分之一,占全部能源消耗的近10%。

复旦团队发现帕金森全新治疗靶点 AI大显身手

今天凌晨,复旦大学公众号发文宣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此次研究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候选新药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新研究解释了非洲撒哈拉以南居民流行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现象

一项关于几内亚不明原因发热的研究发现了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频繁的误诊和抗生素耐药性高的问题,强调了改进诊断和做好疫情准备的必要性。柏林夏里特大学德国感染研究中心(DZIF)的研究人员与来自几内亚和斯洛伐克的科学家合作,分析了550名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期间出现持续发热但埃博拉病毒检测呈阴性的几内亚患者。

中国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强大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

中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异常强大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可以让中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仔细观察外国资产,尤其是军事间谍卫星。 他们已经展示了该系统从 60 多英里外捕捉高精细图像的能力。

8000万像素的杰作捕捉到色彩和能量迸发的宇宙苗圃

一张令人惊叹的 RCW 38 星团新图像展示了一个迸发着色彩、光芒和能量的宇宙育婴室。这个区域位于 5500 光年之外,充满了新形成的年轻恒星和漩涡状的发光气体云。 欧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功能强大的 VISTA 望远镜穿过尘埃,揭示了隐藏的天体奇观,让天文学家们难得一见恒星诞生时的混沌之美。

稀有深海鲨鱼因家园消失而面临灭绝

极度濒危的白鳍绒毛鲨(Whitefin swellshark)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深海鱼种,由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其大部分栖息地消失,它面临着严峻的未来。一项新的研究预测,在 75 年内,多达 70% 的现有分布区将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 虽然大澳大利亚湾(Great Australian Bight)可能存在一个潜在的避难所,但鲨鱼必须长途迁徙才能到达那里--如果它们能在旅途中存活下来的话。

首口超万米科探井钻穿12套地层后获取到5亿多年前的岩芯

今日,中国石油集团宣布,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日前在地下10910米胜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首次发布万米以下取得的岩芯标本,实现“深地”领域的重大突破。据了解,中国石油连续钻穿12套地层,最终与5亿多年前的岩层相遇。

云南发现3.9亿年前新鱼类化石 双眼长前面 复原图有点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文称,该所朱敏院士团队在云南曲靖发现了一种新鱼类物种——珠江源沟鳞鱼。据了解,这是首次在珠江源头发现并正式报道的鱼类化石,也是中国近五十年来再次报道的沟鳞鱼新种。

智利的科学家们证明即使在最干旱的沙漠中 也能从空气中收集到水

智利的科学家们正在证明,即使在最干旱的沙漠中,也能从空气中收集到水。他们在上霍斯皮西奥(Alto Hospicio)安装了网状收集器,成功地收集到了雾水,那里的许多居民都很难获得水源。 这种方法可以作为饮用、灌溉甚至城市耕作的补充水源。

极端降雨如何在一夜之间改变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的面貌

强大的风暴系统袭击了美国东南部,两天内降雨量高达 6 英寸,造成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大面积洪水泛滥。在田纳西州,河水暴涨到危险的程度,堤坝溃决淹没了小镇里夫斯(Rives),迫使人们撤离,并引发了紧急状态。 卫星图像显示,广阔的洪泛区覆盖了整个地貌,富含泥沙的洪水将田地变成了临时湖泊。

2023年美国成人早期死亡率比预期高出70% 健康趋势令人震惊

在COVID-19期间,受毒品因素死亡和其他健康危机的影响,早期成人死亡率飙升,并在2023年居高不下。 专家们敦促采取广泛的政策行动,应对日益恶化的青壮年健康趋势。

下一代太空维修技术:利用立方体卫星执行精确维修任务

为了使太空服务更安全、更高效,研究人员为立方体卫星创建了一种节省燃料、无碰撞的轨迹优化方法。他们的算法通过先进的数学建模克服了深空距离的挑战,使小型航天器在组装或维修太空望远镜时能够协同工作。 他们的研究在飞行途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终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数值问题。 除太空外,这种方法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轨迹规划问题。

2032年小行星撞击风险降低: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算出 2032 年撞击 2024 YR4 号小行星的几率为 1/32,是有史以来撞击危险大小小行星的最高几率,因此,2024 YR4 号小行星最近成了头条新闻。 值得庆幸的是,新的观测结果将这一概率降低了一半。

入地10910米创多项世界纪录 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完钻

今日,中国石油集团宣布,我国深地工程获得重大突破,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完成钻井任务,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据了解,深地塔科1井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境内,于2023年5月30日开钻,成功钻取我国首份地下万米岩芯标本,在陆地万米深层全球首次发现油气显示。

地球将变回终极盘古大陆 超级计算机算出人类灭绝时间

地球会一直适合人类居住吗,显然不是。最近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地球将在2.5亿年后重新变回 Pangea Ultima(终极盘古大陆),气温上升、火山爆发以及严酷的气候让地球不再适合生存,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将迎来灭绝。

NASA将小行星撞击地球概率大幅调低至1.5%

2月20日,NASA和欧洲行星防御办公室(ESA)同时将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下调。NASA最新数据显示,该概率已从3.1%降至1.5%;ESA最新数据显示,该概率从2.8%降至1.4%。

完全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电喷雾发动机问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近期展示了一款完全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电喷雾发动机,能通过发射液滴来推进。这款电喷雾发动机不仅生产速度快,而且成本远低于传统推进器。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完全利用市场上可购买的3D打印材料和技术制造,甚至具备在太空中完成打印的潜力。这一突破为未来航天器的制造和维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裁员潮下NASA力保关键岗位 避免科学家与工程师流失

2月20日消息,据媒体获得的内部会议记录显示,美国宇航局(NASA)的管理层正在寻求“全面豁免”,以保护试用期员工免受裁员影响。与此同时,其他联邦机构则不得不解雇新入职员工,以减少员工人数。

神秘的冰震改写了科学界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

研究人员在格陵兰冰流深处发现了许多微小的冰震。 这些地震促进了冰流的运动,与以往认为冰流像粘稠蜂蜜一样流动的假设相反,冰流还表现出持续的粘滑运动。 研究小组利用安装在冰流内部 2700 米深钻孔中的光纤电缆记录了地震活动。

科学家帮助佛罗里达州赢得抗击蟒蛇入侵的生态战争

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蟒蛇移除数据,确定了最佳调查条件和增加移除量的关键地点。 研究人员建议在雨季进行调查,在夜间进行调查,并使用水上交通工具。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们对缅甸蟒蛇承包商提供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确定了清除入侵爬行动物的最有效策略。

这种兰花会利用真菌促进自身的生长

有些兰花进化出了一种独特的寄生生活方式,放弃了完全依赖光合作用,转而从真菌中汲取养分。 Oreorchis patens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它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寄生真菌。

无糖饮料中的常见人工甜味剂与严重的心脏问题有关

长期以来,阿斯巴甜一直被当作一种无愧于心的糖替代品在流行食品中销售,从零卡路里的健怡可乐到无糖果冻不一而足。 阿斯巴甜的口碑也相当糟糕,这种人造甜味剂目前已被证实与小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这对人类来说有听起来那么糟糕。

这是已知唯一的真社会性植物 它们的种群像蜜蜂、蚂蚁一样分工明确

许多人认为植物不具备行为能力,所以不会去思考植物的社会属性。其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不仅有社交活动、家庭纠纷等等社会行为,它们还进化出了利他行为,并且由于利他行为,植物界也存在真社会性的物种。

复旦这个“吊瓶”轻松让电池寿命翻10倍

众所周知,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都这么高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在持币观望。原因嘛大家也都明白,抛开安全性啥的不说,电池的寿命焦虑绝对榜上有名——想想哈,咱这手机电池用几年都 “ 续航尿崩 ” ,那要是车上的电池,不得崩的更多。到时候不但电池换不起、卖车还掉价多,搁谁心里能不犯嘀咕。但!是!大的要来了,就在前几天,复旦大学的科学家们在《 Nature 》上发了一篇逆天文章,直接给锂电池行业整沸腾了。

全球变暖导致城市老鼠激增

人们早就预言,随着地球变暖,许多害虫物种都会大量繁殖。最近,一项对16个主要城市的研究发现,全球变暖正在帮助老鼠在世界各大城市茁壮成长,平均气温上升最快的地区,老鼠的数量增长也最快。1月3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一种特殊的雌激素可能在抑制食欲方面有额外的作用

众所周知,雌激素是调节女性性发育的荷尔蒙,尽管男性也会产生雌激素。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雌激素可能在抑制食欲方面有额外的作用。虽然人类产生的大部分雌激素是在女性的卵巢中合成的,但这种信使分子实际上是在男性和女性身体的其他部位产生的。

科学家在小行星"龙宫"上发现古代盐沉积

科学家在小行星"龙宫"(Ryugu)的样本中发现了盐矿物质,这表明过去曾有过液态水。 这些盐的存在表明,龙宫的母体在水消失之前曾经拥有一个温暖、含盐的环境。 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水在太阳系行星和卫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粒子纠缠让两个量子处理器相互连接并传输数据

量子计算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它面临着可扩展性问题。 要使这样的机器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在一个地方装配多个量子处理器。 这不仅增加了处理器的功率,也增大了它的体积,使其变得不那么实用,而且更加精密。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系列的解决方案:通过"量子传送"将远程内核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制造出更强大的机器。

从金属雨到咆哮的喷气流:天文学家完成外星大气层的首次3D观察

天文学家首次绘制了系外行星大气层的三维结构图,从而开启了探索外星世界的新途径。利用ESO的超大望远镜,他们发现了WASP-121b天空中携带铁和钛的极端风暴。 这颗行星的喷射流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气候,狂暴的风暴席卷而来,就连太阳系中最狂野的飓风都显得有些温顺。

蹲式马桶产生的空气传播细菌要比坐式马桶多得多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蹲式马桶产生的空气传播细菌要比坐式马桶多得多,而且带着垃圾冲水会增加污染程度。 然而,使用排气扇可以大大减少接触细菌的机会,这说明有必要改善公共厕所的通风条件。

世界上最大的锂矿藏可能改变能源供应现状 但它也可能破坏生态系统

乌尤尼盐湖(Salar de Uyuni)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锂储量,但开采可能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系统。 杜克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锂盐蒸发池会显著增加砷含量,给野生动物和地下水带来风险。 他们还分析了防止土地沉降的回注方法,但这些方法可能会破坏锂的提取。

法国WEST托卡马克反应堆创纪录地运行了22分钟

法国核聚变反应堆保持等离子体反应超过 22 分钟,创下新纪录,这一里程碑于2月12日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的WEST托卡马克反应堆实现。实现商业核聚变发电的梦想是工程界的圣杯,80 年来一直如此。 一克氢同位素产生的能量相当于 11 吨煤,一个实用的核聚变反应堆将为人类带来无限的清洁能源。

澳大利亚人平均要等待12年才能接受心理健康或药物使用障碍的治疗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澳大利亚人平均要等待 12 年才会接受心理健康或药物使用障碍的治疗。 虽然研究结果相当严峻,但该研究确实发现,年轻人更有可能在需要时寻求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

北大研发软体膝关节假肢 更轻便、减震

北京大学发文称,该校工学院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王启宁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动力下肢假肢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发出全球首款软体膝关节假肢。目前,膝关节假肢都是刚性假肢,采用高密度的金属材料制成,体积、重量,且刚性框架的缓冲性能都十分有限,很难兼顾功能性和舒适性。

为什么电磁炉能把火锅加热,但人手放上去不烫?

去火锅店吃火锅,火锅的加热方式基本分为两类,直接加炭火的“铜锅涮肉”,另一种就是没有明火的电磁炉。有网友发现了一个现象,好像电磁炉在开始加热锅的时候,竟然不烫手。电磁炉加热的时候真的会不烫手吗?如果手都感觉不到热,它又是怎么样把锅加热的呢?今天就说一说电磁炉。

二月底天际罕见上演7星连珠 错过得等77年

近期的天文奇观将至,喜欢观测太空,尤其对星星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2月28日前后的几个晚上,太阳系中的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将上演“七星连珠”罕见天象,可尝试使用天文望远镜观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奇特的景观,是因为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周期不同以及轨道近似共面两大条件共同作用。

小行星撞地球概率上调至3.1% 成为现代最具威胁陨石

2月19日,NASA将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概率上调为3.1%,这颗小行星已成为现代预测记录中最具威胁性的陨石。此前,NASA预测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2.6%。

SpaceX猎鹰9号完成史上首次跨国回收:美国发射,巴哈马降落

福克斯新闻报道,SpaceX完成了一项历史性壮举。该公司从美国佛罗里达海岸将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并让火箭助推器在巴哈马群岛着陆。这是人类首次跨国回收火箭。

对美国人预期寿命的研究揭示了教育程度带来的巨大差异

IHME 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美国 3110 个县从 2000 年到 2019 年的预期寿命,揭示了教育程度带来的巨大差异。 在此期间,受教育最少的人和受教育最多的人之间的预期寿命差距从8年扩大到11年。20年间,大学毕业生的预期寿命增加了2.5岁,达到84.2岁,如果作为一个国家来看,他们的预期寿命在全球排名第四。 相比之下,没有高中文凭的人的预期寿命则停滞在 73.5 岁,全球排名第 137 位。

科学家发现野生鱼类能识别并追随特定人类

野生鱼类能分辨人类! 一项研究发现,鲷鱼能识别潜水员个体,它们会跟随给它们喂食的潜水员,而忽略其他人。多年来,地中海一个研究站的科学潜水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当地鱼类会尾随他们,偷吃用于实验的食物。 更有趣的是,这些鱼似乎能识别并锁定曾经喂养过它们的特定潜水员,而对其他潜水员视而不见。

一根翠竹的产业突围和“全球远征”

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桥如长龙卧波,飞腾在湛蓝海面上。春节期间,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串连起港珠澳大桥的几座人工岛景观平台,脚下一种特殊的板材引起记者注意。它的纹理像竹节般整齐划一,脚感又厚实坚韧。

世界最大变幅式打桩船“二航长青”轮启航 桩架高150米

据报道,全球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强的打桩船——“二航长青”轮,于近日在江苏南通启东正式启航。据悉,“二航长青”轮的建造工程于2024年1月18日启动。该船总长130.5米,型宽40.8米,型深8.4米,其打桩架高达150米,为世界最高,桩架主油缸推力5000吨,为世界第一超大油缸。

马斯克阴影下NASA正经历至暗时刻 已裁员近1800人

2月19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和遍布全美的10个区域中心,共有近18000名公务员。然而,自四周前特朗普第二届政府启动以来,该数字迄今已缩减约10%,而且这家全球顶尖的航天机构可能还将面临进一步的重大裁员。

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近纯的六方金刚石块体材料

近日,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姚明光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朱升财教授,发现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首次合成了高质量、近纯的六方金刚石块体材料,其硬度高出立方金刚石,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

科学家可能刚刚找到了北极海冰减少的原因之一:北极气旋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arth &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气候模型低估北极海冰损失的原因以及北极气旋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这项研究由俄克拉荷马大学气象学教授史蒂文-卡瓦洛(Steven Cavallo)领导,可以改进天气和气候模型,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北极气旋。

NASA韦伯望远镜捕捉到银河系中心黑洞发生的耀斑现象

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是一场势不可挡的宇宙烟花秀,疯狂爆发的能量似乎没有规律可循。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科学家们观测到了不停的爆发,有的只持续几秒钟,有的则持续数月。 原因何在? 磁场混乱和等离子体湍流--但真正的奥秘在于,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是否有更深层次的隐藏秩序。

小行星2024 YR4也有可能在2032年错过地球并撞击月球

小行星2024 YR4有1/43的几率在2032年撞上地球,但它也有机会与其它天体相撞,那就是我们的月球。 这颗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天体将在月球表面引发一场爆炸,其威力将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343倍,而且就爆炸效果而言,从我们的星球上也能看到它。

高温超导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薛其坤院士领衔

2月18日,记者从南方科技大学举行的高温超导研究重大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 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防水表面发现了超快"塑性波" 其传播速度前所未有

像雨滴打在水坑上形成的波纹被称为毛细管波(表面张力波)。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些波纹,如今,科学家们仍然对它们着迷,因为它们能让人们深入了解这些波纹所穿过的表面。 这使得它们在研究软材料和生物系统时特别有用,尤其是在研究微观尺度流体行为的微流体应用中。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能抵御寄生植物的关键基因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独脚金内酯外排转运蛋白SbSLT1和SbSLT2,敲除这两个基因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深海"望远镜"KM3NeT探测到有史以来能量最高的幽灵粒子

水下 KM3NeT 望远镜探测到了一种能量破纪录的中微子--220 PeV,标志着天体物理学的一个关键时刻。这种微小而强大的粒子诞生于宇宙最极端的事件,为宇宙加速器提供了新的线索。 虽然它的确切起源仍然未知,但科学家们相信它可能是第一个被探测到的宇宙中微子。 这一发现为多信使天文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的观测有望揭示宇宙最深层的奥秘。

美国海军利用人工智能训练激光武器对付无人机

美国海军正在帮助消除无人机群攻击对人类操作员的需求。 由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PS)领导的一项研究利用人工智能使激光武器能够更好地瞄准并摧毁多架无人机的攻击。

卫星看中国12大壮美天池 你很可能只知道2个

“天池”,古代称为“瑶池”,充满神秘色彩、无限意境的词汇。“天池”的最早出处大概是《庄子》,原义是指寓言中所说的海,但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天池”专指那些位于山原之上的湖泊。说到天池,大家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长白山的天池(和五大连池),还有新疆的天山天池。

哪吒脚踩风火轮都快够不着了 铁路轨距为啥是1435mm?

《哪吒2》持续火爆,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精彩短片,比如在一则春运宣传视频中,哪吒无法通过安检,最后脚踩风火轮、在铁路上飞驰而去。搞笑的是,对于哪吒的小短腿,在铁轨上跨着还是挺吃力的。

橘子冒烟小心肺部真菌感染:大量孢子形成烟雾

按压橘子冒烟是咋回事?据报道,这通常是因为霉菌繁殖产生的孢子扩散。霉菌成熟后会产生大量孢子,当微小的孢子在空气中扩散时,会形成类似烟雾的视觉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为孢子雾。在特定条件下,如光线照射下,孢子雾中的微小颗粒会发生散射现象,导致光线被分解成不同的颜色,类似于彩虹,但发生在夜晚时更具视觉冲击力。

从铁锈到可充电:海水和废金属将改变能源储存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PI)的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新的可充电电池技术,利用海水中最丰富的负离子——氯,作为锂的潜在替代品,为可持续能源存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化石证据表明一些巨型动物3500年前仍存在

传统观点认为,古代大型动物如地懒,在大约1.1万年前即全新世初期灭绝。然而,近年来发现的一些化石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例如,去年报道发现了一头4000年前的长毛猛犸象;现在,在南美洲发现的其它巨型动物化石似乎更年轻:研究人员最近在《南美地球科学杂志》(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Earth Sciences)上报告称,它们可以追溯到大约3500年前。

在接受CAR-T治疗后 美国一名女性癌症缓解时间长达19年

2006年,美国一名四岁女孩因患神经母细胞瘤(一种神经细胞癌),在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预后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于休斯顿的德克萨斯儿童医院接受了一种高度实验性的CAR-T细胞治疗。这种疗法通过改造免疫细胞,使其能够锁定并摧毁癌细胞。19年后,该女孩不仅成功摆脱了癌症,还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超音速静音飞行不是梦 NASA公布X-59验证机最新进展

2月18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完成X-59验证机的发动机性能测试。NASA希望这架验证机能够有效缓解超音速飞机产生的恼人音爆问题。NASA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期间,对这架验证机上单台经过改装的F414-GE-100引擎进行了测试。

萤火虫公司"蓝幽灵"月球着陆器成功进入绕月轨道 并拍摄了一张照片

萤火虫公司的蓝幽灵(Blue Ghost)月球着陆器成功进入绕月轨道。经过近一个月的太空旅行,萤火虫公司的蓝幽灵月球着陆器于2月13日成功完成了关键的四分钟月球轨道插入燃烧。 这是迄今为止着陆器进行的时间最长、最复杂的一次燃烧,它依靠主发动机和反作用力控制推进器来调整轨道。

全球超过50亿人口无法获得可靠的医用氧气

一份新报告强调,需要制定国家氧气计划、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强公私合作。 虽然与大流行病相关的投资有所帮助,但许多地区仍因基础设施和设备短缺而举步维艰。全球超过 50 亿人无法获得可靠的医用氧气,而医用氧气是治疗各种健康问题的重要资源。

中国团队研发出一种超长寿命、高效制氢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北京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超长寿命、高效制氢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在铂基催化剂表面覆盖特殊保护层,使催化剂在制氢反应中能够连续工作超1000小时。这一突破让低成本大规模制氢成为可能。

一次性筷子真的可以用二氧化硫漂白吗?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件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说是商家会用二氧化硫对坚果(特别是开心果),干货(比如粉丝、银耳等)进行漂白,有些坚果干货还会被检测出二氧化硫超标。此外,对于二氧化硫,网上也会有这样的新闻报道,说商家会用二氧化硫漂白一次性筷子。

哈佛科学家们发现人类进化出了与其他已知动物不同的超高新陈代谢率

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类的新陈代谢率明显高于其他哺乳动物,包括我们的近亲--猿和黑猩猩。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既有较高的静态新陈代谢率,又有活跃的新陈代谢率,这使我们狩猎采集者的祖先能够收集足够的食物,同时还能支持更大的大脑、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繁殖率。

新卫星数据揭示珠穆朗玛峰周围地区雪线的惊人变化

珠穆朗玛峰地区越来越多的山雪正在消失得无影无踪。冰川上的雪线正在逐渐升高,这表明该地区的冬季条件正在发生变化。 科学家们指出,气候变暖和干燥,再加上升华作用,是导致积雪面积缩小的罪魁祸首。 这一趋势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用水安全,并可能助长尼泊尔更猛烈的火灾季节。

美国莱斯大学终身教授钮凤林已回国 专注于地震成像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官网显示,原任美国莱斯大学终身教授的钮凤林已回国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杰出讲席教授。据悉,钮凤林198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随后远赴日本东京大学深造,于1994年和1997年分别获得地球物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自带GPS:科学家揭开海龟能利用地磁导航的秘密

科学家发现,蠵龟可以学习并记住不同地理区域的独特磁场特征。这一突破为海龟利用学习到的磁场线索进行远距离导航提供了首个实证证据,准确性极高。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海龟拥有两种不同的磁感应,加深了我们对迁徙动物如何感知和利用地球磁场的理解。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研制出无痛活疫苗 只需在皮肤上擦拭即可生效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对小鼠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转化为一种彻底的、无需针头的疫苗接种方法,这种方法还能消除发烧、肿胀和疼痛等反应。

埃及出土的古代头骨揭示了一种3000万年前的顶级掠食者

科学家在埃及的沙漠沙地下发现了一个几乎完整的 Bastetodon 头骨,这是一种有 3000 万年历史的食肉动物,曾经统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这种豹子般大小的食肉动物有着可怕的咬合力,它在法尤姆茂密的森林中--现在是一片干旱的荒地上猎杀早期的大象、河马和灵长类动物。

一颗恒星可能伪造了自己的死亡 哈勃望远镜正在调查

在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图像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螺旋星系是 UGC 5460,位于大约 6000 万光年之外的大熊座。 这幅引人注目的图像结合了四种不同波长的光线,展示了星系中央的恒星条、扭曲的旋臂和明亮的蓝色恒星群。 在图像的左上角,出现了一个更近的天体--来自我们银河系的恒星,距离我们只有 577 光年。

香味产品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堪比汽车尾气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室内使用香味产品会改变空气的化学成分,产生的空气污染程度不亚于室外的汽车尾气。 研究人员说,吸入这些纳米级微粒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它不是蟒蛇而是鱼……被它咬了不是很疼但很吓人

这是新西兰长鳍鳗,是新西兰特有的一种淡水鳗鱼。英文名是 New Zealand longfin eel,学名为 Anguilla dieffenbachia.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们看起来有些可怕,因为它们能长到 2 米,身子黑乎乎又黏糊糊的,还能在草地上蠕动,深入内陆爬到人们房屋后的小溪里,不仅吃植物还能吃小鱼或小鸭子,能活到 100 岁……

水的第四形态“塑性冰七”首次被观测到 有助更好理解冰卫星与冰行星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位于法国劳厄-朗之万研究所内先进的中子光谱仪等设施,首次观测到水的奇异形态——“塑性冰七”(Plastic ice Ⅶ)。研究水的塑性态和超离子态,能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木卫三、木卫四等冰卫星,以及天王星、海王星等冰行星的内部结构和冰川流动。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这就是可能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小行星2024 YR4

最近,美国NASA、欧洲ESA联合发布报告称,2024年底发现的小行星2024 YR4,可能会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估算概率为2.3%(或者说1/48),比早期预测的1.2%翻了一倍。

太阳帆卫星变身宇宙气象站 早早拉响太阳风暴警报

2月17日消息,利用太阳光驱动的太阳帆卫星有望在不久将来成为现实。这项技术将使科学家能够更早预警太空天气事件,例如有可能破坏地球上技术系统的地磁暴。

美日齐飞探月:美国的进入轨道拍照、日本的飞越而过

近日,美国萤火虫航天公司(Firefly Aerospace)发布了一张其“蓝色幽灵”(Blue Ghost)探测器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和探测器自身的局部。今年1月15日,SpaceX利用一枚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了两个商业月球着陆器,其一就是萤火虫航天的这台蓝色幽灵,另一个则是日本iSpace公司的Resilience。

加载中...

精彩评论

全部展开

CBer 热度

created by ce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