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放大器问世 数据传输速度暴增10倍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一款新型放大器,能使数据传输速度超越现有光纤10倍,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随着人工智能、流媒体服务以及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数据流量将翻一番。

- 紫金山实验室展示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
近日,紫金山实验室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5全球6G技术和产业生态大会上,首次公开了最新构建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记者在紫金山实验室的6G概念验证中心外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用三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测试6G网络的感知能力。

- Starlink与卫星通信同行在乌克兰的竞争正在加剧
据路透社报道,在德国政府的帮助下,法国卫星网络公司 Eutelsat 近一年来一直为乌克兰提供急需的互联网接入。Eutelsat 的 OneWeb 部门运营低轨道卫星,与地面终端通信以实现互联网连接——类似于竞争对手 SpaceX 的 Starlink 网络,后者一直是乌克兰政府卫星互联网的主要供应商。

- 亚马逊计划将首批27颗互联网卫星发射入轨 对标SpaceX
亚马逊计划于4月9日,将其首批互联网卫星发射入轨,正式启动备受瞩目的 “柯伊伯计划” 互联网网络项目。此次发射备受关注,首批将有27颗卫星搭乘火箭奔赴太空。而亚马逊的宏伟蓝图远不止于此,其最终目标是在低地球轨道部署超过3000颗卫星,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与 SpaceX 的 “星链” 计划展开正面角逐。

- 亚马逊准备发射第一批柯伊伯计划卫星
亚马逊为其新互联网网络(称为“柯伊伯计划”)发射首批卫星的倒计时即将到来,日期定为4月9日。这27颗卫星将乘坐联合发射联盟阿特拉斯V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力量站发射。它将把卫星部署在距地球表面280英里的地方。这是80多次计划发射中的第一次,最终将部署约3200颗低地球轨道卫星。

- 长征二号丁成功发射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验证手机宽带直连卫星
据“我们的太空”公众号,今天12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量子链路光束从中国传到南非 距离近13000公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并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实现了密钥共享和数据中继。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3月20日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 消息称中国研制出具有全球影响的深海电缆切割装置
中国研制出一种深海电缆切割装置,能够在深达 4000 米的水下切断世界上防御最严密的水下通信和电力线。该技术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及其深海载人航行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目标是切断钢铠、橡胶和聚合物电缆,这些电缆是全球 95% 数据传输的基础。该装置与中国先进的载人和无人潜水器(如“奋斗者”和“海斗”系列)无缝集成,标志着水下作业能力的重大飞跃。

- 俄罗斯切断Cloudflare网络以测试潜在影响 所有使用其CDN网站都无法访问
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 (Roskomnadzor) 下属的互联网监控和控制中心 (CMU SSOP) 在 2024 年 11 月指责 Cloudflare 部署的 ECH 加密协议侵害各国的网络主权,为此该机构封锁 ECH 加密连接。

- 新型声学传感技术可探测并帮助防止海底电缆遭破坏
海底电缆承载着全球 95% 的互联网流量,因此最近针对它们的破坏活动越来越多,令人担忧。 北约和欧盟一直在探索探测这些电缆附近的船只或潜水员的方法,一些公司正在将声学传感作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 Alphabet分拆其孵化的Starlink竞争对手Taara
基于激光通信的互联网项目 Taara 即将退出 Alphabet 的“登月计划”孵化器 X,分拆成为一家独立公司。Taara 的技术使用激光传输数据,在农村地区联网方面有望与伊隆·马斯克的 Starlink 展开竞争。

- 英国《在线安全法》今天开始生效 加强对儿童和弱势群体的保护
英国数字监管机构 Ofcom 将从 3 月 17 日(也就是今天)开始执行新的《在线安全法案》(OSA)规定。 OSA 所针对的公司必须完成对其平台上非法内容所带来风险的评估。 评估的截止日期是 3 月 16 日。

- IPv4地址真成为香饽饽:有平台推出抵押借贷计划 利用地址池作为抵押品
IPv4 公共地址枯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国家 / 地区正在推动转向 IPv6 地址,但因为各种方面的原因仍然有很多场景依赖于 IPv4 地址。在这种情况下 IPv4 的价值也水涨船高,日前名为 IPv4.Global 的公司推出新的借贷计划,允许借款人使用持有的 IPv4 地址作为抵押品进行贷款。

- 月球上可接收GPS信号首获验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意大利航天局等机构合作开展的“月球GNSS接收器实验”(LuGRE)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获取并跟踪基于地球的全球导航系统(GPS)信号。宇航员和航天器在月球表面活动时,精准可靠的导航至关重要。然而,传统GPS工具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约36万公里的距离上难以发挥作用。

- 专家称6G时代普通手机就能直连卫星:可覆盖南北极 2秒下一部电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6G等未来产业。据专家介绍,6G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包括南极和北极。手机直连卫星也会成为标配,普通手机就能使用,速度上能做到2秒即可下载一部6GB的电影,预计2030年投入商用。目前,包括我国在内,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3GPP标准伙伴都正在共同研制6G标准。

- 欧洲版“星链”公司股价一周飙升390%
法国卫星运营商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的股价上周暴涨近390%,而欧洲在国防策略上可能出现的转变推动了这一涨势。上周,该公司股价大幅波动,周二涨幅高达77%,周三又上涨了120%。从2月28日的收盘价到上周五的收盘价,其股价涨幅达到了惊人的387%。

- 突破性的微型芯片可能是实现精确度提高1000倍全球定位技术的关键
光学原子钟有可能将计时和全球定位系统精度提高1000倍,从而提高手机、计算机和导航系统的精度。 然而,由于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因此无法在研究实验室之外广泛使用。现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和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学(Char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科学家们利用片上微型计算机开发出了一种突破性技术。

- 芬兰推出欧洲首台50量子比特计算机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4日发布新闻稿说,该中心和IQM量子计算机公司已成功研发并推出了欧洲首台50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这台量子计算机位于芬兰南部埃斯波市,目前正通过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量子计算云端服务向科研人员和企业用户开放。该中心表示,50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将为业界提供开发量子计算应用程序及进行更多实践研究的机会。

- 沃达丰和 AST SpaceMobile 将在欧洲提供天基宽带
Vodafone (沃达丰)和 AST SpaceMobile 组建了一家名为 SatCo 的新卫星服务公司,为欧洲各地的客户提供安全的天基蜂窝宽带连接。 这样,欧洲大陆各地的客户,即使是在难以到达的地区,也可以通过他们的任何设备访问互联网。

- 潘建伟:第二次量子革命需要耐心支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25年设立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YQ),应证着量子技术的发展和其新兴应用领域备受全球各界关注。在2025年2月初的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开幕式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学者进行视频致辞。

- Alphabet旗下Taara研发的微型芯片可通过光束实现无线快速上网
多年来,Alphabet 的 Taara 部门一直在利用交通灯大小的发射器使用光束进行远距离通信,为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连接。 其背后的团队现在已将这种技术缩小到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中。Taara 的诞生源于一个愿景,即为服务不足的偏远社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而无需通过繁琐的光纤连接。

- 尺寸是传统天线的万分之一 纳米天线颠覆无线通信
中国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团队近日在《光子学》(PhotoniX)上发表了一项创新成果——一种利用光学悬浮纳米粒子的低频接收天线。该天线尺寸比传统设计小近1万倍,为低频(LF)应用如水下通信、地下传感和电离层波导等领域带来了天线小型化的突破。

- Meta未来部署的海底电缆将比地球的周长还长
Meta 计划建造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光缆,其长度将超过地球的直径。 这条连接五大洲的大容量光纤电缆将横跨 31000 英里(50000 千米)--作为参考,地球的周长为 24901 英里(40075 千米)。

- 1932年的一项发现正在改写现代量子计算的未来
阿尔托大学的物理学家们重新构想了1932年首次发现的一个基本量子过程,使量子系统中能级之间的转换成为可能,而这在以前被认为是做不到的。利用超导电路,他们展示了一种绕过中间能态而不与之直接相互作用的方法--这一进步可能会带来更强大、更高效的量子计算。

- 麻省理工学院的射频技术可帮助无人机在漆黑的室内环境中导航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智能方法,帮助无人机在没有照明的室内空间自主寻路,而无需昂贵的夜视摄像机。 相反,他们的解决方案依靠的是放置在这些环境中的"标签",这些标签会反弹无人机发出的无线电频率,帮助无人机确定自己的位置,并在不碰到障碍物的情况下绕行。

- 韩国计划到明年6月采购18000块GPU 建设新的国家AI计算中心
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周四表示,到明年上半年,韩国将采购1.8万块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以提高该国的人工智能(AI)计算能力。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政府最初计划在今年内确保1万块GPU,以便在2027年启动新的国家AI计算中心。

-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粒子纠缠让两个量子处理器相互连接并传输数据
量子计算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它面临着可扩展性问题。 要使这样的机器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在一个地方装配多个量子处理器。 这不仅增加了处理器的功率,也增大了它的体积,使其变得不那么实用,而且更加精密。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系列的解决方案:通过"量子传送"将远程内核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制造出更强大的机器。

- 韩国筹建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 电力容量碾压美国星际之门
投资集团Stock Farm Road正计划在韩国建设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该项目初期投入100亿美元,长期投资最高可达350亿美元,预计提供3吉瓦(1吉瓦=10亿瓦)的电力容量,是美国“星际之门”数据中心的三倍。

- 科学家利用晶体将 TB 级数据塞进毫米级存储器中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在一个仅一毫米大小的晶体立方体中存储了 TB 级的数字数据。 他们利用晶体内的单原子缺陷来表示数据存储的二进制1和0,从而实现了这一目标。

- 普联(TP-LINK)将在6月30日彻底关停DDNS服务 用户必须在停服前迁移至其他DDNS
和我们此前预料的完全相同,普联 (TP-LINK) 目前出现的 DDNS 服务无法添加域名并非系统问题,而是普联有意为之所以用户才无法生成和绑定新域名。

- Meta确认"沃特沃思项目" 横跨50000公里的全球海底电缆
早在 11 月份我们就曾报道过Meta--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的所有者拥有数十亿用户,占所有固定流量的 10%,占所有移动流量的 22%,公司即将宣布一项价值 100 多亿美元、连接全球的大型新海底电缆项目。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 Meta 更好地控制自身服务的运营方式。

- 国际能源署预计 全球电力需求势将出现空前增长
未来几年随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更多的电力来运行空调、工业和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势将急剧增加。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一份报告,未来三年全球用电量势将增加3,500万亿瓦时的空前水平。每年增加的电量超过了日本一年的用电量。

- 量子网络技术取得突破 纠缠光子不间断传输30多个小时
科学家通过商业网络传输纠缠量子信号,实现了量子网络的重大飞跃。他们的新稳定方法克服了干扰,保持了网络的平稳和安全运行。

- 官方证实铁丝插电视完全能免费看电视
针对当前“只要插入一根铁丝就能免费看电视”的话题,官方已经证实了。山东省广播电视传输保障中心调频电视部科长冯晗接受媒体采访时,一根电线免费看电视,山东至少能收16套电视节目,而且是真的完全免费。

- 网友实测:一根铁丝插电视上 可免费看卫视直播
近期,“只要插入一根铁丝就能免费看电视”的话题,引起网友关注热议。据网友透露,我们接收的信号是国家广电免费发射的地面数字信号,每年都会有经费维护,只要插入DTMB信号接口就行。

- Cloudflare 让在线追踪真实图片变得更容易
Cloudflare 已推出一项新功能,帮助人们快速验证在线图片的真实性。 该网络安全和托管服务提供商采用了 Adobe 主导设计的 Content Credentials 系统,该系统将数字元数据标签应用于图片和视频,以跟踪其所有者、发布地点以及是否被篡改过,包括是否使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 中国版星链 千帆极轨06组卫星成功发射
北京时间13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6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千帆极轨06组卫星是我国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的第六批组网星,也称“G60星链”。

- TP-LINK路由器DDNS域名开始要求实名认证 华硕直接下线DDNS域名
日前路由器制造商普联 (TP-LINK) 发布通知要求 DDNS 用户进行实名认证,认证方面仅限于使用普联自己的域名的用户即使用 TPDDNS.CN 子域名的用户,若用户使用的是其他 DDNS 服务则无关普联。

- NameCheap开始撤销免费注册的NEWS域名 用户必须花钱
事实证明很多公司确实玩不起,明明是自己的问题结果最终却要用户买单,最新的案例是域名注册商 NameCheap,此前该注册商推出免费的 NEWS 域名注册活动。

- 有史以来最大的模拟:前沿超级计算机模拟宇宙
在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们利用"前沿"(Frontier)超级计算机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宇宙模拟,涵盖 100 亿光年的跨度,并结合了复杂的物理模型。这项成就让人们对星系的形成和宇宙演化有了新的认识,展示了超大规模计算的强大能力。

- DisplayLink 希望为所有 Android 设备带来手机到PC的扩展坞
DisplayLink 在今年的 CES 上展示了一种基座解决方案,允许用户驱动多个 4K 显示器、键盘、鼠标、存储设备甚至配件,所有这些都由手机内的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提供动力。

- 中国版星链千帆星座第四批组网卫星发射已在紧张筹备中
中国版星链千帆星座正在疯狂的准备中,目前已经筹备到了第四批。“千帆星座”目前已经完成三个批次组网卫星的发射任务,同时第四批组网卫星发射也在紧张筹备中。报道中提到,有G60卫星数字工厂,仅需1至1.5天就能生产1颗卫星,这些卫星正成为“千帆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在未来五年翻一番
根据 JLL 的一份最新报告,数据中心预计将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到 2029 年,其电力需求将翻一番。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云服务的不断扩展推动了该行业的扩张,这正在考验能源行业的极限。 一些专家认为,到2027年,一半的新部署人工智能服务器可能会遇上电力不足的困境。

- 印度空间对接实验仍未完成 两卫星最短相距仅为3米
去年年底,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曾将两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开展航天器空间对接技术验证实验。此次发射的2个航天器均重220公斤,分别为一颗目标卫星和一颗追踪卫星,发射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量子计算前景再遭质疑 扎克伯格“站边”黄仁勋 相关概念股再度暴跌
Meta Platforms(META.US)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近日警告称,量子计算机的应用仍需数年时间。受此影响,量子计算概念股遭遇集体抛售。“我并不是量子计算方面的专家,但我的理解是,这离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范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在周五的一个播客上表示,并补充道,许多人认为这项技术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 南极中山站首次实现自主卫星网络通信 网速近百兆
南极中山站首次实现自主卫星网络通信。在南极这一极端环境中,由于地面光纤等基础通信设施缺失,所有通信活动均需仰赖卫星网络。卫星在此扮演着如同家庭路由器般的角色,而卫星网络则好比Wi-Fi,其带宽大小直接决定了网络速度的快慢。

- 价值190亿美元的AI计算提供商CoreWeave在英国开设首个国际数据中心
为企业提供 AI 计算资源的云计算公司 Coreweave 已正式在英国开设了首批两个数据中心,这是其在美国本土市场以外的首个数据中心。CoreWeave 于去年 5 月在伦敦开设了欧洲总部,此前不久,该公司通过 11 亿美元的融资获得了 190 亿美元的估值。与此同时,该公司宣布计划开设两个数据中心,作为在英国 10 亿英镑(12.5 亿美元)投资的一部分。

- 闰年魔咒:通信卫星OneWeb因为没考虑2024年多1天导致系统崩溃
在 2024 年的最后 1 天通信卫星公司 OneWeb 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出现 48 小时的功能故障,此次故障导致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大部分地区的用户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

- 英国政府为军用系统部署量子时钟
革命性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 英国政府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在军队中部署由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Dstl)开发的绝密量子钟。曾经有一段时间,原子钟看起来是非常热门的设施。 根据铯-133 原子的频率来测量时间,可以制造出 3 亿年才增减一秒的时钟。

- 硬件黑客将Toslink音频线延长至143公里 实现IP数据传输
两名黑客成功扩展了 Toslink 光纤音频电缆的通信范围,从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传输距离。 虽然实际应用可能有限,但他们的努力可能会为未来光学数据传输和网络技术的进步铺平道路。 他们的聪明才智体现了黑客的精神:不断质疑、探索和挑战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

- 为灾区恢复宽带通信 中国版“星链”终端抵达西藏
日前,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受灾群众牵动人心。因地震导致当地移动、电信、联通通信基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服情况。

- HDMI论坛发布具有96 Gbps带宽的2.2版规范
HDMI 论坛今天宣布了 HDMI 规范 2.2 版。 新技术为电视、电影和游戏工作室等内容制作商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更高质量的选择,同时支持多种分发平台。 更高的 96 Gbps 带宽和新一代 HDMI 固定速率链路技术可为各种设备应用提供品质更好的音频和视频。

- 巴菲特再度增持VeriSign股份
最新提交给美国SEC的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3日以约41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约20044股威瑞信(VeriSign)普通股,价格从每股204.61美元到204.94美元不等。

- 长光卫星开展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
长光卫星宣布,近期使用自主研制的车载激光通信地面站,与“吉林一号”卫星平台02A02星的星载激光终端,开展了国内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成功获取了“吉林一号”卫星遥感影像。

- 在行业推动下 条形码将在两年内被QR码取代
近五十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消费品的包装上都印有条形码。 但是,有人正在推动在短短两年内取消条形码,取而代之的是 QR 式二维条形码。GS1 是一家全球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开发和维护包括条形码在内的供应链通信标准,其目标是在 2027 年之前,通过其"日出 2027"计划广泛采用 QR 式条形码。

- HDMI 2.2官宣 7年来第一次重大升级
之前有消息称,HDMI规范将在CES 2025期间发布新版本,预计命名为HDMI 2.2,现在终于得到了官方证实。HDMI许可管理公司发给媒体的一封邮件中确认,HDMI论坛将会在当地时间1月6日10点(北京时间7日2点),正式发布新版HDMI 2.2。

- 《经济学人》:在量子技术领域 中国似乎正在逐渐“缩小差距”
1月2日,美国限制其个人和公司投资中国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领域的新规正式生效。在量子技术这个不少西方媒体眼中的“中美博弈新领域”,两国各自进展如何?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撰文称,中美在量子产业中各有其优势领域,不过在美国的优势领域——量子计算上,中国似乎正在“缩小差距”。

- 38C3:黑客从地面劫持并修复失效长达十年的 Beesat-1 卫星
一颗小型人造卫星"Beesat-1"的创造者来自柏林工业大学,于 2009 年秋天用一枚印度火箭将其发射到距离地球 700 多公里的相对较高的轨道上。 其目的不仅是作为其他 Beesats 家族的模型,也是为了证明重量不足一公斤的微型或皮米卫星也能实现与它们的老大哥类似的技术功能。 但到了 2013 年,这个天体已不再有任何作用。 它再也无法向大学发回任何有用的数据。 一位足智多谋的黑客通过一些小技巧,在更新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成功地从地面上修复了这个飞行物,并让它在未来的 20 年里重新发挥全部功能。

- 北约HEIST项目正在推进 以在互联网设施发生中断时创建替代路径
世界已经意识到需要确保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安全并使其多样化。 北约及其合作伙伴正在通过"HEIST 项目"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在争分夺秒地应对潜在威胁。

- 美国数据中心浪潮新动向:从“抢电”到“抢地”……
Adair Park是亚特兰大中心西南部的一幅小地块,近年来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社区。该地块一部分是住宅区,一部分是工业区,毗邻当地火车站和备受欢迎的Beltline步行道。过去几年,开发商陆续进驻,将那些空地和破旧的建筑改造成了新住宅、联合办公空间和零售商店。

- 免费域名US.KG目前已经恢复 建议使用该域名的用户迁移到其他域名
昨天由 DigitalPlat 基金会运营的免费域名 US.KG 遭到吉尔吉斯斯坦注册局封停,原因是太多诈骗和黑客团伙利用该免费域名搭建钓鱼网站或诈骗网站等。

- 生物计算为大幅降低数字处理能耗提供了可行途径
生物计算和神经形态计算研究可能是提高计算机能效的关键。 通过从大自然自身的高效系统(如人脑)中汲取灵感,我们或许能够解决日益增长的数字世界对能源的需求。

- 研究发现数字标签可帮助食品杂货店减少食品浪费
根据食物浪费非营利组织 ReFed 的数据,2022 年,美国食品杂货店浪费了500万吨食物,其中 35% 被送往垃圾填埋场,超过一半(270 万吨)的食物已经过了标签上的保质期。但是,根据德克萨斯麦考姆斯公司的最新研究,有一种潜在的技术可以解决浪费问题。 通过将纸质货架标签转换为数字标签,超市可以轻松降低价格,并将旧货从货架上转移到消费者家中。

- 美国量子计算妖股又暴涨超50% 公司获NASA合同解决相位展开问题
谁能想到,上周面对谷歌Willow芯片没怎么表现的美股量子计算公司(Quantum Computing,股票代码QUBT),却在本周连续出现大涨。截至发稿,量子计算公司日内涨幅一度超过50%,续刷历史新高,上一交易日公司收涨65%。

- 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成功
今晚18时00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的托举下,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应法院要求 知名公共DNS服务器Quad9将在全球范围内屏蔽相关盗版直播网站
Quad9 最初是 IBM 创建的公共 DNS 服务器,不过目前该服务器已经被交由在瑞士注册的 Quad9 基金会运营,该基金会属于非营利性质。最近 Quad9 正在与意大利法院和版权机构进行斗争,原因是版权机构要求 Quad9 通过其 DNS 系统直接屏蔽相关盗版直播网站,由于法院已经下令所以 Quad9 也只能照做。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决定开放整个6GHz频段供极低功耗设备使用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决定开放整个 6 GHz 频段,供极低功耗 (VLP) 设备使用。 这将允许这些设备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运行,并有可能改善人们日常使用的许多服务,例如智能手表、健身追踪器、AR 和 VR 设备、便携式互联网热点以及物联网设备。

- NVIDIA、AMD和Intel三强罕见联手 投资一家光芯片公司
近年来,随着AI竞争愈演愈烈,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兴的处理器巨头都在围绕CPU、GPU和AI加速器展开了激烈竞争。尤其是AMD、Intel和英伟达三大标志性巨头,由于三者的竞争包含后来者的追赶逆袭、新市场的来势汹汹、老巨头的不甘人后等情节,使得这三个巨头的任何动向尤为关注。这三家公司围绕着人工智能和PC展开明争暗斗也是众所周知。

- 两大美国能源巨头盯上了AI时代的“肥肉”:为数据中心供电
美国两大能源巨头——雪佛龙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高管周三分别表示,他们正在考虑进军电力行业,并商讨利用天然气和碳捕集技术为科技行业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提供电力。

- Cloudflare发布2024年度回顾 全球超过40%的互联网流量来自移动设备
网络服务商 Cloudflare 日前发布了 2024 年的年度回顾,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服务商之一,Cloudflare 利用自己的数据可以绘制互联网地图供行业参考。总体来说多个核心类别 / 行业与往年没有太大区别,例如 Google、OpenAI、Binance、WhatsApp 和 Facebook 等都在各自的领域中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

- 2024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17.2% Google、SpaceX和Facebook再创辉煌
Cloudflare 发布了年度回顾,多个核心类别的情况依然如故。 全球互联网流量再次增长,包括Google、OpenAI、Binance、WhatsApp 和 Facebook 在内的几家主要公司保持了各自行业的领先地位。

- 北约希望拥有自己的无人舰队用于保护海上财产
海底电缆越来越多地成为敌对实体的攻击目标,北约正在采取行动解决这一问题。 北约正在开发一种无人水面飞行器,旨在阻止未来的破坏企图。 甚至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讨论最终确定之前,试验性测试就已经开始。

- Internet Archive现已决定停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数字图书借阅问题
在法庭上败诉后,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现已决定停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数字图书借阅问题。 该非营利组织将遵守第二巡回法院的判决,应出版商的要求限制用户对数字图书的选择。

- 中国版星链 千帆极轨03组卫星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今日12时4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千帆极轨03组卫星是我国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的第三批组网星,也称“G60星链”。

- 联合国成立国际组织保护海底互联网电缆
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 除促进和制定技术标准外,该组织还宣布计划与行业代表合作,以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安全。国际电联最近宣布成立一个新的联合国附属机构--海底电缆复原力国际咨询机构。 该机构的任务是提高作为全球电信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底通信电缆的复原力。

- 替代GPS的技术将卫星定位换成地球指纹
尽管当今大多数飞机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导航,但该技术远非无懈可击。 因此,一种替代系统正在酝酿之中,它可能很快就能让飞机通过"读取"所经地形的"指纹"来导航。

- 日本将在周三测试高空太阳能传输 下一步探索“卫星光伏”时代
在卫星互联网之后,人类有关“卫星光伏”的畅想也将迈入实践测试阶段。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日本宇宙系统开发利用推进机构(JSS)的一组研究人员将在周三测试从空中收集太阳能,并传输回地面的技术。如果这次的试验效果良好,将在明年开始进入“太空发电”的测试阶段。

- 新研发的导航系统可在GPS失效时利用古老技术继续工作
南澳大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的工程师们从木帆船时代的经验中汲取灵感,为无人机开发出一种在夜间利用星空导航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简单、轻便的设备,适用于没有 GPS 信号的地区。

- 亚马逊AWS开设线下门店专门提供高带宽数据上传 带着你的硬盘去门店就行
以前亚马逊 AWS 用于运输数据的专用卡车曾引起过大家的讨论,显然对于极其庞大的数据量,直接将硬盘运输到数据中心再复制过去要比利用网络带宽上传快得多。现在亚马逊 AWS 似乎正在延续这种运输精神,不过侧重点是亚马逊自己提供超大带宽用于数据上传,客户只需要将存储设备带到线下门店即可。

- 亚马逊拟推新组件 以解决数据中心耗电问题
亚马逊云计算部门正在推出据称能提高数据中心运行效率的组件,此举可能有助于解决耗电的服务器场给电网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压力。AWS最新的数据中心设计包括更高效的冷却、用于备用发电机的可再生柴油以及优化的服务器机架布局,以减少未使用的电量。

- 海底光缆恢复委员会在修复波罗的海光缆的同一天宣布成立
就在一条疑似被中国船只"伊鹏3号"切断的海底电缆修复当天,两大电信机构召开了海底电信电缆弹性咨询委员会会议。国际电信联盟 (ITU) 和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 (ICPC) 于 11 月 29 日上周五宣布成立委员会。

- ATHENS光学收发器研发项目有望运用新材料提升AI训练效率
KIT的研究人员正在通过ATHENS项目应对数据量快速增长和人工智能技术需求带来的挑战。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向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Christian Koos教授和Stefan Bräse教授领导的ATHENS研究项目颁发了协同基金,该项目旨在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能效,满足人工智能(AI)应用对高速数据传输日益增长的需求。

- 访谈:为什么钻石可能是计算机最好的朋友?
最近,NewAtlas与 Diamond Quanta 公司的亚当-汗(Adam Khan)进行了会谈,包括萌发这种想法的原因、它所带来的挑战以及该技术的影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硅芯片的出现,电子和计算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摩尔定律,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计算机的性能也相应提高,价格下降。 这就是我们现代的手持超级计算机时代、日益普及的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所有其他让我们这些还记得打卡机的人感到非常老旧的东西。

- 波罗的海两条被蓄意破坏的海底光缆目前已经完成修复 事件仍在调查中
早前在欧洲有两条海底光缆被物理破坏,这两条海底光缆都在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条是连接瑞典与立陶宛的海底光缆,第二条是连接芬兰与德国的海底光缆。其中连接芬兰与德国这条海底光缆由芬兰国有控股公司 Cinia 运营,当地时间 11 月 18 日凌晨 Cinia 监测到 C-Lion1 海底光缆出现异常,几秒钟整个网络连接完全中断。

- Meta计划铺设一条价值 100 亿美元、环绕全球的海底电缆
Meta 是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的母公司,是全球互联网使用的第二大驱动力。 其产品及其数十亿用户占所有固定流量的 10%,移动流量的 22%。 Meta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将进一步提高这一使用率。 因此,为了确保有可靠的基础设施来支持这项业务,Meta 公司正在自己动手铺设管道。

- 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显示全球约1/3人口处于“离线”状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报道,国际电信联盟11月2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增加,但数码使用鸿沟依然存在,全球约1/3的人口仍处于“离线”状态。

- 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 下一代北斗系统这样建设
今天(11月28日)上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京组织召开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未来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

- 2024年英国成年人上网时间将增加近一个小时
根据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的年度在线国家报告(Online Nation report)对消费者数字习惯的调查,英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 4 小时 20 分钟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上网。 2023年,18岁以上的成年人平均上网时间为3小时41分钟,与之相比,这一数字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考虑到与2022年的差距仅为8分钟;

- 数据显示新增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停滞不前
2012 年,当 Facebook 的用户数量达到 10 亿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要想再获得 10 亿用户,"最重要的显然是移动"。 在当时的一次采访中,扎克伯格对布鲁姆伯格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变成智能手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 中国卫星公司SpaceSail计划在巴西开展业务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卫星互联网业务方面的中国竞争对手太空帆船公司(SpaceSail)的负责人周二告诉彭博新闻社,该公司计划于2026年在巴西开始运营。SpaceSail 的 Jason Jie Zheng 与巴西电信公司 Telecomunicacoes Brasileiras S.A. 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研究光纤基础设施不发达地区对卫星互联网的需求。

- 软件工程师斥资100多万美元打造终极局域网派对之家
大多数上了一定年纪的技术爱好者都会有这样的怀旧记忆:在互联网还没有让多人游戏变得快捷方便(尽管更不人性化)的时候,他们会背着 PC 和显示器去朋友家玩多人游戏。 也许你曾想过,"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就把终极局域网派对搬回家"。 有一个人真的做到了,而且至少花了一百万美元。

- 芬兰和德国之间一海底电缆突发故障 目前原因未知
当地时间周一(11月18日),负责建设光纤网络和提供电信服务的芬兰西尼亚公司(Cinia)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在芬兰和德国之间运行的C-Lion1海底电缆出现了故障,海底电缆上的电信连接已中断。目前尚不清楚故障原因。

- 蓝色起源与SpaceX携手赢得重要的电话卫星互联网构建合同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赢得了用新格伦火箭(New Glenn rocket)为 AST SpaceMobile 发射第二代卫星的部分合同。 今天早些时候,AST SpaceMobile 宣布了 2025 年和 2026 年的发射合同,将使用 SpaceX 的火箭和 New Glenn 建立新的卫星星座。

- 专家回应6G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明年启动技术标准研究
我国5G网络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地区,从两年前就开始专家和组织不断提到6G,但大家非常疑惑6G技术进展到什么程度。对此,我国6G推进组组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王志勤在央视的采访中表示,我们今年已经对相关的无线和网络技术进行了测试,包括感知和通信的融合,AI和通信,以及天地一体的融合技术。

- 物理学家创造"光飓风" 数据传输快16倍
现代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的信息编码传输。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用激光对数据进行编码,然后通过光纤电缆发送。 随着数据容量需求的增长,找到更先进的编码方法至关重要。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应用物理系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制造出可以携带信息的微小光"飓风"--旋涡。

- 佳能发布新一代高清CT:心脏成像进入4K时代 辐射低到可忽略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佳能展示了其搭载高清AI图像引擎PIQE(Precise IQ Engine)的新一代高清CT。这款产品首次在中国亮相,标志着心脏成像技术迈入“4K”时代,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 监管机构否决后 亚马逊仍追求核电交易
在美国最高能源监管机构拒绝为该设施供电的特殊协议后,亚马逊表示,它致力于在宾夕法尼亚州核电站附近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园区。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上周五否决了Talen Energy提出的增加其核电站向亚马逊网络服务数据中心供电量的请求。

- 中国研制原子钟6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可支撑6G、7G通信发展
据报道,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安放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原子钟,这是世界上目前在应用的最先进计时设备,如果能够连续运行6000万年,积累的误差不到1秒。专家介绍,这将是空天地立体交叉的一个国家授时系统,建成以后,可以支撑中国6G、7G通信发展。

- 长距离光链路可以利用光将图像、视频和数据从太空探测器传输到地球
空间通信系统越来越多地依赖光学激光束,而不是传统的无线电波,因为光在远距离上的信号损耗较小。 然而,即使是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减弱,这意味着光学系统需要高度灵敏的接收器,才能在信号到达地球时检测到这些微弱的信号。 查尔姆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创新的太空光通信方法,可以为太空带来新的机遇和发现。

kasim
frankh
小夫子
玩血
cyk553312
魏魏
牛天王
Yeb123
jimmyfluore
Cloud_Atlas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
匿名人士